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坚持课后“六个必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96030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坚持课后“六个必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坚持课后“六个必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坚持课后“六个必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坚持课后“六个必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坚持课后“六个必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养养成成教教学学反反思思习习 惯惯 坚坚持持课课后后 “六六个个必必问问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师专业发展,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改革成功的保证。在强调教师专业素养的背景下,教学反思逐步成为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课堂教学反思,便切中了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第一个必问:第一个必问:“这节课学生感兴趣吗?这节课学生感兴趣吗?”这应该是一堂课结束后的首要问题。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入手进行反思。反思学生的课堂参与状态,是积极主动的,还是被动应付的?是全体参与的,还是几名尖子生的活动?课堂有没有讨论,是否热烈?学生课堂是否投入?学生思维是否活跃等等。 可将学生课堂兴趣分

2、为 A、B、C 三个等级,A 等: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效果很好;B 等:学生反映平平,课堂效果一般;C 等:学生不感兴趣,课堂效果不理想。课后教师要及时客观评价学生课堂兴趣等级。反思课堂引入是否有吸引力,课堂语言是否生动,课堂上有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等。当然学生的兴趣等级还受教学内容的难度,下午第一课学生易瞌睡等客观因素影响。通过反思的日积月累,教师的教学艺术性、学生欢迎度将有大幅度提高。如经过反思后再次学习“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时,将直接引入改为用生活中常见的加酶洗衣粉作为情境来展开教学。学习“免疫”一节时,将免疫系统引入改为巴斯德发明预防接种故事引入新课,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一节

3、时,通过介绍孟德尔生平和他潜心研究的经历激发学生兴趣等等,通过反思改进后的生物课堂学生兴趣等级显著提高。第二个必问:第二个必问:“这节课让学生得到什么这节课让学生得到什么?”?”传统教学课后教师首要关注的是教学内容有没有完成,新课程理念首先关注的是学生学得如何、收获怎样。所以,这一问题实际上是不同教学理念的体现。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反思才富有实效。学习“减数分裂”一节后,我没有反思教学内容完成了吗?而是反思学生学会了模型构建的方法了吗?学生能否说明减数分裂的过程?能否区分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典型图形?能否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和 DNA 的变化规律。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节后,反

4、思学生理解假说-演绎法了吗?学生从模拟实验中体验了遗传因子通过分离及2自由组合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了吗等等。以学生为出发点的反思才是真正有实效的反思。 第三个必问:第三个必问:“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这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状态入手进行反思。看学生课堂答题状态,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如何?思路是否清晰?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否准确、熟练?能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看学生课堂思维状态,学生思维是肤浅的,还是深入的?是短暂的,还是持续的?有没有提出富有见解的问题?是否形成了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看学生课后提问情况等等。如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5、一节时,发现提及配子种类时,学生总是一脸的迷惑,经过反思第二节课将减数分裂过程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结合讲解,学生恍然大悟。学习“种群的特征”一节后,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通过练习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的总和”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学习“伴性遗传”一节后,发现同学们在做遗传系谱图的题时错误率极高,通过反思,整理出遗传概率解题“三步曲”:确立遗传方式、确定基因型、拆合法求概率,学生正确率大大提高,通过反思能将教学效果落到实处,既夯实了学生的基础,同时教师个人专业素养也获得显著提升。第四个必问:第四个必问:“通过什么方式

6、让学生得到的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得到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将知识“告诉”学生,学生理解消化,被动接受,在这过程中逐步形成能力;新课改倡导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疑难处相互讨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同时形成能力,在探究过程中也培养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后反思这一问题的目的便是强化课改理念的自觉实施、有效实施。经常坚持这样的反思,先进的教学理念才会逐步代替陈旧的观念,新课改教学的实施才会更自觉、更富于成效。整理前几年的个人课后反思记录,惊喜的发现传统教学方式的课堂所占比例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第五个必问:第五个必问:“有没有比这节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没有比这节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3这是一

7、个更高层次的反思,也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反思。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最善于揣摩同行的教学方法,善于借鉴名师、特级教师的教法。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兄弟学校间经常举办同题异课教研活动,这是不同教学方法展示的平台,是不同教学个性展示的平台,是教学思想碰撞的平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更新观念,挑战自我,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成为更成熟的有效教学、优效教学。 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我们应追求教学方法的精致、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如反思改进后的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和人类健康的关系,可以尝试文献调查等探究活动,结合生活经验,提出科学的健康计划与建议;减数分裂教学中可通过演示、观察和模拟等活动为主,选择图片、动画、录像等辅助手段

8、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再通过学生自己尝试建构模型来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和行为的变化;激素调节教学中可通过激素发现的讨论启发学生建立科学发现的思想与方法;神经调节教学中可通过电位计测定神经纤维膜电位的变化,引导学生推测出神经传导的方法和有关的原理,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初步的训练和培养等等。第六个必问:第六个必问:“学生有哪些建议?学生有哪些建议?” 课后反思特别要反思学生的建议,因为学生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根据学生建议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总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如讲授“真正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时,学生不理解,有一位学生建议说可用政治经济学中的“毛利润”和“纯利润”来理解。学习“有丝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一位同学建议用口诀:“间期复制加倍前期两现两消,中期清晰排中,后期分开加倍,末期两消两现”进行记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督促我们更加认真备课,实现教学相长。以上“六个必问”可设计成电子表格,每节课后自己如实填写。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