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赠汪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05474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赠汪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赠汪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赠汪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赠汪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赠汪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25.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3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课题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 (板书课题)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一首古诗赠汪伦 (板书题目) 。要求我们能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共同交流。在理解诗句的同时要注意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三、学习赠汪伦1以故事引入。赠汪伦这首诗的作者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唐代诗人李白。汪伦和李白是好朋友。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

2、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 ,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干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 ”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 ”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 ,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

3、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2教师范读,轻重缓急得体,抑扬顿挫分明。3指名学生试读,教师随机指导。4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l)根据课文注释、查字典自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2)小组讨论、交流,议一议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相机点拨。指名试讲:你是怎样理解诗的前两句的?(先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然后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重点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并体会感情。师:谁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生:“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 “情”指“情谊” ,

4、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师:汪伦对李白的情谊仅仅表现在“送别”上吗?前面听了老师对这首诗写作背景的介绍,你们知道汪伦对李白的情谊还表现在哪里?生:表现在汪伦写信热情地邀请李白来桃花潭作客。生:表现在汪伦天天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师: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作者的假设,那么,跟下句连起来,可用上什么关联词来翻译呢?生: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还可用“就算也” “纵使也” )师:同学们,汪伦先是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家作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领村民踏歌相

5、送。所有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深受感动呢?大家请再想想,如果采用不同的语气来翻译这两句,比如可用感叹句或反问句的形式,能不能更好地表达李白此时的激动心情呢?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么能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呢?生: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吗?不,远远比不上。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谁来说一说,这里用什么来比喻什么?生:用“桃花潭水的深”来比喻“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师:这里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为的是表现什么?生:表现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情谊深。生:表现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师:谁能把这种感情谈出来?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把这首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师出示教学软件或课文插图,学生看图练说,可以发挥想象。 )(4)指导朗读、背诵。指导停顿,读中表达情感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配乐朗读(伴以悠扬的笛声或萧声。 )(出示与古诗配套的音乐光盘或配乐录音让学生进入情境,在读中想象朋友相送的情景,体会诗中表达的深情厚谊。 )背诵这首诗。四、布置作业默写赠汪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