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讲义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780219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始得西山宴游记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始得西山宴游记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始得西山宴游记讲义(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始得西山宴遊記始得西山宴遊記講義講義一、重要字詞一、重要字詞形形音音義義形形音音義義作者、題解作者、題解洼然深陷的樣子河東解 縣地名垤小土丘鞭辟入裡鞭辟入裡文章或見解 深刻透澈攢蹙 聚集針砭時 政刺,告誡隱遯同遁 ,逃避課文、注釋課文、注釋縈青繚 白 繚繞僇人辱縈青繚白青青山;名詞惴慄 憂懼不安縈青繚白白白雲;名詞其隟也空閒外與天際際接施施而 行慢慢地培塿 小土丘漫漫而 遊無目的地引觴滿酌酒杯披草而 坐撥開頹然倒下的樣子相枕以 臥動詞;頭靠 著東西躺著蒼然暮色蒼然灰暗的樣子夢亦同趣 同趨 ,前 往與萬化冥 合萬化萬物斫榛莽砍伐與萬化冥合冥合渾然融合焚茅茷草葉茂密吾嚮之未 始遊以前衽席臥席簸箕

2、 畚箕2岈然隆起的樣子二、國學常識二、國學常識(一)柳宗元(一)柳宗元 1. 1.字號:字號:字子厚,世稱柳河東(河東為其籍貫) ,亦稱柳柳州(曾任柳州刺史) 。2. 2.生平要略:生平要略:(1).自幼精敏好學,二十一歲中進士,累官禮部員外郎。 (2).順宗時參與王叔文等人主持的永貞革新運動,被貶為永州司馬。同案遭 貶司馬者有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人,史稱八司馬事件 。 (3).元和十年改任柳州刺史。與劉禹錫有以柳易播的情義。其詩十年憔悴 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 寫其改貶柳州的心境;而一身去國六千里,萬 死投荒十二年。則是生活在柳州十多年來鬱憤的心情寫照。 (4).卒於柳州刺史任內。 3. 3

3、.文學主張:文學主張:文以明道。 4. 4.思想:思想:以儒家為主,而旁及佛、道及諸子百家。 5. 5.談論師道:談論師道: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稱自己不欲為人師,而當代唯有韓愈一人 犯笑侮,收召後學,因抗顏而為師 6. 6.風格:風格:韓愈稱其文: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 。 7. 7.擅長作品擅長作品 (1).議論文:論辨精密,分析事理別開生面。名作有封建論 、 六逆論 、 桐 葉封弟辨 。 (2).寓言:承襲先秦寓言傳統而另有創新,柳氏寓言跳脫說理,而有諷刺世態之 意,並時以幽默諷刺的筆法,反映時政,表達憂國憂民之心;寓言至柳宗元, 始能單篇獨立成文。名作有三戒 (永某氏之鼠、臨江之麋、黔之驢)

4、 、 蝜蝂傳 、 捕蛇者說 。(3).傳記:承襲史傳傳統,刻劃生動。其傳記不只著眼於當代名士,對於社 會底層的小人物亦多所關注。名作有段太尉逸事狀 、 種樹郭橐駝傳 、 梓人傳 。 (種樹郭橐駝傳 、 梓人傳亦帶有寓言性質) (4).遊記:脫胎自酈道元水經注 ,文筆清麗,有強烈的感染力。 永州八記 為柳宗元遭貶永州司馬後,自放於山林水澤之間,將其困阨感傷的心境,寄 託在遊賞山水之間,昇華而出的名作。八記依次為:始得西山宴遊記 、 鈷鉧潭記 、 鈷鉧潭西小丘記 、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 袁家渴記 、 石3渠記 、 石澗記 、 石城山記 ,八記各自成篇,但又互相連貫,好像一軸 長卷,展現永州一景又

5、一景的精美山水畫。 8. 8.詩作:詩作:長於山水詩,詩作俊麗清新,多作於被貶謫之後。 9. 9.地位:地位:與韓愈同為古文運動提倡者,並稱韓、柳 ,兩人亦同為唐宋八大家之 列。 10.10.評論:評論: (1).宋黃震曰:摹寫山水,以舒其抑鬱,則峻潔精奇,如明珠夜光,見輒奪 目。此蓋子厚放浪之久,自寫胸臆所謂大肆其力於文章者也。 (2).明王世貞說:永州諸記,峭拔緊潔,其小語之冠乎! (3).清劉大櫆云:山水之佳,必奇峭,必幽冷。子厚得之以為文,琢句鍊字, 無不精工,古無此調,子厚創為之。 (4).清姚鼐 古文辭類纂雜記類選柳宗元遊記至十八篇,遠出韓、歐、曾、蘇諸家,可見其傾倒之一斑。 (5

