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气候》教案3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805614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地理《气候》教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二地理《气候》教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二地理《气候》教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二地理《气候》教案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二地理《气候》教案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地理《气候》教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地理《气候》教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题课题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课型课型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与知识教学目标与知识点点知识目标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和分析气候特 征的技能。 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 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教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教法设计难点及教法设计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思考问题思考问题其中的锋面雨的形成及推移可用动画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次备课一次备课三次备课三次备课导入新课 前两课时,我

2、们已了解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 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 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这与人们的 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它们各有什么优越性呢?同学们带着以上四个问题 自学课文。 讲授新课 (指导自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一至两遍。 (提问)我国气候有哪些特征?(学生: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那 么,什么是季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学生:不是) (教师小结)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 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 形成的气候类型。 (设问

3、)那么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 (板书)三、季风气候显著 (投影)引导学生观察冬季风的形成图(图 2.19)、 夏季风的形成图 (图 2.20),在引导学生回忆或回顾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的海陆位置 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图上观察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 及海洋与大陆气压状况的区别后,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冬(或夏)季风从 大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 (教师小结)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冬季风 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 纬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 气压较高,而

4、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 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 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 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可以说,我国南北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大小不 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 印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夏季低纬的2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 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纬度较低的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形成 了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即夏季风。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5、除了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什么 因素的影响?(学生:冬季风)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小结) (教师小结)冬季风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频频南下,我国北 方地区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冬季风在南下过 程中,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南方受冬季风影响而降温的程 度,远比北方小。因此,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的盛行,也是导致我国冬季南 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之所以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除了 纬度位置的影响外,还有海陆位置的影响。 (投影)冬季风形成图 夏季风形成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填写下表 (先投影空表,后投影正确答案)。季风名称

6、成因发源地风向陆地海洋海洋陆地性质影响范围(地区)冬季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偏北(西北、东北)从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岛)夏季风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偏南(东南、西南)从海洋吹向陆地温暖湿润东南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过渡)夏季风来自海洋,能带来丰富的水汽,因而为我国降水创造了有 利的条件,可见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湿润的夏季风带来的。我国东 部地区的主要降水类型是锋面雨,锋面雨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推移有何规 律?请同学们反复地阅读一下课本 P39

7、的有关材料。 (投影)自制锋面雨形成示意图(图 2.22) (讲解)请两三个同学登台指图讲解锋面雨的形成过程,以加深学生们的 理解和印象。(学生讲后,师生掌声鼓励) (提问)1.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降水类型是什么?它主要是由什么风带来 的?(学生:锋面雨、夏季风) 2.梅雨和伏旱出现在我国什么地区?(学生:长江中下游地区) (复合投影)请同学们观察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 ,再与我国 的温度带分布图 我国的干湿地区分布图对照,了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的不同气候特点、分界线。 (提问)1.什么叫季风区、非季风区?32.习惯上,我们把自东北向西南的哪些山脉,作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 区的自然分界线?(学

8、生: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 山)同学们把这些分界处山脉的名称填注在图 2.21 的适当位置(注意:竖写 自上而下;横写自左向右)。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 (教师小结)学生发言后,教师补充:1.季风区是指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 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的地区;非季风区则是指受海洋影响小,受地 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较少,全年都比较干旱的内陆地 区。 2.略 3.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炎热的夏季。即我国季风气候区多雨期 与高温期一致,都集中于夏季。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 (板书:夏季多雨高温雨热同期)非季风区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9、 (课堂活动)1.看图 2.23,分析我国季风区的降水和气温在时间上的配合。 (1)从图上可以看出,季风区内降水较多的几个月份是_月,气温较高 的几个月份是_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学生: 6、7、8 月;6、7、8 月)地点降水较多的月份降水分配规律气温最高月 份气温较高月 份广州412 月(9 个月)7 月410 月上海49 月(6 个月)7 月69 月北京69 月(4 个月)自南向北逐渐 减少7 月68 月从以上降水和气温分布的数字,可看出什么呢? (学生回答)我国季风区降水较多的几个月份是 6、7、8,气温较高的几 个月份也是 6、7、8 月。 (教师小结)从以上降水

