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将相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08114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将相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将相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将相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将相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将相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将相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将相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相和将相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生字:璧、允、廉、颇、侮辱、拒。2新词:理屈、示弱、抵御、推辞、侮辱、拒绝、无价之宝、绝口不提、完璧归赵、同心 协力、负荆请罪。3重点句、段: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 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 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二)能力训练点1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2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4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三)德育渗透点学习蔺相如对敌不

2、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 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学习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本文的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主要通过默读分析、讨论、交流解决。(二)本文的难点是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在反复朗读课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 的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突破难点。(三)本文的疑点是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解决这个疑点的办法是先解决本 文的重、难点,再达到水到渠成解决疑点的目的。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三课时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1根据课后思考题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集中交流。2有

3、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3复述课文。4课堂口头、笔头练习。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一)明确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加点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4分析第一个故事。(二)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本文主要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 、 “渑 池之会” 、 “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 果。(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课前同学们齐唱黄河颂 。听到同学们雄壮有力、气壮山河的歌 声,我情不

4、自禁地想起历史上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将相和 ,就是 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 “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 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 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 、 “相”分别指谁?“将” 、 “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 又到和好的。 )3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幻灯,组词:)(2

5、)解词: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诚意:真心。绝口:因回避而不说。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抵御:抵挡,抵抗。推辞:谦让不干。理屈: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屈,理亏。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人 卞和氏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 “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 喻物归原主。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表示向人认错赔罪。(3)质疑问难,教师巡视、点拨。4初读课文,学生自悟。(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不

6、足。(2)速读课文,讨论交流。在书上画出“将” 、 “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 “相”指上卿蔺相如, “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5理清脉络,概括段意。(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 事的内容。(2)讨论交流: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6学习第一个小故事。(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整理:(起

7、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讨论、交流、整理: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 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 (机智)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 (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 (机智)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 把和氏璧要回手中。 (机智)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

8、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不 畏强暴、机智勇敢。 )7看图讲述,训练表达。打出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1,发挥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的故事。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复述故事能力。进一步了解蔺相如是个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人。8小结: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 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 封为上大夫。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四)总结、扩展(四)总结、扩展1总结学

9、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 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 。(五)课堂练习(五)课堂练习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一)明确目标1学习第二、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根据人物言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二)重

10、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复习检查。(1) “将” 、 “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由哪几 个小故事组成的?(2)分角色朗读课文。(3)根据第一个故事,说说蔺相如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2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过渡: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 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三个小故事。(1)学习第二个小故事。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自学提纲:读第二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讨论、交流、整理: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经过:蔺相如

11、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a画出人物言行。(语言:“请您为赵王击缶。 ” ;“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 了!”行动:他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叫人记录下来。 )b思考: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秦王击缶后,为什么 “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讨论、交流、点拨: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击缶,并且让人记录下来,这实际上是秦王侮辱赵王,贬低 了赵国的地位,所以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 表现了蔺相

12、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秦王击缶后,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 兵的准备,秦王只好放赵王回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小结过渡: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其人之 道还治其人之身,使秦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蔺相如维护了赵国、赵王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 卿,是当之无愧的。可廉颇却很不服气,认为蔺相如只是靠一张嘴上去的,而且职位还在自己之上, 于是将相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呢?请同学们自学第三个小故事。(2)学习第三个小故事。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画

13、出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讨论、交流、点拨: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表现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再读蔺相如的语言,深化理解、挖掘。打出幻灯片,阅读思考: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

14、有廉颇, 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 为的是我们赵国啊!”a蔺相如这样说,是不是自我吹嘘?为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不是自我吹嘘,因为这是在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他的情况下说的。 )b这段话包括几层意思?(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蔺相如回避廉颇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利 益。另一层意思是说将相和与不和对国家安危的重大关系: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 危。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品质。 )c “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这句话说得对吗?文 中什么地方证明他说的话是

15、对的?(说得对。从渑池会见之后,秦王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廉颇已经在边境做好 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说明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体会人物的特点。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画出人物的语言、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 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 )(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出示幻灯片,观察第二幅插图,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

16、景。 (学生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讨论、交流、点拨:(因为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 利益为重,而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说明廉 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廉颇的语言、行动,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三)总结、扩展(三)总结、扩展1通过学习,你了解到蔺相如、廉颇各有哪些高尚品质?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喜欢 谁?为什么?(蔺相如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不计个人得失的高 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喜欢谁可 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说明理由。 )2思考: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详细说出因果联系; 爱国是和好的根本原因。 )(四)课堂练习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第三课时第三课时(一)明确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