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教学案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27552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的面积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圆的面积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圆的面积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圆的面积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圆的面积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的面积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面积教学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圆的面积教学案例南宁市五象小学 熊佳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极限思想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极限思想(化曲为直)的理解。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转化教具。学具

2、:16 等份和 32 等份的圆形、剪刀、刻度尺、一张圆形纸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认识圆” 、 “圆周长的计算” 。如果圆的半径用r 表示,周长怎样表示?周长的一半怎样表示?2 出示教具圆,谁能指出这个圆的面积?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面积?3提问:你知道了什么是圆的面积,还想知道什么?【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的伊始就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又通过让学生摸、比划、说出圆面积的含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为后面圆面积的学习奠定基础。特别是圆周长的一半这个知识点,为推到长方形的长做好铺垫。 】二、提出猜想、初步

3、感知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1)师:请认真观察这三个圆,你发现了什么?(占平面的大小不同即面积不同)(2)猜猜:圆的面积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板书:半径:r)2(3)师:你能通过度量,猜想圆面积的大小吗?(不准确,圆是曲线图形)那怎么准确计算出圆面积的大小呢?【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引发学生思考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从而为进一步探索圆的面积公式作好准备,使学生充分感受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合理性。 】三、实验操作、推导公式1感受转化,渗透方法师:大家还记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吗?(学生回忆后汇报,教师演示,激活转化思路)2. 第一轮探究

4、明确思路,体会转化师:想想看,圆能不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是否可以化曲为直呢?生:剪圆。师:怎么剪呢?沿着什么剪?生:沿着直径或半径剪开。(分别演示 2 等份、4 等份、8 等份,引导学生发现边越来越直,剪拼的图形越来越接近平行四边形)3. 第二轮探究明确方法,体验极限师:刚才我们将圆分别剪成 4 等份、8 等份再拼成新的图形是想干什么呀?生:想把圆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师:那还能更像吗?生:可以将圆片平均分成 16 份。(引导学生把 16、32 等份的圆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上台展示)师:从哪儿可以看出这两幅图更接近平行四边形了?生:边更直了。师:是什么方法使得边越来越直了?生: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

5、。(引导学生体验把圆平均分成 64 份、128 份剪拼后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师:如果我们平均分的份数足够多,就化曲为直,最后拼成的图形就成长方形了。3【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能,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它的计算方法了。让学生迅速回忆,调动原有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再创造”做好知识的准备。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得出等分的份数愈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在想象的过程中蕴含了另一个重要数学思想的渗透极限思想。 】师:我们把圆转化成了长方形,

6、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形状变了,面积大小没有变。师:这样就把圆的面积转化成了?生:长方形的面积。师:要求圆的面积,只要求出?生:长方形的面积。4. 第三轮探究深化思维,推导公式师:仔细观察剪拼成的长方形,看看它与原来的圆之间有什么联系?将发现填写在作业纸中,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讨论,发现: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师:长方形的宽和圆的半径相等,这里的宽也可以用 r 表示。那么,长方形的长又可以怎么表示呢?(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长:C22r2r)(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引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师:有了这样的一个公式,知道圆的什么,就可以计算圆的面积了。生:半径。【

7、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观察、思考、交流。运用已有的经验去探索新知,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来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验操作,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但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而且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算推理能力,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形结合的内在美,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做“练一练”4在课堂练习本上完成,交流反馈。2. 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圆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课件出示)分析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评价反馈)【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能巩固知识,在练习设计上,第 1 题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从直接给出半径到

8、给出直径再到给出周长求圆的面积。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五、全课小结、回顾反思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运用什么方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这节课就“如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在大脑中再现一次,及时巩固知识,加深印象】5板书设计:圆的面积转化新的图形 学过的图形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圆的面积 圆周长的一半 半径S r r r2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圆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学生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曲线图形,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通过对圆的研究,是学生学会迁移,把曲线图形转化为直线图形来研究,巩固

9、转化思想的同时渗透极限思想,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一、问题导向,引发猜想一、问题导向,引发猜想本课开始,我先提出问题,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又通过让学生摸、比划、说出圆面积的含义,即区分了周长和面积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为后面圆面积的学习奠定基础。特别是圆周长的一半这个知识点,为推到长方形的长做好铺垫。二、三轮探究,深入感知二、三轮探究,深入感知先通过回想以前推导直线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渗透方法探究圆的面积。接下来第二轮探究明确方法,体验极限。我让学生把自己手

10、中的小图片分成若干小扇形,从 2 等份、4 等份再到 8 等份,学生把扇形拼起来,接着结合课件,发挥学生的想象,如果我们平均分的份数足够多,就化曲为直,最后拼成的图形就成长方形了,从一个不规则图形,到近似的一个长方形。第三轮探究深化思维,推导公式,思考我们把圆转化成了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让学生在这个长方形中找到圆的周长,找到圆6的半径。最后得到长方形的长就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而它的宽就是圆的半径,最终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遗憾的是学生自己制作的学具操作起来很不方便,既耽误时间,又不规范,如果能统一配置学具那会更利于操作。 )学生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发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思维

11、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探索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值得反思的是,我总觉得操作学具时间短,我有点操之过急,只是让学生草草地操作,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教具操作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面积、周长、半径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虽有碰撞,但总觉得不够。这是我今后课堂教学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 三、分层练习,体验运用价值三、分层练习,体验运用价值 结合课本中的例题,我设计了基础练习、提高练习两个层次,从两个不同的层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第一,基础练习巩固计算公式的运用,强调规范的书写格式;第二,提高层次,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联系生活,得到灵活运用。在每一道练习题的设置上,都有不同的目的性,我注重了每个练习的指导侧重点。但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我没能做到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今后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