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考试复习要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40394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考试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针灸学》考试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针灸学》考试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针灸学》考试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针灸学》考试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学》考试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考试复习要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最早的经络学专著足臂十一炙经阴阳十一脉炙经 2、三大总结: 灵枢又称为针经,魏晋 .皇莆谧针灸甲乙经是幸存最早针灸学专著,扬继洲 . 3、王唯一编铜人腧穴针灸图经4、明代是针灸学最昌盛的时期。 5、李学川针灸逢源列出361 个穴位。 什么是经络?“ 经” 和“ 络” 有何不同特征?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调节人体各部的通路。经,有路 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支干。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一、什么是十二经脉?简述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走向、交接规律?十二经脉即手三阴经

2、、手三阳经和足三阴阴经的总称。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 正经 ” 。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的 分布在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阴经属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上下肢内侧为手足三阴经,其排列一般是太阳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 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 寸 以上则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两经属腑,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阴经, 手足三阴经在四肢排列顺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以胸走手,手三阳经 以手走头,足三阳经以头走足,足三阴经以足走腹,十二经脉的衔接规律是阴经与阳经(表里经

3、)在手足衔接,阳经 与阴经(同名经)在头面部衔接,阴经与阳经在(即手足三阴经)在胸部衔接。 二、什么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在特征上有何异同? 奇经八脉是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脉的总称。“ 奇” 有异的含义。它们交十二正经不同,既不属络脏 腑,又无表里关系,“ 别道奇行 ” 故称 “ 奇经 ” 。与十二经脉特征上的异同:1 奇经八脉无所络属的脏腑、无表里配偶的经 脉关系 2 除任督二脉外,不直接参与十二正经的循行,而是别道异行3 奇经八脉与行于十二经脉之间,以调节溢蓄正 经之脉气4 除任督二脉所属腧穴外,其余六经的腧穴均寄附于十二正经。“ 阴脉之海 ” :任脉。 “ 阳脉之海 ”

4、 :督脉。 “ 十 二经之海 ”“血海 ” :冲脉。 简述奇经八脉作用及分布特点?奇经八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 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关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 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2 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若喻十二经脉的江海,奇经八脉则犹如湖泊。分布特点:1、一源三歧: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后别倒而行。任脉起于胸腹正中,上 抵额部;督脉行于脊背正中,上至头面;冲脉与足少阴肾经并行,夹脐上至口唇。2 带脉横围于腰腹,状如束带,维脉 和跷脉均分阴阳,左右对称分布,起于下肢,走向躯干头部,阴脉循行内侧,阳脉外侧。 三、十五络脉

5、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散布于腹部;督脉别络从长强分出,散布于 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散布于胸胁。 四、十二经别:离入出合。 五、十二经筋筋: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有结聚散络的现象。 简述腧穴的分经、分部作用规律,并举例说明? 十四腧穴的主治以分经为基础,凡是属于同一经脉的腧穴,其主治均有共同之处,如手太阴肺经腧穴主治以肺、喉为主,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主治以头面病症为主,不同经脉的腧穴,如果这些经脉经过成到达同一部位,则有相同的主 治病症,如手三阴经以胸走手,手三阴经腧穴则主治胸部病症和本经所过的上肢部位的疼痛、麻木、

6、厥冷等,由于经脉循行和属络脏腑的不同,不同经脉和脏腑各有其不同的病候,其分经主治就既有其共性、又有其特性,在分经的基 础上,由于每一条经脉所属的腧穴分布部位不同,其主治作用的范围也有差异,如手阳明经的合谷与迎香,迎香以治局部病症为主,而合谷除主治病症外,还能治疗经脉循行所过的上肢及头面部病症,一般来说,头面躯干部的腧穴除 任督某些腧穴具有特殊的或全身性的主治作用外,绝大部分腧穴一般只能治腧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四肢部的腧穴,尤其是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除主治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病症外,还能主治该循行所及的远隔 部位的头面、躯干及其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而且越是远离躯干部的腧穴其主治

