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差公式(二)教学反思 (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28529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方差公式(二)教学反思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平方差公式(二)教学反思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平方差公式(二)教学反思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方差公式(二)教学反思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方差公式(二)教学反思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桃源县倪东成湘教版七年级下册2.2.1 平方差公式(二) 作为初中数学一个重要的计算公式和变形方式,它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其它代数式的变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主要在学生对平方差公式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它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应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构建学生相应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形成相应的解题技能,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我县提出的“三主五步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重组教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从学生的自学环节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解决相关的难点,然后通过班级交流和展示,让学生真正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对于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

2、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共同突破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本节课。首先,反思本节课从教学设计,本人觉得有以下成功之处:(一)复习回顾环节是要求学生对上节课所学过的平方差公式从文字语言和数学语言现两个方面来复习平方差公式,以下几个练习: (1)22xx(4) (-y+3z) (-y - 3z)要求学生弄清(2) 1 31 3aa(3)55xyxy基础知识点,熟悉哪个部分是公式中的 a 和 b,在计算的同时,即要速度,又要准确,这一环节为以下的几个环节作好了知识准备。(二)知识应用环节中的 3 个例题从不同角度和和从易到难的梯度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例

3、题 1 要求学生在 a 和 b 位置变化后如何应用公式进行计算;例题 3 要求学生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化计算,让学生感受平方差公式的魅力;例题 3 进一步要求学生理解公式中的 a 和 b 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并能真正区分哪些项是 a 部分,哪些项是 b 部分,从而进行相关的变形使得能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在教学过程中通过 PPT 展示相关的结果,教师适时加以提示和点拔。(三)综合拓展环节中的两个练习题:第一题要求学生学会逆用公式进行简化计算,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第二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这两题特别是第二题,教师要做适当的提示,

4、并用 PPT 展示结果,教师点评解题过程。其次,从本节课学生学习情况来看有以下问题:(一) 新课程倡导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促进者,本节课学生能不能运用公式计算,关键是对相关的练习进行适当的变形, 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为学生搭建好思考的平台后,放手让学生去观察、猜想、交流、总结,但课堂效果不是很好。主要体现由于学生对于公式中的 a 和 b 理解不够导致学生对于相关的变形不太熟悉,从而练习时间较长,导致课堂内容完成显得比较仓促。(二)学生分析公式例题时,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去回答问题,而是几名学生回答了之后,就总结了,而且是自己先引导,此举不利于更多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三)学生的数学语言不精确,可能因为教师的某些表述不好使学生理解上产生偏差,导致做题过程中出现错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去说,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总之,平方差公式是乘法公式中一个重要的公式,形式虽然简单,学生往往学生往往学起来容易,真正掌握起来困难。学生对字母含义的广义定义理解不透,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有部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字母的广泛性理解不透,造成对公式的不认同,只是死记硬背公式,不能完全理解其含义和具体应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深入的专研教材,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尽量使数学课生动、有趣,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目标。2013 年 4 月 20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