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80336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25.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3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指名背诵赠汪伦 。2指名描述诗意。二、揭示课题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李白写的又一首表现朋友相送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课题) 。2解题:补充介绍黄鹤楼,黄鹤楼最早建于三国时期,有“天下绝景”之称,历代诗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诗篇。孟浩然,是唐朝一位很有名的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可指名背诵孟浩然的诗,如春晓 。之:往,去。广陵:地名,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汉朝时称“广陵”

2、,隋唐时称扬州,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提示:是谁送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 )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2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学古诗,记下不懂的问题。3小组合作学习。4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故人西辞黄鹤楼重点解释“西辞” 。可结合地图,让学生先找到武昌,再找扬州,看两个地方所处的位置,也可画出长江流向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由西向东,依长江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拱手。第一句点明送别地点。烟花三月下扬州重点抓“烟花” 。三月。过去人们称之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节,在草长花开的季节,空气

3、湿度增大,远望去好像有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着花草树木,烟花指的就是这种景色。第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在黄鹤楼这样的千年胜地,又正值繁花似锦的春天,朋友们正应愉快地聚会,可“故人”却要辞别远去了。这两句在叙事之中流露出惜别之情。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学习时采取边读边画边思考的方法,先让学生准确生动地描述情景,在头脑中或在纸上形成画面,犹如亲眼看见李白送别好友后呆立江边,久久不肯离去,若有所失的神情,使学生在展开想象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谊。教师: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用多媒体软件或投影显示画面: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一只帆船逐渐向前移动,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见了,老朋友不见了,只有江水层层涌向天边,李白仍呆立江边。5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6练习背诵四、总结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五、拓展延伸(可任选一项完成)1课外阅读李白、孟浩然写的其他诗。2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完成一幅古诗配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