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8075 上传时间:2017-08-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六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六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六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六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典型真题分析:1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VSH,这属于( ) 。(2007 年)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评析】答案为 C。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即新学习的观念可归属于原有观念,这就是下位学习;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指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即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这就是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

2、关系又非总括关系,而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即原有观念和新学习的观念是并列的,这就是并列结合学习;相关类属学习是属于下位学习。此题旨在考查知识学习的类型。2有的学生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分的那个词。这种知识概括是( )。(2007 年)A理性概括 B具体概括C感性概括 D方位概括【评析】答案为 C。此题旨在考查知识概括的类型。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理性概括是一种高级的概括形式。 同步训练试题一、单项选

3、择题 1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叫做( )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内部抑制 D外部抑制 2反映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 )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3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4世界杯期间看足球比赛的记忆属于( ) 。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5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 A长时记忆 B有意记忆 C感觉记忆 D短时记忆 6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 。 A0252 秒 B0205 秒 C2 秒到

4、l 分钟 D5 秒到 2 分钟 7存储时间大概在 05 秒以内的记忆为( ) 。 A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工作记忆 8存储时间至少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为( ) 。 A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工作记忆 9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形式的( ) 。 A语义 B概念体系 C视像和声像 D图式 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过程与( ) 的关系。 A学习程度 B记忆方法 C记忆材料 D时间 1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 。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 12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

5、据的感知规律是( ) 。 A强度律 B差异律C活动律 D组合律 13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 。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14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5一般来说,学习一篇文章之后,对这篇文章的记忆效果( ) 。 A中间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B开头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C头尾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D结尾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理性知识的是( )。 A表象 B概念 C规则 D原理 E原则 2下列直观方式中,属于模象直观

6、的是( ) 。 A图片 B演示实验 C图表 D模型 E教学电影 3陈述性知识主要回答( )问题。 A做什么 B是什么 C为什么 D怎么做 E怎么样 4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 )三个阶段。 A知识的认知 B知识的获得 C知识的复习 D知识的保持 E知识的提取 5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 。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三、填空题1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是上位学习,也叫_学习。2感性知识分为感知和_ 两种水平,理性知识包括概念和_两种形式。3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_学习。4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

7、_和_ 两个亚类。5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_、保持和_。6在学习在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_。7陈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也叫_。8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一般包括直接记忆和_记忆两种成分。9理解新信息的意义,首先必须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其次要对感性经验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这是通过_和_两个环节来实现的。10_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11奥苏伯尔的同化说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与知识结构_的过程,是一种

8、积极的遗忘。12过度学习达到_时,记忆效果最好。13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_和_。14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_、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15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_。 四、名词解释 1并列结合学习2直观3理性概括4概念学习五、简答题1在运用变式时,常常发生什么错误?2简述教学中的感知规律。3简述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 六、论述题1简述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2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 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题干为前摄抑制的含义。2A解析 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题干

9、为感性知识的含义。3c解析 略。4A解析 i9 忆分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等。世界杯期间看足球比赛的记忆属于情景记忆,故选 A。5D解析 信息加工系统中有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瞬时记忆三个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其中,短时记忆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故选 D。6A解析 瞬时记忆贮存时间大约为 0252 秒。7C解析略。8A解析 长时记忆保存时间长从 1 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9C解析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形式是视像和声像。10D 解析对于遗忘进程,艾宾浩斯最早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遗忘曲线及规律揭示了遗忘过程与时间的关系。11A 解析知识直观有实物直观、模

10、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形式。题干属于模象直观。12B解析差异律指对象与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黑和白反差最大,因此一般在黑板上书写板书要用白色粉笔。13B解析略。14B解析符号学习就是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直角三角形的学习就属于符号学习。15C解析根据记忆效果规律,学习一篇文章之后,对这篇文章的记忆效果,头尾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故选 C。二、多项选择题1BCDE解析感性知识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理性知识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命题即常说的规则、原理、原则。2ACDE解析 演示实验属于实物直观。3BCE解析略。4BDE解析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

11、知识的获得、保持、提取三阶段。5ABCD解析E 选项为程序性知识。 三、填空题1总括2表象;命题3命题4心智技能;认知策略5同化;应用6过度学习7描述性知识8工作9直观;概括10概括11简化1215013同类比较;异类比较14痕迹衰退说15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四、名词解释1并列结合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一般而言,并列结合学习比较困难,必须认真比较 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掌握。2直观: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3理性概括:在前人认识

12、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4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是指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1在运用变式时,如果变式不充分,学生在对教材进行概括时往往会发生下列两类错误,必须注意预防。一类常见的错误是把一类或一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看做本质特征。另一类常见错误是在概括中人为地增加或减少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合理地缩小或扩大概念。2教学中的感知规律包括四个方面:(1)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

13、前。(2)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在物质载体层次,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在知识本身层次,应合理地安排新旧知识,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3)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为此。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4)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3(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结

14、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形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1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有:(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3)科学地进行

15、比较。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因而,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2(1)深度加工材料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人们在获取信息时对它进行深度加工,信息的保持效果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2)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记忆术有:寻找记忆材料的规律,做一定的归类和整理,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记忆,将零散的材料用定的方法串联起来,展开想象等。(3)进行组块化编码所谓组块,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