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复习要点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780641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复习要点(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草原草原1 1 【内容中心内容中心】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草原的作者是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舒庆春,字舍予舍予,满族人,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骆驼祥子 茶馆茶馆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猫 母鸡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草原的景草原的景:辽阔、碧绿;草原的人草原的人:热情,好客2 【注意读音注意读音】蒙蒙(mng)古包 好好(ho)客 同行行(xng) 似似(s)乎3 3 【重点

2、词句重点词句】(1)重点词语:)重点词语:渲染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回味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迂回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拘束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境界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洒脱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2)重点句子:)重点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在天

3、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句话是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辽阔、碧绿的特点。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作者将草原比喻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种拟人的写

4、法构成了情景交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句话是比喻句,把蒙古族人民身着彩衣群马疾弛,襟飘带舞的样子比喻成一条彩虹,写出了他们热情欢迎客人的情景,表现出蒙古族人的热情表现出蒙古族人的热情。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

5、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草原辽阔碧绿,草原人热情好客,举目皆是诗情画意,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丝绸之路丝绸之路1 1 【内容中心内容中心】课文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2 【重点词语重点词语】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非常生动逼真。浩浩荡荡: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五彩缤纷:五彩

6、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崇山峻岭: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美轮美奂: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遐想: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白杨白杨1 1 【内容中心内容中心】课文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线索线索:望白杨说白杨希望孩子成为白杨(由树及人由树及人,托物言志,借物

7、喻人)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爸爸神情的变化爸爸神情的变化:出神、沉思 微笑严肃 又陷入沉思 浮起一丝微笑2 【重点词句重点词句】(1)重点词语:)重点词语:表白表白:解释说明。浑黄一体浑黄一体:全都是黄色,分不出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高大挺秀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得如此高大,令人赞叹。(2)重点句子:)重点句子: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

8、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直,适应力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强,坚强不动摇;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不怕困难,坚强执著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爸爸只是向孩

9、子们介绍白杨树吗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是一个设问句设问句。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高大的白杨树”指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指边疆建设者的孩子们。这句话的含义:爸爸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

10、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文末再次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1 1 【内容中心内容中心】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建设者的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作者主要采用这样几种抒情方法:一是直抒胸臆;二是运用恰当的比喻;三是语言直白简洁,有很强的节奏感,字里行间充溢着乐观情怀。2 【重点词语重点词语】银装素裹:银装素裹:素,没有染色的。裹,包,缠。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文中指风火山被冰雪覆盖的样子

11、。七零八落: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文中指保温大棚被狂风破坏而零乱不堪的场面。不翼而飞: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文中指风火山上的天气极其恶劣,狂风能将屋顶的铁皮瓦刮走。劈头盖脸: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文中指气候恶劣。杯水车薪: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文中指风火山海拔高,氧气含量不到平原的一半,氧气瓶所提供的氧气满足不了人正常的生理需要。废寝忘食: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文中指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为攻克世界级难题勤奋工作。4古诗词三首古诗词三首牧童 舟过安仁 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

12、,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1 【牧童牧童】铺:铺:表现了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弄:弄:传达了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六七里六七里”和和“三四声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乡村傍晚的静寂。诗意:诗意: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休息了。诗解:诗解: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吕岩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牧童晚归休息图牧童晚归

13、休息图。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2 【舟过安仁舟过安仁】怪生:怪生:怪不得。使风:使风:借助风力。诗意:诗意: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诗解:诗解: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杨万里的作品,描绘了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所见,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所悟。 (怪生:怪不得。 “怪生

14、”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3 【清平乐清平乐 村居村居】相媚好: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最喜:最喜:最喜欢。亡赖:亡赖:同“无赖” , “亡”读“w” ,这里指调皮、淘气。词意:词意:在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屋内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妇。再看看茅屋外,大儿子在小溪东岸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让人喜爱的是那顽皮淘气的小儿子,正趴在溪边剥着莲蓬。词解:词解: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叫长短句。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辛弃疾。这首词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

15、的农家生活画面,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4 【注意读音注意读音】剥剥(bo)莲蓬冬阳冬阳 童年童年 骆驼队骆驼队1 1 【内容中心内容中心】5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城南旧事的序言的序言,作者林海音林海音。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 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 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2 2 【注意读音注意读音】咀嚼嚼(ju) 慢慢嚼嚼(jio)3.【3.【重点词句重点词句】(1)重点词语:)重点词语: 重临:重临:重新到来。(2)重点句子:)重点句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

16、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这是“我”看骆驼咀嚼的画面。 “我”看得多入神。写出了孩子好奇的表情,天真的神态,对骆驼的喜爱。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哪里去夏天它们到哪里去?”?”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骆驼的思念。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