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汇编合集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7805825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汇编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汇编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汇编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汇编合集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汇编合集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汇编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汇编合集(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汇编合集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汇编合集最近,看了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 ,觉得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美食纪录片, 更体现了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 系以及劳动人民身上所折射出的一种精神 和信念,它带给我的不仅有美食的诱惑, 更多的是对片中人物的感动。片中通过七 个章节分别展示了自然的馈赠、主 食的故事、转化的灵感、时间的 味道、厨房的秘密、五味的调和 、我们的田野,让大家领略中华饮食 之美,进而感知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变 迁。纪录片通过精巧细腻的高清画面,将 大江南北的中华美食一一摆在你面前,看 着画面中冬笋被熟练地挖出,渔网里鱼鳞 闪闪发亮,揭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汽的 馒头,

2、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这些 都让人激动得落泪,多可爱的中国,多勤劳 的中国老百姓。舌尖上的中国真正聚 焦在食物烹制上的时间不多,更多的是展现劳动者如何捕猎、采掘、加工、制作这 些自然馈赠的食材,以及勤劳善良的人们 如何保护自然,回馈自然,为良好的生态环 境所作出的努力。它动用所有的方式讲述中国人在饮食 上的快与慢,他们既要在掌握火候、把握 天气走向等方面争分夺秒,又要在烹饪和 制作过程中接受时间的考验。诺邓火腿的 晒干需要长年累月,考验的是人的耐性和 细心;石把头要在寒冷的冬季用最快的速 度找好时间和地理位置的交叉点,来寻找 更多更好的鱼群;湖北的挖藕人在淤泥中 不断摸索,耗费很大体力才能将莲

3、藕整根 挖出;朝鲜族金顺姬的辣白菜却要慢慢等 待才能有醇厚的味道。在生活节奏的“快” 与“慢”中,中国人活出了独特的节奏和人 生哲理。在本土化和乡村化的慢生活中, 人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智慧,从原料的 采购到储存,再到菜肴、主食的烹制和最 后的摆盘,始终贯穿着一个词:智慧。那 些色、香、味的结合体里包含的是一个民 族的生活轨迹和生活方式。看完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我被 片中人物深深感动着,从这些普通老百姓身 上,我看到的不仅是生活的艰辛,辛勤的 劳动,更多的是聪明才智、永不服输的精 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由此我 不由联想到我们的企业,我们新华都在今 年这次史无前例的整合中,公司领导带

4、领 全体员工争分夺秒,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 精神,在短短几个月中,各部门齐心协力, 团结协作,互相包容,完成了 21 家公司由 分散各处到集体办公的搬迁。大量人员归 并到岗,部门之间协调磨合,人员之间配 合互助,这都需要每个职工有主人翁的态 度和顾全大局的精神,同时也反映出全体 职工积极向上、不服输的态度。作为新华 都的一员,(我也面临着考验和压力,上 班路途遥远,工作强度增大,业务能力需要 不断提升,种种困难和不适应有时会让我 有打退堂鼓的念头,但比起那些辛勤劳作 的百姓,我这点困难根本不算什么,只要有 他们的意志力和永不言败的生活态度,任 何困难都能迎刃而解。新华都今后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但

5、相信全体员工只要发扬 “包容、协作、互助、创新”的企业精神, 相信新华都的明天会更加灿烂美好。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观后感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 上的中国出人意料地激发了广泛的关注 和热议,风头力压各种电视连续剧,成为 连日来的微博“刷屏利器”并高居话题榜 榜首,这些热议正自然而然地朝着每一个 方向迅速发散 一部纪录片掀起千层浪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播出后,舌 尖上的中国便成了微博热门关键词,这 几天的风头更是力压美剧绝望主妇、 韩剧屋塔房王世子等热播剧,成为连 日来的微博“刷屏利器”并高居话题榜, 甚至让那些“不看电视很多年”的 80 后, 纷纷锁定每晚 22:30 的央视一套,