10、和气温分布的数字可看出:我国季风区内降水最 多的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因此季风区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多雨期 与高温期一致。都集中在_季。(学生:夏)用四个字概括就是 _。(学生:雨热同期) (2)想一想这种降水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学生: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教师肯定学生答案后补充:降水量最多的季节,也 是气温最高的季节,这时也正是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时期,雨热同期为我国 季风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上,但是气候 差别却很大,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温故)同学们回忆一下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学生答后,教师补

11、充 小结: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气压和风等) (讨论)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同处北纬1530之间),但前者降水很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后者却气候湿 润,物产丰富,人们称之为“鱼米之乡” ,你认为影响二者气候差异的主要 因素是纬度位置吗?(学生:不是)那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二者的气候差异 呢?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刚学的知识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发言后, 教师补充小结:根据刚学过的知识可知,我国东部背靠亚欧大陆,面临太 平洋,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非常明显,因而夏季高温多雨。由4此可知,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纬度位置而是海陆位置。 正是由于

12、海陆位置的影响,才使地处同纬度大陆西岸的阿拉伯半岛气候干 旱,沙漠广布,而地处同纬度大陆东岸的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位于 世界上著名的东亚季风气候区而且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因而 成为气候湿润、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 。 3.我国的季风气候很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如,冬季风活动强烈, 就会暴发寒潮;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带来的降水时间分配不均,也会导致 水旱灾害的发生。关于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你知道有哪些?仔细阅读下面 的照片,并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简要的说明(如灾害发生的原因、带来的 危害,有效的预防措施等)。 (出示投影)(1)引导学生观察冬季风的形成示意图(图 2.19),并阅读

13、学生课前收集的寒潮警报资料 ,结合冬季风形成的源地、性质和自己的 生活感受,谈谈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它发生在何地、何时?它 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应采取哪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在读图、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观察、感 受和想像前后左右四人一组展开讨论。 (教师小结)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讲述:寒潮是一种造 成降温地区范围广、降温幅度大的强冷空气。它类似冬季风,又强于冬季 风。从图和资料可知,寒潮这种强冷空气是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 高原一带侵入我国造成的。它常发生于每年的秋末、冬季和初春,给人们 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因此,寒潮发生前,人们

14、要注意收听 收看天气预报,做好预防性工作,以免身体生病、农作物受冻、牲畜受害 等。 (2)2001 年入夏以来,我国许多地区面临着干旱的侵袭:东北、华北从 春季开始就很少降雨,此外,一向雨水比较充沛的西南地区旱情也十分严 重,使这些地区夏粮收成受到影响。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看投影。 (投影)课本 P41彩图和锋面雨带推移图(活动投影片),边演示图边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小结)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后,教师补充:2001 年上述地 区之所以会发生严重旱情,是因为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锋面雨带,在春季 和初夏时节因冬季风残余势力还较大迟迟不能北上,因此造成东北、华北 地区的春旱和西部地区

15、的干旱,直接影响着那里的春播和其他农作物的生 长,以致使这些地区夏粮收成减产。 (3)台风:播放有关台风的天气预报和台风发生地区当时的录像,使学 生真实地感受到台风所造成的严重灾害,深刻地认识到台风在我国经济建 设中的破坏作用。 (提问)什么是台风?台风常发源于什么地方?台风为何会造成灾害?它 会造成哪些灾害?它的灾害多出现在我国什么地区?哪些省区? (投影)西北太平洋台风移动的主要路径示意图 ,引导学生边观察地 图边结合台风天气预报和录像,思考上述问题。 (教师小结)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 涡旋,台风发生后常会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可达到 或超过

16、12 级,具有很大的摧毁力;台风常发源于热带洋面,其中西北太 平洋热带洋面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从录像上可看到台风形5成后常会带来大风和特大暴雨,因而摧毁许多房屋建筑和电力设施等,造 成风灾和洪水灾害,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等遭受巨大损失。台 风灾害多出现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等 省区。 (启迪思维)台风能给人们带来风灾和洪灾,这是台风的功还是过呢? (学生:过)台风是否只有过没有功呢?(学生:不是,台风有过也有功)台风 的功在哪里呢?(学生: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可解除或缓和盛夏期间的旱 情。教师加以肯定后补充:盛夏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严重威胁 着旺盛生长的水稻等农作物。这时,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可以解除或缓 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是台风对农业生产有 利的一面,是台风的功。可以说台风雨是农作物生长的“及时雨”) (4)洪涝:引导学生阅读投影资料:我国大部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