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806295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编写,体现了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学段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基本框架和呈现形式。下面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作一些具体分析和说明。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1 1全册卷首图全册卷首图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勇于克服困难。2 2“数与代数数与代数”领域领域(1)数与运算:第一单元“乘除法”,第四单元“乘法”,第六单元“除法”。在第一单元“乘除法”中,学生将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

2、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口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第四单元“乘法”中,学生将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第六单元“除法”中,学生将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计算与实

3、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2)常见的量:第三单元 “千克、克、吨”,第七单元“年、月、日”在第三单元“千克、克、吨”中,学生将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探索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克、千克

4、、吨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第七单元“年、月、日”中,学生将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和闰年,会判断简单的平年和闰年;会看日历,认识星期,能从日历中找到指定的日期;体会引入 24 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 24 时记时法;能解决与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3 3“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领域领域包括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五单元“周长”在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中,学生将在搭立体图形和观察立体图形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经历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

5、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图形(用 4 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在第五单元“周长”中,学生将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根据周长的意义,测量或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通过观察、度量、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周长的知识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4 4“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领域领域包括第八单元“可能性”在第八单元“可能性”中,学生将通过实验或游戏,进一步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结合经验,通过实验操作,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用“一

6、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与同伴交换想法。5 5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包括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二)、生活中的推理。在“搭配中的学问”中,学生将体会有序思考问题的重要性;能运用实际操作、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简单的搭配;能运用符号表达一些事物,体会符号的简洁性;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搭配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交通与数学”中,学生将运用周长、乘除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在“时间与数学”中,学生将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思想和统筹思想,能解决一些简单

7、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规律,体验“观察特例归纳规律举例验证尝试说明理由”的过程;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体会数字在现代生活中的用处;体验实验的过程,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在“生活中的推理”中,学生将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能运用列表整理信息,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能比较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 整理与复习包括整理与复习(一)、整理与复习(二)、总复习。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一、一、“数与代数数与代数”领域领域本领域的核心目标是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在具体的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8、中应紧紧把握此点。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乘除法乘除法本单元的主要呈现形式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建立算式)求解模型(探索口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在多种形式下(口算练习,趣味游戏,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等)下巩固基本的口算技能。本单元仍然坚持将计算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强调把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模型” 。对于“模型”来说,求解模型(会根据算式计算)是重要的,创建模型(从问题中抽象出算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正如 9498 年度的世界数学联盟主席 D.Mumford 在 1998 年论述现代数学的趋势时说, “创建好的模型正如证明深刻的定理一样有意义。我想,承认这一点,数学将会从中受益” 。

9、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已学过的主要内容已学过的主要内容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上册 乘法、除法的意义 乘法口诀 用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二年级下册二年级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本单元主要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 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口算 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口算 一位数除两位数口算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后续的相关内容后续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上册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三年级下册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解

10、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课时安排建议课时安排建议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建议课时建议课时数数小树有多少棵: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练习一3参观科技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植树: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练习二3-4机动2单元教材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单元教材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1.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本单元安排了四个情境,鼓励学生从每个情境中寻找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根据实际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和所学运算的意义,建立算式。教材通过第一个情境 “小树有多少棵” ,目的是启发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

11、题的过程中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需要多少钱”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通过“参观科技馆”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通过“植树”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在实际问题抽象出算式的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这个过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当列出算式后,教师应请学生结合问题情境对数学模型(算式)给予适当解释。例如,在第 2 页小数有多少棵中,当学生列出 203 或 20+20+20

12、后,教师可以请学生解释为什么用乘(加)法?算式中的 20 是什么?3 是什么?教材提供了许多情境,教师可以直接利用这些情境,也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2 2结合具体的情景,探索口算的方法抽象出算式后,教材呈现了多种口算的方法,目的是鼓励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口算的方法。在这个过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意识到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及思维特点不同,面对同一道口算题目,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各种算法的不同特点,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对于“算法多样

13、化的教学“可参考 PPT 教学案例研讨1)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将直观操作、实际背景与抽象方法相结合,以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第 4 页口算 123 时,教师应结合实际问题(需要多少钱)讨论两部分的积与求和的实际意义,对困难的学生可以运用直观的学具(如小棒)进行演示。教材呈现了用表格口算教材呈现了用表格口算 123123 的方法,的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意识,这种方法可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意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位值制的思想。教师要启发学生理解表格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位值制的思想。教师要启发学生理

14、解表格中每个数之间的关系。在以后的教学中,教材还会呈现这种方法,但每个数之间的关系。在以后的教学中,教材还会呈现这种方法,但不要求所有的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不要求所有的学生掌握这种方法。在第 10 页口算 363 时,教师应将“303=10,63=2,10+2=12“的方法借助直观学具进行演示,把语言、直观模型与算式相结合。对于整十、整百、整千乘(或除以)一位数,教师在学生尝试计算了若干题后,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口算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正确地表述就行,不必用固定的语言让学生背诵。3.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在

15、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已经创设了买胶卷、租车、买文具等很多的生活情景,也设计了“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利用这些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用学到的乘、除法知识解决身边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首先是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这也是教师容易忽视的一点。常常是有情境引出算式,探索完算式后,教师就忽略了情境。实际上,情境的作用绝不仅仅是为了引出所学的知识,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从情境中抽象出算式计算出结果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的全过程。另外,教材在正文与练习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计算

16、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应注意:第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题分析,强调对问题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的真正理解,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讨论,寻找问题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所学运算的意义加以解决。不要把解决问题能力这个高层次的数学思维等同于套用题型的训练。第二,解决综合问题中,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教材第 7 页第 8 题是一道思考题,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实际问题,也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当学生尝试列出租车方案时,教师要渗透“列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列出下表:大轿车辆数 面包车辆数可以承载的人数所需钱数方案13090150方案22180135方案41390155方案50480120鼓励学生根据表,找出最合算的方案。当然本题综合性较强,如果作为期末考试的基本要求,只要学生能独立寻找出 2 种方案,或者能根据给出的表计算出钱数从而做出选择即可。第三,培养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