兰州大学地貌学试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842866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大学地貌学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兰州大学地貌学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兰州大学地貌学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兰州大学地貌学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兰州大学地貌学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兰州大学地貌学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大学地貌学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貌学考试试题一、 填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 1. 单位面积上水文网的长度,称为 。根据戴维斯地貌侵蚀循环理论中地貌演化 阶段定出的地貌年龄称为 。 2. 在黄土地层划分上, 是马兰黄土与离石黄土的分界线, 是离石黄土与 午城黄土的分界线。 3. 河流中泥沙的起动流速大小与泥沙粒径的 成正比。 4. 雪线是常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固体降水的 等于 。副热带高压带 地区的雪线高度比赤道地区高,说明 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5. 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主要差异表现为在结构上洋壳缺少 ,在厚度上洋壳比陆 壳 。 6. 从结构组成特征看,多年冻土包括两部分,上部为 ,下部为 。 7. 由粒雪

2、转变成冰川冰的成冰过程因环境的不同有两种类型: 和 。 8. 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 成反比,与 成正比。 9. 由于 作用,当一个地区被侵蚀去 1000m 的地层时,其高度并不能降低 1000m,高度大约降低仅为 m。 10. 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 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变 形,并最终导致破碎。在水深小于 1/20 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 波高 处发生破碎。 二、 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 海沟-岛弧地貌形成于海洋板块与海洋板块的辐合汇聚地带。 () 2. 地质构造对地貌有很大的控制作用,形成背斜的地方一定出现山地,出现向斜的 地方肯定形成谷

3、地。 () 3. 年平均地温在 0C 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 () 4. 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 5. 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不能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 () 6. 具有圆弧滑动面的滑坡体的抗滑阻力等于滑动面上的摩擦力和粘结力之和。 () 7. 沙漠是干旱气候的产物,因此变成了干旱气候的任何地方都会发生沙漠化并形成 沙漠。 () 8. 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因此大陆冰盖地区可以经常看到冰斗地貌。 () 9. 黄土虽是风成沉积物,但刚降落到地表的由风搬运的粉尘物质并不是黄土。 () 10. 分布在河谷两侧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平坦地形一定

4、是河流阶地。 () 三、 名词解释(每组 5 分,共 30 分) 1. 河漫滩与洪积扇 2. 冰丘与羊背岩 3. 波浪与石海 4. 沙坡与风沙 流 5. 新月形沙丘与黄土梁 6. 断层崖与断层线崖 四、 简述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 简述岩溶地貌的地带性特征。2. 简述 W. Penck 坡地发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五、 河流阶地有哪些形成原因?试述主要河流阶地类型的特征。 (20 分) 地貌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一、 填空 1. 水平切割密度 相对年龄 2. S1 L153. 平方根 4. 年积累量 年消融量 降 水量 5. 花岗岩层 薄 6. 活动层 永冻层 7. 重结晶

5、渗浸-冻结 8. 高度 输沙率 9. 地壳均衡 约 180 10. 1/2 1.28 二、 1. a2. r3. a4. r5. r6. r7. r8. r9. a10. r 三、 名词解释 1. 河漫滩与洪积扇 河漫滩 河床两侧高出平均水位之上而又常被洪水淹没的平坦谷底部分称为河漫滩。 洪积扇 由暂时性的沟谷水流搬运的大量碎屑物质在沟谷出山口后,由于坡度的变化,水 流的挟沙力降低而沉积下来形成的堆积物称为洪积物。形成的地貌多呈扇型,称为冲出堆 和洪积扇。冲出堆和洪积扇在成因上没有什么重要差异,仅仅在规模和大小上有差异,小 型的沟谷谷口堆积地貌体称为冲出堆,较大的称洪积扇。 2. 冰丘与羊背岩