7、范围越广。. 什么是特定穴?可分为哪几类?分别简述其概念?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征治疗作用,并以特定称号概括的腧穴,分为“ 五腧穴 ” ,“ 原穴 ” , “ 络穴 ” ,“ 郗穴 ” ,“ 下合 穴 ” ,“ 俞穴 ” ,“ 募穴 ” ,“ 八会穴 ”“八脉交会穴 ”“交会穴 ” 。五输穴: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腧、经、合穴的总称,简称五腧。原穴:“ 原” 即本原,原气之意,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四肢各有一 个原穴。络穴: “ 络” 有联络之意,络脉以经脉分出部分,各有一个腧穴称络穴。郗穴:有空隙之意,郗穴是各经经气深 聚的部位。下合穴:是指六腑之气合

8、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又称六腑下合穴。腧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 穴,又称 “ 背腧穴 ” 。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 腹募穴 ” 。八会穴:是脏、腑、气、血、脉、骨、髓 的精气聚会的8 个腧穴。八脉交会穴:是指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8 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交会穴:是指 两经或数经经脉相交或会合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部、躯干部。 什么是 “ 子母补泻法 ” ?如何应用? 根据五行之间存在“ 生我 ” ,“ 我生 ” 的母子关系,结合脏腑的五行关系,结合脏腑的五行关系,难经提出了“ 虚则补其 母,实则泻其子” 的选取适当五输穴治疗疾病的方法,具体可分为本经补母泻子法和

9、异经补母泻子法,如肝经属阴木, 肝实证泻行间,行间为荥火穴,实则泻其子;肝虚证补曲泉,曲泉为合水穴,虚则补其母。胃经属阳土,胃实证泻厉兑,厉兑为井金穴,实则泻其子,胃虚证补解溪,解溪为经火穴,虚则补其母。这是本经补母泻子法。又如肝实证还 可泻心经(阴火经)荥穴少府,肝虚证补肾经(阴水经)合穴阴谷。胃实证还可以泻大肠经(阳金经)井穴商阳,胃 虚证补小肠经(阳火经)经穴阳谷。这是异经补母泻子法。简述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作用: 1 联系内外、网络全身、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达上下、从而使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 有机的联系起来2 运行气血、协调阴阳3 抗御病邪、反映病症4 传导

10、感应、调整虚实临床引用:1 诊断方面:可以根据 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脉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辩证归经的依据2 治疗方面:针灸治病选穴,一般在 明确辩证的基础上,除选用局部腧穴外,通常以循经取穴为主,即某一经络或脏腑有病,便选用该经便选用该经或该脏腑的所属经络或相应经脉的远部腧穴来治疗。 什么是腧穴?如何理解腧穴经络和脏腑间关系?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 和“ 俞 ”“输” 义通,有转输的含义;“ 穴” 是如隙的含义。经络于腧 穴的关系密切,腧穴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体内脏腑组织器官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并互相疏通的特殊部位。经络腧穴与脏腑相关、内外相应,这

11、样就使腧穴经络脏腑间相互联系,内通达外。脏腑疾病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 腧穴,而体表腧穴施以针灸,也能通过经络作用于脏腑。 腧穴如何分类?试术各自特征上的差别? 一般腧穴分为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三穴。十四经穴是指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都二脉的腧穴。它们是腧穴的主 要部位,对角称“ 经穴 ” 经外奇穴是既有明确位置,多有固定穴名,但尚未十四经系统中的经验有效穴,简称“ 奇穴 ”“经 外穴 ” ,阿是穴是指以病痛的压痛点,或其他反映点作为针灸部位,随病而定,没有固定位置和具体和具体穴名的一类 腧穴,又称 “ 不定穴 ”“天应 ” 等。 简述腧穴的分部作用规律、并举例说明? 十四腧穴的主治以分经为

