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教学反思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30121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和千克的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克和千克的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克和千克的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和千克的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克和千克的教学反思独山县第二小学 何蓉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 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依据新课标提出的两 个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用活教材,诱发学习的动机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 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创 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找准“知 识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本节课中,我先 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

2、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 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 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 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 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 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 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 1 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 称 2 分硬币、数学书、1 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 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

3、,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 “1 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 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 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拓宽学生体验的自由空间 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 个 2 分硬币重 1 克”、 “两袋盐重 1 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 学生学习的潜能,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拓宽学生的体验空间。在本节课中,学生称了 2 分硬币,又称了数学书、文具盒等不 足 1 千克重的物品,接着又分小组称了称超过 1 千克重的物品。 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同学换物品,有的同学看指 针,活生生的一幅“购物场面”得到了再现。更可喜的是,在交流知 识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同学们体会到同是 1 千克重的物 品,有的体积大,有的体积小,从而拓宽了学生体验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