6、 冰丘 在冻土地区,由于冻结膨胀作用使土层产生局部隆起形成的丘状地形称为冰丘。 羊背岩 在冰川槽谷的底部,常分布着成群由比较坚硬均一的岩石组成的像羊群一样的微 微突起的基岩小石,称为羊背石。 3. 波浪与石海 波浪 风吹过海面时,通过压力和摩擦力作用将能量传递给海水,使海水质点离开平衡位 置做圆周运动,海面随之发生周期性起伏,这就形成了波浪。 石海 基岩经剧烈的冻融风化破坏产生大量的巨石、角砾,它们就地堆积在平坦的地面上 所形成的满布石块的地形。富有节理、硬度较大的块状基岩是形成石海的物质基础。严寒 而温差较大是其形成的气候条件。石海形成后,很少移动。有人认为石海是多年冻土的村 志。 4. 沙

7、坡与风沙流 沙坡 在河床上由于河床泥沙颗粒的不均一性与水流的不稳定性综合产生的起伏不平的 由沙组成的波状地形。 风沙流 当风速达到或超过沙粒的起动速度以后(我国的沙漠沙粒径一般在 0.10.25mm 左右,对裸露的沙质地表来说,当距地表 2m 高处的风速达到 4m/s 左右,或者气象台站风 标风速大于等于 5m/s 沙子就可起动) ,沙粒被起动,空气中夹杂大量颗粒,这时的风称为 风沙流。 5. 新月形沙丘与黄土梁 新月形沙丘 该类型沙丘在平面上呈月牙形,交伸向前的两个角成为沙丘的两翼。两翼之 间的夹角成为新月形沙丘的开张度,开张度的大小与风速的大小有关,风速越大,开张度 越小。新月形沙丘在纵剖

8、面上两坡呈不对称状,迎风坡较缓,坡度一般为 520 度,背风 坡较陡,坡度在 2834 度之间,相当于沙粒的休止角。这种沙丘一般不太大,多在 3 8m,很少超过 15m。典型的新月形沙丘多零星分布在沙漠的边缘地区。 黄土梁 长条状的黄土丘陵,长几百米至数十公里,宽度仅几十米到数百米,其脊线起伏 较小,横剖面成穹形,坡度为 20 度左右,梁的形成,或是基底控制,或是流水侵蚀。 6. 断层崖与断层线崖 断层崖 由断层错动直接形成的陡崖,它不一定就是断层面,断层崖的高度基本代表了断 层垂直错动的距离。 断层线崖 当断层稳定相当一段时间时,由于断层两盘抗侵蚀能力的差异,造成上盘低, 下盘高的倒置地貌,

9、称为断层线崖。它是由剥蚀作用形成的,不是断层直接形成,仅受断 层控制。 四、 简述题 1. 简述岩溶地貌的地带性特征。岩溶作用是发生在可容性岩石地区的一类地貌过程。但是岩溶作用的强度特征深受自然地 理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气候条件的差异,岩溶作用的特征、强度及形成的地貌 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岩溶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带性。现将几个主要地带的岩溶作用特 征和 形成地貌的特点简述如下: 1、热带,亚热带季风型岩溶(以溶蚀作用为主) 降水多,高温,繁茂的植被,溶蚀作用十分旺盛,形成十分发育的 Karst 地貌。这不仅表 现在地表岩溶上,也表现在地下岩溶上。十分发育的 Karst 地貌具体表现在如

10、下几个方面: 峰林发育的最好、漏陷地貌和谷主坡发育、石芽和溶沟十分显著,石芽高大、地下溶穴发 达。 2、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岩溶 以南斯拉夫 Karst 高原为代表,该带夏季干热,冬季冷湿,水热条件不如热带。故 Karst 地 貌不如热带典型。但地表及地下 Karst 仍是相当发育的。地表多见落水洞,溶蚀洼地,坡 立谷,干谷与盲谷等,缺乏发育完美的峰林。 3、温带湿润气候的岩溶 雨量及热量条件均较上述二带差,故岩溶作用不强烈,地貌不明显,地表 Karst 以干谷为 主,石芽,溶沟,落水洞及溶蚀谷地不发育。地下 Karst 以溶孔、溶隙和小型溶洞为主。 缺乏大型溶洞。 4、寒热及高山型岩溶 气温低

