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试卷11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780557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试卷1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试卷1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试卷1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试卷1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试卷1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试卷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试卷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试卷七年级语文试卷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共(共 3434 分)分)一、一、 (6 6 小题,小题,1919 分)分)1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3 3 分)分)A. 骸 hi 骨 篡 cun 夺 匿 n 笑B裹 u 藏 静谧 m 沐 m 浴C. 弥 m 漫 瑟 s 缩 滑稽 jD. 峰峦 ln 霎 ch 时 孪 ln 生2 2下面是一份抄写常用词的作业,请找出书写有误的一组。下面是一份抄写常用词的作业,请找出书写有误的一组。 ( ) (3 3 分)分)序号词 语A海枯石烂遥遥在望随声附和B斗转星移苦心孤诣

2、莽莽榛榛C千姿万态水波嶙嶙酿酿跄跄D变幻无常骇人听闻神通广大3 3结合句意,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换成括号里的词不影响原意的一项是(结合句意,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换成括号里的词不影响原意的一项是( ) (3 3 分)分)A. 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啊,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转瞬间)B.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亮)C. 在它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风范)D. 在他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 (新意)4.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3 3 分)分) A这所九年制寄宿学校的 1

3、50 多名学生是地震中伤亡最少、震后复课最早的学校。B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C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D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5 5以下惯用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以下惯用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 (3 3 分)分) A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主心骨,领头羊 ) B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诸葛亮 ,智多星)C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喻为( 东道主 ) D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呆若木鸡) 6 6请用工整的简体字,按照诗句的顺序,打横抄写下面的句子:(请用工整的简体字,按照诗句的顺序,打横抄写下面的句子:(4 4 分)

4、分)二、二、 (2 小题,小题,15 分)分)7 7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1010 分)分)(1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不正确的一项是()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不正确的一项是(3 3 分)分)A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B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C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D山光悦鸟性,潭影通人心。(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7 分)分) 商女不知亡国恨,_。 _,似曾相识燕归来。 曲径通幽处 ,_ 我寄愁心与明月,_。 何当共剪西窗烛 ,_。 夕阳西下,_。 待到重阳日,_。8 8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5、解释下列文言词语(5 5 分)分)(1)始悟为山市 (山市 (2)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 )(3)俄而雪骤 (咏雪 ) (4)未若柳絮因风起 (咏雪 )(5)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阅读与鉴赏(共(共 5656 分)分)三、三、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 9 91111 题。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6、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9 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分)A陈太丘与友 期行 期:约定 B太丘舍去 去:离开C尊君在不 不:通“否”D友人惭,下车 引之。 引:吸引10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分)(分)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_ _1111你喜欢元方这个孩子么?为什么?你喜欢元方这个孩子么?为什么? (4 4 分)分)1212阅读下面的诗,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赏析。(阅读下面的诗,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

7、个),并加以赏析。(5 5 分)分)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四、四、 (9 9 小题,小题,4040 分)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131414 题。题。那最轻盈、站的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找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的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白色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的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

8、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他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的分散着,迎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色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1313下列语段的第一层(用下列语段的第一层(用“/”“/”表示)第二层(用表示)第二层(用“/”“/”表示)划分准确的一项是(表示)划分准确的一项是( )()(3 3 分)分)A/ B/ C/ D/14.14. 本文段主要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以下判断正确的是(本文段主要运用了三种

9、说明方法,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3 分)分)A作诠释 分类别 打比方 B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C列数字 引资料 举例子 D作比较 分类别 引资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5151616 题。题。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

10、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只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地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 “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 “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的笑着说,就象听

11、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记不得了。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已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们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寒威和冷气。1515在第在第段划线句子中找出描写段划线句子中找出描写“我我”动作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妙在何处。(分)动作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妙在何处。(分)1616第第段为什么说段为什么说“悲哀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分)(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721 题。题。我我们们

12、把春天吵醒了把春天吵醒了 冰冰心心季候上的春天,像一个困倦的孩子,在冬天温暖轻软的绒被下,安稳地合目睡眠。 但是,向大自然索取财富、分秒必争的中国人民,是不肯让它多睡懒觉的!六亿五千万人商量好了,用各种洪大的声音和震天撼地的动作来把它吵醒。 大雪纷飞。砭骨的朔风,扬起大地上尖刀般的沙土我们心里带着永在的春天,成群结队地在祖国的各个角落里,去吵醒季候上的春天。 我们在矿山里开出了春天,在火炉里炼出了春天,在盐场上晒出了春天,在纺机上织出了春天,在沙漠的铁路上筑起了春天,在汹涌的海洋里捞出了春天,在鲜红的唇上唱出了春天,在挥舞的笔下写出了春天。 春天揉着眼睛坐起来了,脸上充满了惊讶的微笑:“几万年

13、来,都是我睡足了,飞出冬天的洞穴,用青青的草色,用潺潺的解冻的河流,用万紫千红的香花来触动你们,唤醒你们。如今一切都翻转了,伟大呵,你们这些建设社会主义的人们!” 春天,驾着呼啸的春风,拿起招展的春幡,高高地飞起了。 哗啦啦的春幡吹卷声中,大地上一切都惊醒了。 昆仑山,连绵不断的万丈高峰,载着峨峨的冰雪,插入青天。热海般的春气围绕着它,温暖着它,它微笑地欠伸了,身上的雪衣抖开了,融化了;亿万粒的冰珠松解成万丈的洪流,大声地欢笑着,跳下高耸的危崖,奔涌而下。它流入黄河,流入长江,流入银网般的大大小小的江河。在那里,早有亿万个等得不耐烦的、包着头或是穿着工作服的男女老幼,揎拳掳袖满面春风地在迎接着

14、,把它带到清浅的水库里、水渠里,带到干渴的无边的大地里。 这无边的大地,让几千架的隆隆的翻土机,几亿把上下挥动银光闪烁的锄头,把它从严冬冰冷的紧握下,解放出来了。它敞开黝黑的胸膛,喘息着,等待着它的食粮。 亿万担的肥料:从猪圈里、牛棚里、工厂的锅炉里,人家的屋角里聚集起来了,一车接着一车,一担连着一担地送来了。大地狼吞虎咽地吃饱了,擦一擦流油的嘴角和脸上的汗珠,站了起来,伸出坚强的双臂来接抱千千万万肥肥胖胖的孩子,把他们紧紧地搂在怀里。这些是米的孩子,麦的孩子,棉花的孩子笑笑嚷嚷地挤在这松软深阔的胸膛里,泥土的香气,熏得他们有点发昏,他们不住地彼此摇撼呼唤着叫:“弟兄们,姐妹们,这里面太挤了,让我出去疏散疏散吧!” 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