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练习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794661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上文言阅读测试八上文言阅读测试zmczlhqing一、一、阅读桃花源记 ,回答问题。(28 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

2、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 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 分) 芳草鲜美( ) 屋舍俨然 ( ) 便扶向路( ) 寻病终 ( ) 便要还家( ) 皆叹惋 ( )563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2 分) 发现桃花源( )( )

3、4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 (2 分) 悉如外人 ( ) 便要还家( ) 5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 (4 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6 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5)不足为外人道也。 7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 而来,意思是 。(2 分) 8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 ,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 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

4、 分) 9渔人偶遇桃源, “处处志之” ,最终却“不复得路” ,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 分) 10.“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 图景?(2 分)答: 11.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 的“桃花源” ,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 分) 答: 二、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1215 题。 (共 8 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 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

5、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选自论语) 注: 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不堪:无法忍受。12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 分) (1)有仙则名 名: (2)惟吾德馨 德馨: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2 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4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1 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 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5刘禹锡和颜

6、回一居“陋室” ,一在“陋巷” ,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 怎样的精神品质?(3 分)三、 三三 峡峡(郦道元) (9 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

7、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 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译文: 18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 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 分) 19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 点和时代变化。(3 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 5 月 20 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2006 年 5 月 20 日 14 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 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

8、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 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导游词: 四、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 711 题。15 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 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21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 22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2 分)23 【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 【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 分) 24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 分)三峡大坝 新 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