6、).蘇東坡極推崇柳詩,曰:李、杜之後,詩人繼出,雖間有遠韻,而才不逮 意。獨韋應物、柳宗元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非餘子所及。蘇氏 認為柳詩在韋詩之上,晚年極似陶淵明詩。 (6).嚴羽謂: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騷學。退之、李觀,皆不及也。 (7).劉辰翁激賞柳詩:子厚古詩,短調沉鬱,清美閒勝,長篇點綴清麗,樂府 托興飛動,退之故當遠出其下。韓愈、柳宗元比較韓愈、柳宗元比較 字號字號生平生平文風文風思想思想師道師道著作著作頌贊頌贊韓 愈字退之 卒諡文 自謂昌黎韓愈 世稱韓昌黎 追封昌黎伯三歲而孤,兄嫂 撫養成立。歷任 官職,直諫敢言。 憲宗時曾因諫迎 佛骨,被貶潮州。 力倡古文運動。醇正闊大, 文

7、以載道 為主。長 於議論。 屬陽剛風 格以儒家 正統自 居,排 抵佛、 道好為人師, 作師說 闡明從師 問之之要昌黎 先生 集唐宋八大家之 首。蘇軾謂: 文起八代之衰, 道濟天下之 溺一言而為 天下法,匹夫 而為百世師柳 宗 元字子厚 世稱柳柳州 又稱柳河東累官禮部員外郎。 坐王叔文黨貶永 州司馬,後徒柳 州。文以明道 為主,雄 深雅健, 似司馬遷。 長於遊記。 屬陰柔風 格儒、佛、 道三家 並修, 兼融諸 子思想不好為人 師, 答 韋中立論 師道書 說明不願 為人師之 心意柳河 東集唐宋八大家。 永州八記為千 古寫景名篇。4(二)始得西山宴遊記(二)始得西山宴遊記1. 1.出處:出處:本文選

8、自柳河東集,為永州八記的第一篇。 2. 2.寫作背景:寫作背景:本文寫於唐憲宗元和四年,時柳宗元三十七歲,因坐王叔文黨貶永州 司馬。 3. 3.釋名:釋名: (1).始得:說明作者真正的遊賞乃是從西山開始,也暗示作者的心境從此是一個 轉折,一個新的開始。 (2).宴遊:即樂遊之意,文中有飲宴作樂的場面,也有遊西山物我兩忘的逍遙之 樂。 (3).記:記錄,說明本文為一趟遊程的記錄,也點明文體屬於記體散文。 4. 4.主旨:主旨:本文記敘作者發現西山的經過,和登西山時物我兩忘的感受,並藉西山的 怪特象徵自己,寄寓作者被貶遭憂的心境。 5. 5.結構:結構: 第一段:敘述貶謫永州,內心憂懼,日以山水

9、遣懷。 第二段:敘述發現西山及開路登覽之經過。 第三段:描繪西山之特出。 第四段:敘述西山宴遊,物我兩忘的心境。 第五段:補述作記時間。 6.特色:特色: (1).文章與題目緊密結合:文章與題目緊密結合:文章處處與題目相扣,題目中無一字無著落: 始得:由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之西山之怪特 這一句說明自己未曾真正感受遊歷之意。文章末段又說然後知嚮 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 ,說明題目裡的始得二字。 西山:本文第二段坐法華西寺,望西山,始指異之寫發現西山及開路登覽之經過,第三段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峌若穴描 繪西山之特出,皆緊扣西山來作敘述。宴遊:引觴滿酌,頹然就醉這一段說明了宴

10、遊的情形。 記:文章最末故為之文以志 ,說明了題目中的記字。 (2).句法駢散錯綜:句法駢散錯綜:本文雖是散文,但大量使用對偶與排比句,文句錯落有致,變 化多端。 (3).句式與句意相對應:句式與句意相對應:本文句法多變,不同的句法反應出不同的情境與心境。 首段: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以臥,臥而夢,5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大量採用排比頂真句型,造 成流水般流暢平順的語調,用以突顯未得西山之前的遊歷是如同一種不 知不覺的日常習慣一般,看似頻繁卻無深刻的印象,宛如流水帳,自然 流逝,卻漫不經心,沒有收穫,不曾感動。 次段: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連續使

