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799027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2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导学案导学案峡口学校备课组峡口学校备课组2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习,科学教科书也将展示一系列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为更好的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我对本册教材、班级学生情况等方面作了细致地学习或分析,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今年我任教的是五年级,共13人。说实话,对这个班级的学生,我一点也不了解。不过按理说,五年级学生应该已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再加上儿童与生俱来的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2、和探究欲望,他们对科学学科的学习肯定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二、教材内容概要:二、教材内容概要: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8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40课时。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

3、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3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

4、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

5、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四、教学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4五、教学措施:五、教学措施: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力做一名称职的科学教师。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

6、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5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学年度第一学期峡口学校(科学)学科教学进度安排表峡口学校(科学)学科教学进度安排表周次时 间教 学 内 容课 时机动课时备注18.26-9.18.26-9.1开学教学及实验准备 129.029.08种子的发芽实验(一)239

7、.099.15种子的发芽实验(二)249.169.22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蚯蚓的选择29 月 19 日中秋节放假59.239.29食物链和食物网 改变生态瓶269.3010.6维护生态平衡1国庆假一周根据调休情况灵活处理)710.710.13光和影、阳光下的影子21810.14-10.20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的反射21910.2110.27光与热、怎样得到更多的 光和热211010.2811.03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211111.0411.10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216变化1211.1111.17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土壤中有什么211311.1811.24

8、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21411.2512.1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211512.0212.08我们的小缆车 用橡皮筋作动力221612.0912.15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测量力的大小21712.1612.22运动与摩擦力 滑动与滚动211812.2312.29运动与设计 设计制作小赛车211912.301.05期末测试期末测试201.061.12放寒假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1 1、种子发芽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一)7【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

9、发芽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学习重点学习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学习难点学习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课前准备课前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 3 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 4 面)。【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

10、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

11、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

12、改变的?8(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三、阅读书三、阅读书 4 4 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 2-3 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

13、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2 2、种子发芽实验(二)、种子发芽实验(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学习重点学习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学习难点学习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参考书 5 面)【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14、】9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2、分析实验信息:(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三、交流实验信息:三、交流实验信息: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

15、进行辨析。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四、种植绿豆芽:四、种植绿豆芽: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3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0【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

16、应的。【学习重点学习重点】设计对比实验。【学习难点学习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学习准备学习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参考书 7 面),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重点指导:(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