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 咕咚来了 6教案 北京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86089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上册 咕咚来了 6教案 北京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 咕咚来了 6教案 北京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 咕咚来了 6教案 北京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 咕咚来了 6教案 北京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上册 咕咚来了 6教案 北京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上册 咕咚来了 6教案 北京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咕咕 咚咚 来来 了了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升入二年级。七八岁的孩子,活泼、好动,想象能力丰富,喜欢表现,愿意与老师亲近,喜欢回答问题。参加录象的这个班(借班上课),大部分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拼音的掌握比较好,在识字、写字、朗读等方面,掌握了一些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在识字方面,学生能够采用熟字加偏旁、熟字合起来、部件相加等方法,掌握字形;能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推测字义。在写字方面,能够比较准确地观察关键笔画的占格,但是在书写时还把握不好部件之间的关系,需要老师进一步的指导与点拨。在朗读方面,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词语连读。另外学生有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说话;能比

2、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思维比较比较活跃。内容分析:内容分析:咕咚来了是北京版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趣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讲的是树上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兔子听见“咕咚”一声响,吓得边跑边叫,许多动物也跟着跑起来。是大象拦住了大伙儿,问明情况,大家一起来到湖边,看到了真相,原来“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动物们都哈哈的笑了。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做事情不要偏听偏信,要尊重了解事实。课时安排:课时安排:咕咚来了一课,共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识字教学,重点掌握“热闹”两个生字的理解和书写;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第二课时:学习其余的 6 个生字,重

3、点放在书写的指导上;讲讲这个故事;用“热闹”造句;熟练背诵第四自然段。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自读感悟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反馈教教 具:具:小黑板、图片、多媒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和认读字,会写 “热” “闹”两个字,认识掌握“四点底”这个偏旁。2.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及课文的内容,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才能了解事实真相。3.能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生字、认读字的字音及“热闹”的书写指导。2.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读出语气。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写好“热

4、”字。2.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知道听别人说话要动脑筋想一想。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解题: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第一、直接引入,解题:这节课,咱们一起学习第 6 6 课,齐读课题。(课,齐读课题。(1 1 分钟)分钟)提问:咕咚是什么呀?还谁知道呀?”过渡:既然咕咚是一种声音,那它怎么能来呢?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1414 分钟)分钟)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2.学习反馈(重点是生字新词)。投影片: 逃命 正巧 熟了 热闹大

5、伙儿 吓坏了 跟着跑 说一说 (1)自由读。(2)指名读。(3)开火车读。(4)去掉拼音读。教师顺势点拨 “跟着跑”的字形及意思:跟着别人跑要用到脚,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足字旁。3.学习“热闹”(1)出示句子: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2)读词。认识新偏旁 “四点底。”(引导学生观察四个点的方向不同、长短不一,)跟老师一起书空写写四点底。(3)了解偏旁表示的意思。“四点底有两种意思:一种表示火,还表示小鸟的尾巴。想一想,热字里面的四点底表示什么呢?”(4)记字形。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说一说。(5)写字。观察“热”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教师提示字形特点。教师范写“热”字。师生共同完成“闹”字的范写。学生练习。写字前提醒:身直、头正、肩平、臂开。反馈,再练。(6)再次出示句子。过渡:动物全跟着跑起来,能不热闹嘛。究竟因为什么,让这里变得如此热闹呢?” 三、学习了解内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道理。(三、学习了解内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道理。(2424 分钟)分钟)(一)学习第 1 自然段1.自己读读第 1 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知道了什么?3.指名读:读清楚,让大家都能听明白。过渡:我们听清楚了,是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了水里。”(贴图)(二)学习第 2 自然1.自由读。这个声音首先被谁听到了?

7、(板书:兔子)你从哪知道的?咱们都来读读第二自然段。2.指导朗读:兔子听见咕咚的声音,(板书:听见)它是怎么做的?再读这段:找一找,画一画。3.指名读。(板书:跑)课件出示图和句子:兔子听见吓坏了,拔腿就跑,边跑边叫:“快逃哇!咕咚来了!指导朗读:(1)指名读,了解情况。(2)结合学生朗读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点拨。重点提示“拔腿”“边跑边叫”以及兔子的表情。(3)练习读。4.过渡:兔子的叫声被猴子听见了,它是怎么做的?(板书:猴子)自己读一读。(板书:跟着)思考:为什么说猴子也跟着跑?再读读写猴子的句子。5.森林里的很多动物都听见了,它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1)指名读句子。(2)教师语言描述,引

8、导学生进入情境。(3)媒体演示,情景再现。(4)学生交流,回归文本。 (5)学生有感情朗读,展示学习成果。(三)学习第 3 自然段1.自由读,找出大象说的话。过渡:大伙儿正乱做一团时,大象走来了,拦住了大伙儿,它说了什么?自己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2.理解大象说话的意图。(板书:看见) 3.朗读练习,注意语气。(四)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原来小动物们谁都没有看见“咕咚”,只是听见的,听了大象的话,小动物们决定去看个究竟。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感知内容。提问:(1)动物们来到了哪?它们是怎么来的?(2)它们看到了什么?(3)它们有什么反应?2教师点拨,指导背诵。 3.通过小练习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4试着背诵。5说说:它们在笑什么?(四)通读全文,感悟道理 。1有声有色地朗读全文。2。交流讨论:你们能明白些什么?”四、教师小结。(四、教师小结。(1 1 分钟)分钟)在我们生活中,也可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要弄清事情的真相,可不能像小动物那样听到什么就是什么。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1.回去以后背背第四自然段。2把这个有意思的故事讲给家长听。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dn咕咕 咚咚 来来 了了听见听见 (跟着)跑(跟着)跑 兔子兔子 猴子猴子 看见看见 哈哈 哈哈 笑笑热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