11、用三字句,三是單數, 句子又短,讀來短促急切,正如登山時急促的步伐與呼吸。 第三段: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隱遯;縈青繚白, 外與天際。 此段用了錯綜句法,用以描繪起起伏伏,錯綜變化的山勢。(4).主旨明確:主旨明確:作者登西山後的心境是: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正是全文主 旨。 (5).前後對比、呼應:前後對比、呼應:首段說明未得西山之前的遊歷,是不深刻的;之後描寫得西山後的遊歷,深刻而難忘,兩相對照,前後呼應。(三)遊記(三)遊記1.性質:性質:遊記是一種作者親身遊歷的記錄。題材通常取自旅程中的自然、人文景物, 內容則主要描寫旅途的見聞與感受。寫法多種多樣,可以記敘、可

12、以抒情、可以 寫景、可以議論。 2.文體:文體:遊記在古文分類中屬於雜記類 ,今日則可歸入旅行文學。 3.起源:起源:我國的山水文學肇始於魏晉,成熟於唐宋。魏晉大量的山水詩及某些寫山 水勝景的書信,有精彩的山水描繪,可視為遊記文的前身。 (著名的山水詩人如 謝靈運,其詩作對自然景物刻劃細緻入微,被視為山水詩人之宗;狀繪山水的書 信則如吳均與宋元思書 ,描寫自富陽至桐廬一帶的奇山異水。 ) 4.流變:流變:(1).南北朝南北朝酈道元水經注雖屬地理類書籍,但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被視 為遊記文學的開山祖。其寫景文字遣詞精練, 片語隻字,妙絕古今。 開創 了山水遊記的先河,對後代的影響很大。 (2).

13、唐唐遊記文學真正趨於成熟乃在唐代,其代表作家是柳宗元。柳宗元困頓於 永州,卻在永州留下了清麗雋秀的諸多遊記作品。其山水遊記的特色,承襲 了水經注山水遊記筆法細緻精工的傳統,但又在筆觸中抒發了個人的記 遇和感懷,使得山水遊記呈現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3).宋宋宋代是一個理性精神昂揚的時代,這也影響了遊記文學的面貌。在宋代6記遊的散文中,開始出現借遊歷來說理的傾向,因事見理,展現哲理化的知 性趣味,開闢了遊記文學的另一蹊徑。如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蘇軾石鍾 山記均具有此一性質。 (4).南宋至明南宋至明南宋以後發展出一種日記體的遊記。作家將長途旅遊的見聞按日 寫出;既寫行程,又記遊蹤。如南宋陸游入蜀

14、記 、明徐宏祖徐霞客 遊記均是。 (5).明末至清明末至清明清是山水遊記大量產生的時期。比較有特色是隨著晚明小品的 興起,而出現的記遊小品。這一類作品往往清新動人,富於情趣,其遊記不 一定要抒情或說理,但通常能展現作者獨特的審美觀與心靈境界,與唐宋遊 記風格迥異,別有一番妙趣。如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張岱湖心亭賞 雪 、 西湖七月半等,均是名作。5.名篇:遊記篇名遊記篇名作者作者時時 代代內容與特色內容與特色水經 江水注酈道元北 魏描寫長江水道的源流變遷,和沿岸的山川景物、故事 傳說。文字簡潔生動,又兼有駢文修辭精細的特色。 對三峽奇景的描寫,更是傳頌古今。始得西山 宴遊記柳宗元唐永州八記的

15、第一篇,記敘作者發現西山的經過, 和登西山時物我兩忘的感受,並藉西山的怪特象徵自 己,寄寓作者被貶遭憂的心境。鈷鉧潭西 小丘記柳宗元唐永州八記的第三篇。本文記小丘遊覽之勝,運用 借景抒情筆法,描寫小丘的奇美,同情它被人棄置的 不幸遭遇,寄託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記承天寺 夜遊蘇軾北 宋記蘇軾看見月色,引起賞月的興致,遂到承天寺邀張 懷民一同賞月。借與張懷民夜遊賞月一事,抒發自己 雖被貶謫仍坦然面對逆境、自得其樂的安然之情。遊褒禪山 記王安石北 宋遊褒禪山記通過遊山的經歷,闡述治學必先有 志,不畏艱險,而且要深思而慎取,才能獲得 成功。前半篇記遊,後半篇說理,記敘與議論緊密結 合,感性體驗昇華為理性認識,含義深刻,啟迪心智。晚遊六橋 待月記袁宏道明萬曆廿五年,袁宏道辭去吳縣知縣,首次漫遊西湖, 並寫下十六篇西湖雜記 ,本文為第二篇。全文環繞 待月鋪述,以水漲船高的結構呈現待月的過7程。作者以個人審美觀為主線,借自己對西湖景致的 獨特欣賞,來呈現不同凡俗的性靈與心志。湖心亭 賞雪張岱明湖心亭賞雪描述崇禎五年時,作者於大雪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