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课中国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802627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7.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课中国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0课中国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0课中国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0课中国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0课中国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课中国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课中国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中国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 中国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我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本课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我国在这方面具有的丰富资源和分步状况。通过本课的引导学习,引起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学会欣赏并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及深刻内涵。使学生能关注自己的家乡和我国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逐渐建立和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自觉成为非物质文化保护队伍的一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

2、遗产”以及在这方面的具体资源有所认识和理解;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加深对保护中国民间美术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的认识;建立和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三)教学重点本课教学重点是对我国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主要包括昆曲、面具、剪花娘子、服饰和织绣、民间传说和故事等。(理由: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民间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具体项既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是更好的理解“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必要手段)(四)教学难点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教师一方面要通过上述具体内容分析什么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方面还

3、要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三个概念: 自然遗产、文化遗产、 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比进行比较,让学生学会区别三个不同的概念。(由于“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概念化,加之学生对民间艺术本来了解就不多,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二、教学过程:(一)端午节新课: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 ” 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 或 Double Fifth Festival )

4、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 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 年 5 月 20 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 年 9 月 30 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 ” 字有 “ 初始 ” 的意思,因此“ 端五 ”就是 “ 初五 ”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 午” 月,因

5、此 “ 端五 ” 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 端午 ” 。 燕京岁时记记载:“ 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纪念屈原屈 :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 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 楚辞 ” 这种文体,也开创了“ 香草美人” 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

6、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标志着我国端午节申报的失败。韩国申报的“ 江陵端午祭 ” ,在 2005 年 11 月 25 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韩国申遗成功实际上给我们带

7、来的启示为:韩国把传统文化注入了现代元素,实现了传统-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二)剪纸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朔到公元6世纪。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中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国剪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3世纪),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

8、,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民间剪纸的创造者把剪纸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远古图腾的崇拜,是民间剪纸表达的主要内容。而表现这些充满民俗、信仰、哲学的主题,只能从主观出发去想象, 这就使剪纸的形象随心所欲,而描绘内心物象离不开夸张的艺术语言。民间剪纸的夸张,在为体现物象特征的同时,也要求达到装饰美的目的,并在装饰美的效果中表现出创作者对生活的理想、愿望等精神追求。为了使所需突出的部分更明确、更集中、更引人注目,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纹饰,以达到完美的装饰性目的。求美的意愿也成为夸张的

9、内容之一。三、讲授新课2. 区别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 “ 自然遗产” 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地域。文化遗产: 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文物、遗址。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

10、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在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以及有关生产、生活的

11、其他习俗;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场所等序号(三)分类欣赏4. 民间传说和故事(1)课堂小结(从学生自身出发讲述自己的感受,也检查对本课学习理解的情况。同时从课内联系到课外,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心周边的事,加深对保护中国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切性和重要意义的认识)(2)板书设计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非物质文化遗 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武库,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12、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认识,保护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代代相传中传递的是群体的价值。价值是人类文化的伦理基础,是文化核心和文化指向。它标示着文化的内在结构和模式,也指示着文化发展的选择和路向。在价值文化和文化价值研究中,德国哲学人类学家马克斯舍勒和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关于人类学的两项成果值得特别关注。马克斯舍勒确立了文化价值由低到高的五种标准,即:感性价值、实用价值、生命价值、精神价值、宗教价值;鲁思本尼迪在文化构形研究中深入探索了什么是每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兴趣和情操, 并具体化为文化模式的机制。她认

13、为,人类文化由各自相当不同的价值秩序制约着,呈现出多样性,从文化的内部给这些多样性以规定性的东西,是那个文化的主旋律。文化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模式,就因为文化有它的主旋律即民族精神。我认为,人类学学科的核心价值研究,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学理基础。人类学的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深刻的学术关联。人类学的核心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积淀形成的文化模式里,都有内在的、集体无意识性的核心价值。这种核心价值随着民族的文化自觉向着一个文明的、自为的方向演进,并不断内化为民族精神的有机构成。如

14、果说传统的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继承与创新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的话, 那二者就是自在文化与自觉文化的关系。自在的文化是以传统、习俗、 经验、常识、天然感情等自在的因素构成的人们自在的存在方式或活动图式。自在的文化是传统的文化。自觉的文化则是以自觉的知识或自觉的思维方式为背景的人的自觉的存在方式或活动图式。自觉的文化是在自在文化中生长出来的,自在文化与自觉文化之间存在选择、批判、继承、创新的复杂关系和有机联系,人类文化也必然经由从自在自发向自为自觉演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明确的指导思想、壮美的共同理想、昂扬的精神和宽广的胸襟、和美的社会风尚为内容,是社会主义时代中国自觉文化的核心

15、构成。在民间文化遗产中,有全套的人民的知识、智慧、精神、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情操、爱憎、美善,其内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当代文艺史上,民间创作是专业创作的源头活水。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继承与创新的产物,既有民族性也有时代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民族性、民众性、民生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重要文化根基和文化资源。因此,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保护,是文化发展强根固本、夯实当下文化创造创新基石的必由之路。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摇篮,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文艺

16、是文化的果实、文明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光荣使命的社会主义文艺,必将朝着光明的目标整合与发展,最终形成中国气派的新文艺,成就一个伟大时代的伟大艺术风格,创造民族文化新辉煌。3、我国有哪些非物质文化资源节日: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头牙( 农历二月初二) ?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天) ?清明节( 节气清明)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 ?冬至( 节气冬至)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 ?尾牙( 农历腊月十六) ?祭灶( 农历腊月廿四) ?除夕( 农历十二月卅日)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4、非物质文化保护面临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做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