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公园园林景观分析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827391 上传时间:2018-04-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湖公园园林景观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沙湖公园园林景观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沙湖公园园林景观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沙湖公园园林景观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湖公园园林景观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ubuwiseCopyright 正则的文库 2013-11 武汉市沙湖公园园林景观分析武汉市沙湖公园园林景观分析 沙湖公园是依托武汉市内环线的唯一湖泊的沙湖建设而成的市级开放式公园,总面积 377.2 公顷,2012 年基本建成,开始向公众开放。沙湖公园处于武汉市中心城区的江南核心区域,位于武昌中央文化区和中央金融商务区之间,北抵秦园路,南邻公正路,东至中北路,西达友谊大道。 沙湖公园的规划结构为“一环五区” , “一环”即环湖路, “五区”即五大功能分区,分别为历史人文区、市民休闲区、文化艺术区、湿地观赏区、运动游乐区,五大功能区通过环湖路有序串联起来,形成统一整体。 沙湖公园在园林布置

2、形式上,采取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自然式布局手法,以水为主体,在城市中心区中构建起一座自然山水式园林。 在地形塑造方面在地形塑造方面。沙湖公园地势平坦,地形平淡无奇,缺少土丘、丘陵等立体地形,公园在造园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微地形的塑造,如低丘缓坡草地,方便游人的游憩,开展户外活动,同时丰富了景观的层次与立面,对空间的进行了分隔与虚拟放大。在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过程中, “掇山”是必不可少的,沙湖公园亦是如此。因为沙湖公园原本地势低平,就需要建设一些视线通透的具有一定高度的观景点。通过堆砌怪石建成具有一定高度的假山,再放置亭子,如 A 区的泉亭,建成观景平台,可登高远眺,纵览沙湖美景。同时假山与水相映成趣,

3、形成山水相连的景观,增添了自然野趣。 在水系设计方面在水系设计方面。沙湖是沙湖公园的主体,达到 307.8 公顷,是沙湖公园的灵魂,沙湖水系的设计直接影响整个公园的成功与否。在临近秦园路的区域,沙湖公园大门的布置点, 是公园的历史人文区, 湖中采用 “一池三山” 的传统手法,建设了 3 处大小不一的湖岛。从沙湖公园大门进去,游客的视线会穿过大门的建筑物落在两个面积较大的岛之间的廊桥上。沙湖水域面积较大,湖岛打破了湖面的单调感,避免了“一览无余”的空洞感,增加了历史人文区景观的层次,使得水景更加引人入胜,同时又组织了湖面的空间和游人的游览路线,使得游人的活动空间变大。这样历史人文区通过湖岛围合与

4、外界分隔形成了一个次一级的公园,处于绿水环绕之中,形成了“园中有园”的生动局面。沙湖水体岸边的设计1hubuwiseCopyright 正则的文库 2013-11 和溪流的设计,如“一线天” ,讲求线性艺术,蜿蜒曲折,流畅而多变,给人以自然美的亲切享受。其他片区的手法亦是如此。 在建筑建造方面。在建筑建造方面。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体系是骨架,建筑是眉目,建筑具有重要的造景、点景的作用。历史上,在沙湖边存在着一座古典园林“琴园” ,建于清代,后毁于战火。沙湖公园在建设时就有恢复当年琴园历史风貌的意图,同时也是对琴园造园手法的借鉴和历史文化的延续与传承,如公园大门中轴线底端邻水的亭子“乐乐亭”

5、,就是延续了“琴园”之名。沙湖公园的建筑的建筑样式基本为中国古典建筑样式,具有江南私家园林的特点,如白墙青瓦,翘檐飞角,曲桥流水。主要建筑有,A 区:琴园舫、乐乐厅、琴桐馆、平沙水榭、泉亭、松榭、月榭、镜花台,B 区:棋奕轩、山外楼、香雪亭。以水为主体,建筑临水而设,既是赏景点,以供远眺、畅览园中景色,同时可以防日晒雨淋,供游人纳凉小憩。镜花台是临湖的最高的建筑,直接面向沙湖的广阔水域,是凭栏远眺观景的绝佳点。 在植物配置方面在植物配置方面。沙湖公园绿化面积共 66.195 公顷,植物种类约 247 种植物。植物造景汲取中国古典造园艺术之精粹,突出精致、以小见大的特色,并利用古往今来人们赋予各

6、种植物的寓意,创造意境深远的植物景观。如湖沼中的荷叶、白墙边的翠竹、怪石旁的梅花等。如 A 区历史人文区, “泉亭松韵”在湖心岛山丘之上以雪松、黑松等松科植物为骨干形成松林;雁桥对面的小岛上种植大片芦苇,重现雁桥秋影的美景。公园大门入口绿化结合特色花池,选择枇杷、石榴、桂花、樱花、碧桃等,营造多处聚集人气的景观空间,叠级的花池以点缀大乔、规整绿篱和自然花境共同营造清新的城市花园氛围。山体的绿化模拟自然混交林, 各个山峰保持同类型的基调树种, 从而形成风格统一、 高低错落的林冠线;三个主要山峰分别以银杏、黑松,三角枫、香樟,乐昌含笑、银杏为特色树种,丰富林下灌木及地被,形成充满山林野趣的山林景观。 附图: 2hubuwiseCopyright 正则的文库 2013-11 图 1坡地上的亭子 图 2缓坡草地上休憩的游人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