6、坐等这 部传说中的“吃货指南”。 更夸张的是,这部纪录片引发的“吃 货效应”。来自淘宝的数据显示:5 月 14 日开播至今,淘宝零食特产的搜索量高达 400 万次,片中出现的毛豆腐搜索量甚至增 长了 48 倍。有人在微博上爆料:第一集介 绍云南火腿之后,某淘宝店产生 33 笔订单, 其中 32 笔是在节目播出当晚。据说,有不 少吃货是按图索骥,边看电视边下订单。 被舌尖上的中国勾起的,不光是 荧屏前的垂涎三尺,更有流泪的冲动。 “味道是骨子里绕不开的乡愁。看到和家 乡有关的部分,真的会哭。”一位网友在 微博里的这段发言得到热烈响应。舌尖 上的中国涵盖全国美食,让不少观众想 起了“小时候的味道”

7、、“家乡的味道” 和“妈妈做的饭”。 也有在海外的留学生写道:“有无数 好心人友情提醒,千万别在饿着肚子的情 况下观赏此片。可纵使饱腹,当那些你再 熟悉不过的食物被放大得犹如一种理想时, 徘徊他乡,逗留异国的游子们,不可避免 地被一种乡愁击中了要害。” 舌尖上的中国热映,不少人自然 开始点评或怀念起“舌尖上的母校” 于是,舌尖上的清华、舌尖上的北 大、舌尖上的人大拍摄应运而生。 美食背后是文化传承 一颗颗黄豆,经过手推石磨的碾压, 雪白的汁液汩汩而出,再经过发酵等一系 列时间的转化,最终才能成为豆腐这 个看似简单的过程是舌尖上的中国最 寻常的叙述方式:寻找这些食物的源头, 在这部纪录片中,讲述

8、的不仅是食物,而 是大自然的馈赠,植物、动物甚至是阳光、 空气、风、水,还有最重要的:时间。 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这个纪录 片。这是对于舌尖上的中国最初也是 最终的定位。 在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中,父亲 每周做一桌大餐只是为了能让女儿们聚在 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这种建筑在柴盐酱醋 之上的儒家哲学理念成了电影的灵魂。这 与舌尖上的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 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原有的大家族也在发生变化。通过吃食的故事, 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况味,舌尖上 的中国因此有了一层厚重的历史感。 引发共鸣是纪录片最常应用的手法, 舌尖上的中国将其应用到了极致。对 于每个观众来说,都能在这部纪录片中找

9、到感情的寄托,比如那些熟悉的家乡味道, 比如饭桌上和乐融融的家庭气氛,也比如 那些美好的旧时时光。 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不同地区的人吃什么,这其中涵盖着历史 和文化的因素,这也是舌尖上的中国 要表达的。舌尖上的中国更关心的正 是人和食物的关系,要把挖掘到的深层次 的文化信息传递给观众。 写吃,更是在写人 对中国人而言,吃,大概是最能把所 有中国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了。 “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 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冒着白花花的蒸 气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驮 着黄馍馍的大伯朴素的笑,都让人激动得落泪,多可爱的中国!”看过舌尖上的 中国,有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陕

10、北 的饽饽商贩、查干湖的捕鱼老者、云南的 火腿匠人、兰州的拉面师傅在舌尖 上的中国里,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背后都 洋溢着朴实的气息。片子里那些辛勤劳动、 有着质朴笑容的人们,才是组成这个国家 最重要最真实的存在。其实这部片子讲的 不是美食,而是深入美食背后,讲文化传 承。 舌尖上的中国聚焦在烹饪上的时 间并不多,更多的画面是在展现如何捕猎、 采掘、加工、制作自然馈赠的食材,整个 过程看上充满神秘气息,夹杂着为生活、 为生存而流下的汗与泪。镜头里,他们笑 得很满足,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对生活 的热情,知足常乐。有时候我们是不是想 要的太多,反而忘了简单生活的真谛?” 与其说舌尖上的中国抓住了电视 机

11、前观众舌尖的味蕾,不如它说正在悄悄 地唤起每一位观众心中的文化热忱。“民 以食为天”是这个农耕文明的最高政治箴言。画面里的天、地、阳光、森林、河流、 海洋是真正的生命源头,它所唤起的是一 种“怀乡感”。它对这个已变形的社会和 心理具有某种疗伤式的平复作用。 其实,舌尖上的中国挑动的何止 是舌尖,更是中国人内心深处那一根心弦。 在快节奏、高速度的现代都市生活中,这 根充满着情感的心弦已然布满灰尘,而社 会和心理也被外来的压力不断地挤压变形。 但是,舌尖上的中国所传递的温情、 平和、从容,悄然拨动了这根几乎被遗忘 的心弦,那从心底涌起的,汹涌澎湃的感 情,将美好于记忆和梦想中迸发出来。舌尖上的中国