11、,水多以常年冻结和季节冻结的冰的形式存在,因此岩溶作用微弱。因此存在少数 圆形洼地和小型漏斗。地下 Karst 主要是蜂窝状溶孔及小型溶洞,但是在高山地区由于融 冻风化强烈,崩解作用常沿断裂、节理和层理面进行。也常形成类似于热带的峰林地貌, 但规模很小,并主要分布在断层面附近。 5、干燥地带的岩溶 气候干旱少雨,故岩溶作用不强烈,地貌不明显。 2. 简述 W. Penck 坡地发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W.Penck 的坡地发育模式是以构造活动和外力侵蚀之间关系的对比为出发点的。他认为地 貌的形状取决于陆地上升的相对速率,以及侵蚀搬运营力的有效性。关联这两种作用的营 力主要是河流。它决定着下切河谷

12、谷底的速率而控制了边坡的发育。在 W.Penck 看来构造 活动和外力侵蚀的关系可分为三种: 构造抬升小于外力侵蚀,即构造相对稳定条件下,行成凹形坡 构造上升与外力侵蚀相等,并且上升是均速的,形成直形坡 构造上升大于外力侵蚀速度,并且上升是加速的,形成凸形坡 在陆地加速隆起期间,河流推行着强大的下切作用,地表的起伏因而加大。这时河谷边坡 的形状将趋向凸形坡发育。如果下切的速率减低,河流搬运坡脚崩积物质的能力将会逐渐 衰落,于是堆积作用开始。这时的河谷边坡首先趋向均匀的直形坡,然后发育成凹形坡。 如果河流的侵蚀作用保持一定,那么就会出现均衡的状况,河谷边坡也就保持着均匀直形 坡的状况。因此 W.

13、Penck 的地貌发育观念与地貌侵蚀循环无关;相反,受控于与陆地隆起 有关的河流侵蚀能力。河流侵蚀能力的大小,受到众多因子的控制,如陆地隆升速率的变 化、侵蚀基准面的改变、径流量的变化、气候的变化或者上述诸因子的综合影响等。 五、 河流阶地有哪些形成原因?试述主要河流阶地类型的特征。 河谷中分布于河床两侧谷坡上的,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于一般洪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平坦 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一)河流阶地形成的原因 由河流阶地的形态要素可以看出,它最主要的是由阶地面和阶地斜坡两个地貌面构成,两个地貌面指示出河流阶地的形成必须经历两个阶段。一个是河流拓宽谷底,形成宽阔河漫 滩的时期。另一个是河流强烈下

14、切,使原来的河漫滩高出于一般洪水位之上成为阶地的时 期。在形成河漫滩时,河流流经地区一般说来构造相对稳定,河流以侧蚀作用,沉积作用 为主,河流至少处于和接近处于均衡状态。河流的挟沙力等于或大于河流的含沙量。而河 流使河漫滩成为阶地的时期,一般是一个不稳定的时期,河流下切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流的挟沙力大于河流的含沙量,以至于河流还有剩余的能量用于对河谷的加深。从以上 分析可以看出,上述两个时期河流作用的性质和负载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异,河流能否形成 阶地取决于河流作用的性质和负载特征能否发生变化,特别是负载特征能否发生变化。河 流负载特征的变化又取决于河流含沙量,水量和比降的变化。能改变河流含沙量,水量和 比降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变化、构造活动、基面升降、流域环境的变化和河流系统本身的波 动。一般来说河流流域环流的重大改变主要受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的控制。故能改变河流 负载状况和河流作用性质,进而形成阶地的因素主要是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基面升降和 河流系统本身的波动。 1、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形成阶地主要是通过构造抬升或下降改变河流比降来完成的。在构 造相对稳定时期,河流在均衡条件下形成宽阔的河漫滩,在强烈构造抬升时期河流下切形 成阶地。地壳运动不是持续进行的,它具有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