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对高校网络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780365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对高校网络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论对高校网络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论对高校网络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论对高校网络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对高校网络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对高校网络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对高校网络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关键词论文关键词网络课程网络课程 网络教学网络教学 开发模式开发模式 论文摘要论文摘要高等学校设计开发适合于网络教育的高水平网络课程对于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教学模式改革至关重要。如何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和教学应用,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 必须面对的。高校网络课程建设近几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还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从网络课程管理的角度对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为进 一步加强与完善网络课程建设与实施提供科学而有力的决策依据。 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对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远程教育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 络课程是高等教育和远程教育不可或

2、缺的重要教学资源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教 学效果的高低。如果我们不正视网络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防范和改进,不仅会影 响网络课程的质量,而且还会阻碍网络教育教学应用的发展。本文对网络课程定位、开发 的理论依据、开发模式与机制、网络课程的实施与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以此为 鉴,引起广大同行的关注,为进一步推进网络课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一、网络课程的定位一、网络课程的定位 网络课程是传统课程在现代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重建,是教师、学习者、媒体教材和网 络学习环境四方持续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内容的总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现代远 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指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

3、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 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 学内容和网络教育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育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育的软件工具、教学 资源以及在网络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首先,网络课程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各级各类学生,包括普通 高校在校学生,也包括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学生。当然网络课程服务的对象 还包括从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汲取丰富资源的广大教师及其他学习者。其次,网络课程的建 设目标和作用需要进一步明确。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对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远程教育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

4、络课程是高等教育和远程教 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资源之一。教育部先后启动、实施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和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目的都是为了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推进优质教学资源 共享,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学资源紧缺的现状。做到优质教学资源真正意义上的 共享。另外,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也是网络课程定位中必须加以明确的。就目前 情况而言,对于多数高校的学生,网络课程只能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补充,是实现 个性化教学的一个平台,少数学校部分课程实施了单独的网络教学。所以,目前网络课程 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补充,它不能完全代替传统课堂教学;但网络教育的迅猛发展和高 等教育的改

5、革决定了网络课程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网络课程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教学目 标是一致,都是以使受教育者得到教学信息、掌握知识为最终目标的。两者既不互相替代, 又共存并行,关键在于找到能够发挥两者优势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管 是作为网络课程的建设者,还是使用者,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网络课程教学中去,给学生知 识体系的构建以及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由以上所述,在网络课程定位时,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它的服务对象,尤其是急需通 过这个平台提升教学质量的使用对象;其次,是课程建设的目标,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还有,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以及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准确地定位网络课

6、程的面向 对象、目标和作用是网络课程建设的首要问题,是网络课程建设的航标。 二、网络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二、网络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 目前,有一部分网络课程仍停留在“书本搬家”、 “课堂搬家”,未能充分发挥网络课 程的优势。究其根源,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无疑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建 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它同样也能够为网络课程的建设 提供理论基础。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网络课程应能满足学习者自主性学习的要求,教学内容是网 络课程的主体部分,是学习信息的主要来源,应设置有以下的内容:内容提示、主体教学 内容、参考文献资料、测试评价等。只有将他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7、,才能满足学习者自主 学习的要求。在建构主义学习过程中,个性化的学习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学习者可以自定 学习方式、自定学习进度。这些都需要有导航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因此,网络课程 建设中,导航系统对于网络课程使用的成败至关重要。可以使用超文本、超媒体、动态网 页编程和网络数据库等技术构建网络课程的导航系统。学习者在网状的知识体系中,可以 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根据个人情况自定学习方向,实现发现式学习。通过对学习者的学 习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学习者可以形成自定学习步调的学习过程,并通过网络交流进行 反馈,实现交互式学习和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学习。当然,这一切实现的前提是网络课程教 学环境的保障,必要

8、的网络设施是网络课程得以运行的必要条件,是为学习者提供的能够 方便快捷地访问教学资源、完成学习、达到学习目标的物质基础。 网络课程是基于人类认知心理学领域中情境认知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运 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习者提供逼真的学习情境,创建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学习 环境,使学习者通过网络课堂进行学习。 “情境”、 “协作”、 “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 的四大要素,也是网络课程建设的必备要素和努力方向。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网络 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三、网络课程的开发模式与机制三、网络课程的开发模式与机制 目前,网络课程的开发模式主要有这两种模式。一是有选用已集成开发

9、好的专业平台 或者由技术人员己经开发好的模版,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和指导下开发。这类网络课程 特点是:功能比较强大完善,系统性整体性强,界面、风格统一,便于教学资源的共享; 提供了多样化、同步异步的交流、交互工具,交互性、互动性强;有强大的后台支持和管 理,便于维护,网络课程能够作到交互、可持续发展。缺点是所有学科都采用一种固定的 模式,界面太统一,体现不出专业特色,个性化差。二是各学科老师自行设计开发的自制 网络课程。这类课程开发模式是以学科教师为主,学科教师自己寻求技术人员,可根据课 程特色来开发,突出专业性,旨在辅助教师的教学,教学内容组织的比较合理,教学设计 突出,与教学进度保持一致,