12、观后感今天老师花两节课的时间,让我们看 了两集舌尖上的中国。它不仅给了我们视 觉上的冲击,也给了我们灵魂上的冲击! 最开始看是是陶醉于那诱人的食物当中, 接着看下来是钦佩与劳动人民的不是当中, 最后是感叹于中华五千年的饮食文化当中!在看第一集的时候,看着那些诱人的 食物,不得不勾起我们的兴趣认真的去倾 听每道食物的神奇与诱人之处。在此片当 中,它都有详细的介绍,每道食物的具体 做法,它的讲述也是蠢蠢欲动。让我们边 看边惊叹,甚至还留着口水。在观看那些 美食的同时,那些朴实的劳动人民的勤劳 与智慧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通过观看这部片子,我了解到每一道 美食都伴随着辛勤的汗水。就像春笋的挖 掘,那

13、些有经验的劳动人民就知道在什么 时候挖的春笋最鲜嫩可口,知道什么地方 可以挖出春笋,挖出春笋后又该如何的保 护好那些竹子的根系。知道挖出的春笋该 如何保存。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劳作, 才出现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美食。正是因 为他们勤劳的智慧,才能使得每一道食物 完美的呈现在我们眼前,我由衷的佩服他 们!当然,在这部片中,我也感叹中华民 族五千年悠久的饮食文化。就像那些传统 的习俗,在除夕晚上,北方人喜欢自己做馒头,包饺子吃。通过自己的手工制作, 做出可口的食物。这样的习俗一代接一代 的传下来,虽说,在当今这个机械化的社 会,自己亲手和面蒸馒头、包饺子的人越 来越少,但是还是有人传承下来了,在这

14、 里我也希望不要让这种文化消失,有着更 多的人可以传承这种习俗。繁衍中华民族 的悠久文化。在片中我也看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 他们为了生活,为了让孩子上学,不得不 离开自己的家,用自己的体力换取一些钱。 就像片中的挖藕兄弟,每年九月,他们都 会来到湖北的嘉鱼县挖取大自然所赋予我 们的一种长在水里的美食藕。说到这 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大自然对于我们人类 的厚爱,我也希望作为人类的我们不要鼠 目寸光,肆意的虐取!从他们兄弟两上看 到了他们的艰辛劳作与朴实。他们说在大 街上看到藕,就有一种亲切感,就感觉那 些藕是通过自己的双手挖出来的!由此可 见,他们是多么质朴的人,如今的我们在 餐桌上随处可见藕,却

15、不知道这些藕的背后有着多少故事,流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汗 水。当我们在享受餐桌上的每一道美食上, 我们都要想到那些勤劳的劳动人民,感谢 他们的双手,让我们享受如此美味的佳肴!虽说还只看了两集,但是这两集却让 我受益匪浅!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真诚是艺术的第一要义,感动自己才能 感动别人,自己相信才能说服别人。这几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 了,不仅吸引无数观众深夜守候,垂涎不 止,更让许多人流下感动的泪水。本来,无论从选题还是从播出时间来 看, 舌尖上的中国都只能算是荧屏上的 “弱者” 。它出乎意外地走红荧屏,带给我 们超越美食的思考。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 所吃的东西。从一开始, 舌尖上的中

16、国 就不只是一部关于吃的纪录片。 “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 开蒸笼白花花、冒着蒸汽的馒头,拉面摔 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都让人激动得落泪。 多可爱的中国。 ”从舌尖上的中国,到味蕾 中的故乡,影片所展示的厚重感,体现了 该片的独特性“通过美食这个窗口更 多地看到中国人、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 社会的关系” 。看这部充满温情的纪录片,有人想起 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 ,观后感有人体会 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也有人升华 到了“爱国主义”的境界,还有人上升到 了“文化输出”的高度一部作品为何 能在不经意间获得超越话题的巨大影响?“不是空洞地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 深,而是从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过 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在情感上 引起共鸣。 ”一位网友的评价,指出了该片 的成功所在: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 反观当下许多作品,高投入、高科技、大 场面什么都不缺,却惟独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