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780600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说课稿与教案说课稿与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2 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根据全面提高学

2、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4)德育目标: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3 3、 难点和重点难点和重点根据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

3、确定:(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二、选用的教具及准备二、选用的教具及准备1 1、 选择教具依据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可以提高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2 2、 教具教具:杯子;适量的水;铅笔;多媒体课件。三、教材处理三、教材

4、处理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四、教法、学法四、教法、学法1 1、 教法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及平面镜,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

5、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2 2、 学法学法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

6、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1 1、复习提问:、复习提问:光在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什么是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2 2、新课引入:、新课引入:讲述故事:在清澈见底的池塘,常有小孩下水戏耍而溺死,有的老人说,这是水中有鬼迷惑小孩。是真的有鬼吗?(课件演示)学习完本节课后,我们就能用

7、科学解释这是为什么了!首先,我们来看两个实验。 (课件演示)实验一: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要求学生自行动手实验并观察。实验二: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3 3、新课教学:、新课教学:(1)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 (课件演示)学生可观察到进入水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光的折射及相关的物理术语。 (课件演示)特别强调:折射光线和折射角。(2)研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物理规律提出问题:(课件演示)

8、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课件。利用课件演示:(课件演示) 光线斜射入水中; 光线垂直射水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规律,得出结论。 (课件演示)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 ;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水晶等透明物质时,折射情况与上述相同。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当改变入射角角 i 的大小时,折射角角 r 随入

9、射角的变化情况:改变入射角角 i 的大小,观察折射角角 r 随入射角的变化情况。 (课件演示)改变入射角度,在电脑上直观显示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关系。(3)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的物理规律光线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提问:如果光线从水中进入到空气中,那折射角是否小于入射角?(课件演示并总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同学们已经知道,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那么,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能沿原路返回吗?(课件演示)结合课件教师指出: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结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4 4、物

10、理、物理 生活生活 社会:社会:(1)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现象一:我们看到河水的深度(视深)跟河水的实际深度那个大? 利用电脑课件解释河底变浅的原因讲述故事:在清澈见底的池塘,常有小孩下水戏耍而溺死,有的老人说,这是水中有鬼迷惑小孩。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小孩溺水可能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请代表发言现象二:插入水中的钟铅笔为什么会弯折?学生讨论,代表回答 利用电脑课件解释现象三:原来碗底的硬币看不见,倒入水后却能看到硬币? 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2)从物理走向生活例一: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要向看到的鱼的下方投叉,才能叉到鱼.为什么?(利用课件解释)例二:“九寨沟”的镜海

11、中有着“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的美境奇观,这水中画面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鸟”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例三:潜水员看岸上的物体(如高楼上的红旗) ,问:比实际高了还是低了?(利用课件解释)5 5、知识小结:、知识小结:(1)光的折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居中)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由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决定,速度大角度就大,反之则小。光从水中

12、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6 6、交流与评价:、交流与评价:(1)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或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偏离)法线方向。(2)当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 (偏向/偏离)法线方向。(3)当光垂直射入玻璃(或水)中时,传播方向 。(4)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 平面内。(5)画出光线从空气中进入水中的大致方向。 (课件出示)(6)画出光线从水中进入进入空气中的大致方向。 (课件出示)(7)光从空气倾斜穿透玻璃砖时,光线将会怎样传播?试画出你猜测的光路图。 (课件出示)7 7、课后实践(课件出示)、课后实践(课件出示)(1)课后利用身边的器材,你能设计多个光的折射小实验吗?(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海市蜃楼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