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 突触的信号传递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7785372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 突触的信号传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轮 突触的信号传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轮 突触的信号传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轮 突触的信号传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轮 突触的信号传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 突触的信号传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轮复习二轮复习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三)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三)-突触的信号传递突触的信号传递神经冲动以 沿着轴突传递到末梢,将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或者是效应器(肌肉或腺 体)一传给下一个神经元(如传入神经元传给传出一传给下一个神经元(如传入神经元传给传出 神经元)神经元) 前一个神经元与后一个神经元如何连接? (1) 轴突末梢-胞体 (2) 轴突末梢-树突 (3) 轴突末梢-轴突 右图是哪一种连接? 接点的部位叫做 ,如下图注意:1.乙酰胆碱与受体(一种通道蛋白)结合后会被分解,并不会进入到突触后膜(少 数 神经递质不分解,回收至前膜以内)。 2突触后膜也会发生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过程

2、 3.突触后膜的面积 突触前膜的面积,突触的信号传递是 向的,因为 二传给效应器(如肌肉)(注意肌细胞细胞核的个数)神经末梢与肌肉接触处叫做 ,也叫作突触,突触前膜是 1.指出左图的各种结构:2.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的方式是 ,是否耗能 。 3.当神经冲动传导末梢,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并 扩散到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这种受体是一种 ,结 合后通道开放,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 突触后膜 ,形成一个小电位,这种小电位 传播,随着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的增加,开放的通道 增多,电位可加大,当电位达到一定 时,可在肌 膜上引起一个 电位,肌膜的动作电位传

3、播到肌 纤维内部,引起肌肉收缩。 4此过程中信号的转化形式是:Ca2+ 乙酰胆碱突触后膜是 ,较厚,有皱褶,突触间隙中的液体是 ,属于内环境例1例2.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化学突触是依靠突触前膜释放的化学递质来传递 神经冲动。 电突触(如右图所示)的突触间隙很窄,前后膜之间形成离子通道,带电离 子通过离子通道来传递神经冲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兴奋通过电突触传递神经冲动与突触小泡有关 B. 兴奋通过电突触传递神经冲动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C. 兴奋在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中的传递过程都是单向的 D. 兴奋在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中的传递速度相同 例 3已知 Ca2+可以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

4、融合,释放神经 递质。下图为神经肌肉接点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 Ca2+浓度下降将引起乙酰胆碱合成量减少 B瞬间增大 Ca2+通透性可使肌细胞持续兴奋 C乙酰胆碱经通道蛋白进入肌细胞形成一个小电位 D肌膜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例 4.获 2013 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 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化学)递质属于胞吐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

5、经冲动的影响 例 5.下图为结构和功能均正常的神经肌肉标本,a、b 表示神经元,1、2、3、4 表示接 在神经细胞膜外侧的微电极,电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正电荷移动方向一致。有关分析正确 的是A.a 和 b 分别表示传入和传出神经元 B.刺激图中所示部位,电表 1 指针向右偏转 C.若腓肠肌收缩,说明肌膜的动作电位传播到了肌纤维内部 D.若图中刺激强度不足以产生动作电位,则电表 1、2 均不偏转例 6.图 1 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 Na+浓度不同的正常海水和低 Na+海水中受刺激后的 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 a 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6、 C.低 Na+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状态,膜内 Na+浓度 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 Na+浓度高于 膜内例 7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 蝎毒会抑制 Na通道打开。下图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 a 为突触前膜,b 为突触 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膜状态是由 Na内流造成, 且不需要消耗 ATP B处于与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 a 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 b 处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例 8图甲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图乙表示突触,有关叙述错误的

7、是 A轴突膜处于状态时钠离子通道 处于关闭状态 B轴突膜完成过程后膜上仍有离 子的进出 C当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 合,就能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 Da 处兴奋一定会使 b 产生图甲所示 的变化 例 9.例 10 以下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 C神级纤维的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例 11.甲为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图,乙中的 I、II、III 是神经元质膜上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 位 A.ab 段的出现是转运蛋白 I 活动导致的 B.bc 段的出现是转运蛋白

8、 II 开启导致的 C.cd 段的出现是转运蛋白 III 开启导致的 D.ab 段时的神经元质膜为外正内负状态 有关的转运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例 12.下列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相关结构的叙 述错误的是 A.坐骨神经中有许多条神经纤维 B.神经系统中有支持(胶质)细胞 C.突触后膜受前一个神经元树突末梢的支配 D.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元细胞体位于脊髓 例 13研究发现,老鼠处于不同特定地点时,大脑的海马体里会有不同的“位置细胞”会 激活,同时大脑内嗅皮层里不同的“网格细胞”也被激活。这两类细胞共同组成了大脑内 的综合定位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细胞未被激活时,Na+和 K+不会进行跨膜运输 B两种细胞被激活时,膜外 Na+大量内流,这个过程不需要 ATP 提供能量 C两种细胞未激活时,细胞膜外 Na+和 K+多于细胞膜内,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D两种细胞被激活后,膜外 Na+大量内流,使膜内外 Na+浓度相同,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