10、网上教师与学生有一定的互动。此类网络课程不足是技术含 量不高,规范性不强,不利于目后的推广,共享、开放性不强,并且缺乏有效的后台管理, 不易维护。因此,网络课程开发模式和开发人员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开发出来的网络课程 的质量。目前,各高校网络课程的开发模式还没形成,开发人员严重不足,是导致高质量 的网络课程开发的重要原因。 从开发机制来说,目前的开发机制不适宜网络课程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随着网络教育 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建设大批量高质量网络课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更应该探 索出一条网络课程开发专业化、产业化的道路,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技术实力雄厚、开发 经验成熟的公司强强联合,研发出高质量、高

11、内涵的优秀网络课程。所以,网络课程开发 模式与机制是网络课程建设中各高校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四、网络课程的实施与应用四、网络课程的实施与应用 目前网络课程实施应用主要是通过高等学校专门的教育网站。在这个网站上,有学生 学习的各门课程,满足远程网络教育的需要。其次,作为校内全日制学生教育的补充,同时它还可以为继续教育和全社会的终身学习服务。 但我认为网络课程的实施与应用需进一步加强和扩展。随着高校网络教室、多媒体教 室等硬件的建设,部分网络课程完全可以通过校园网进入教学课堂,实现网络课堂代替传 统的讲学课堂。这样一方面缓解了许多高校教学资源紧缺的现状,节约了教学资源;另一 方面促进了高等

12、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同时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创新的素质。使优秀的教 育资源得以真正地共享,充分发挥了网络课程的价值和作用。网络课程代替传统的教学讲 堂已在部分高校试行,这应当成为我们关注和研究的网络课程的一个重要倾向。 总体而言,近几年,高校网络课程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网络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 成就,但网络课程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建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充分发挥 网络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余新科,施旭英.网络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6(1). 贾雪梅,杨改

13、学.网络课程建设与发展的若干趋向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1) 三、三、 网络课程的开发模式与机制网络课程的开发模式与机制 目前,网络课程的开发模式主要有这两种模式。一是有选用已集成开发好的专业平台 或者由技术人员己经开发好的模版,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和指导下开发。这类网络课程 特点是:功能比较强大完善,系统性整体性强,界面、风格统一,便于教学资源的共享; 提供了多样化、同步异步的交流、交互工具,交互性、互动性强;有强大的后台支持和管 理,便于维护,网络课程能够作到交互、可持续发展。缺点是所有学科都采用一种固定的 模式,界面太统一,体现不出专业特色,个性化差。二是各学科老师自行设计开发的自

14、制 网络课程。这类课程开发模式是以学科教师为主,学科教师自己寻求技术人员,可根据课 程特色来开发,突出专业性,旨在辅助教师的教学,教学内容组织的比较合理,教学设计 突出,与教学进度保持一致,网上教师与学生有一定的互动。此类网络课程不足是技术含 量不高,规范性不强,不利于目后的推广,共享、开放性不强,并且缺乏有效的后台管理, 不易维护。因此,网络课程开发模式和开发人员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开发出来的网络课程 的质量。目前,各高校网络课程的开发模式还没形成,开发人员严重不足,是导致高质量 的网络课程开发的重要原因。 从开发机制来说,目前的开发机制不适宜网络课程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随着网络教育 和高等教育

15、改革的发展,建设大批量高质量网络课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更应该探 索出一条网络课程开发专业化、产业化的道路,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技术实力雄厚、开发 经验成熟的公司强强联合,研发出高质量、高内涵的优秀网络课程。所以,网络课程开发 模式与机制是网络课程建设中各高校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四、网络课程的实施与应用四、网络课程的实施与应用 目前网络课程实施应用主要是通过高等学校专门的教育网站。在这个网站上,有学生 学习的各门课程,满足远程网络教育的需要。其次,作为校内全日制学生教育的补充,同 时它还可以为继续教育和全社会的终身学习服务。 但我认为网络课程的实施与应用需进一步加强和扩展。随着高校网

16、络教室、多媒体教 室等硬件的建设,部分网络课程完全可以通过校园网进入教学课堂,实现网络课堂代替传 统的讲学课堂。这样一方面缓解了许多高校教学资源紧缺的现状,节约了教学资源;另一 方面促进了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同时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创新的素质。使优秀的教 育资源得以真正地共享,充分发挥了网络课程的价值和作用。网络课程代替传统的教学讲堂已在部分高校试行,这应当成为我们关注和研究的网络课程的一个重要倾向。 总体而言,近几年,高校网络课程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网络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 成就,但网络课程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建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充分发挥 网络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余新科,施旭英.网络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6(1). 贾雪梅,杨改学.网络课程建设与发展的若干趋向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