12、基础,凡是属于同一经脉的腧穴,其主治均有共同之处,如同手太阴肺经腧穴主治以肺、喉 为主,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主治以头面病症为主,不同经脉的腧穴,如果这些经脉经过成到达同一部位,则有相同的 主治病症,如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阴经腧穴则主治胸部病症和本经所过的上肢的部位的疼痛、麻木、厥冷等,由 于经脉循行和属络脏腑的不同,不同经脉和脏腑各有其不同的病候,其分经主治就既有其共性,又有特性,在分经的基础上,由于每一条经脉所属的腧穴分布部位不同,其主治作用的范围也有差异,如手阳明经的合谷与迎香,迎香以 治局部病症为主,而合谷除主治局部病症外,还能治疗经脉循行所过的上肢既头面部病症,一般来说,头面躯干部的腧

13、穴,除任都某些腧穴具有特殊的或全身性的主治作用外,绝大部分腧穴一般治腧穴所在部位及邻近脏腑组织器官 的病症,四肢部的腧穴,尤其是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除主治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病症外,还能主治该循行所及的 远隔部位的头面、躯干及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而且越是远离身子躯干部的腧穴,其主治范围越广。 常用腧穴定位的方法有哪些?什么是“ 同身寸 ”“一夫法 ” ? 有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滑度 ” 折量定位法和指寸定位法。同身寸是指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 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 手指固身寸取穴部” ,常有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三种。其中,横指同身 寸又名 “ 一

14、夫发 ” ,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方寸。 简述百会穴、风池、大锥、合谷、曲池、内关、外关、足三里、三阴交、次髎等穴的主治? 百会: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肿痛、鼻渊,耳鸣,中风,口眼涡斜,感冒疟疾,热病。大锥:热病,疟疾,头 痛,颈项强痛,感冒,咳嗽,气喘,骨蒸潮热、盗汗、风疹、癫痫、合谷:头痛,眩晕,鼻衄,齿痛,面肿,口眼涡斜,痄腮、指臂痛,上肢不遂,腹痛,便秘,发热,无汗多汗,瘾疹,滞产。曲池:热病,咽喉肿痛,齿痛,瘰疬, 手臂肿痛,上肢不遂,腹痛,吐泻,痢疾,高血压,癫狂。内关: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头痛、癫狂、

15、痫症、癔病、热病、肘臂挛痛。外关:手指疼痛、肘臂屈伸不利,肩痛、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热病、胸胁痛。足三里:膝胫酸痛,下肢不遂,胃痛,呕吐,腹胀,泄泻,便秘,痢疾,水肿,咳喘痰多,乳痈头晕,耳鸣,心悸,癫狂,中风,疟疾,体虚羸弱,三阴交:下肢痿痹,脚气,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经闭、 痛经、阴挺、不孕、滞产、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阴痿、疝气、失眠次髎:腰骶痛、下肢萎痹,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疝气,遗精,二便不利。 试术耳屏前、中脐线、膝中线、乳中线、瞳孔线、上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 耳屏前:听宫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归经:手太阳小肠经。平脐线:天枢定

16、位:在腹中部,距脐中二寸。归经是足阳明胃经。大横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四寸。归经是组太阴脾经。神阙定位:在腹中 部,脐中央。归经是任脉。膝中线:委中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点。归经是足太阳经。承山定位: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归经: 足太阳膀胱经。乳中线:日月定位: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7 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 寸,归经:足少阳胆经。 大横定位:在上腹部,距脐中四寸。归经是组太阴脾经。期门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 肋间隙,前正中线旁 开 4 寸,归经:足厥阴肝经。瞳孔线:承泣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间归经:足阳明胃经四白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归经;足阳明胃经地仓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归经:足阳 明胃经阳白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下,眉上1 寸归经:足少阳胆经。头临泣: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 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 归经:足少阳胆经试述“ 风府 ” 、“ 睛明 ” 、 “ 天突 ” 、“ 中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