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麻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80178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麻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麻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麻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麻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麻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麻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麻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雀麻雀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作者赞美的“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的思想感情,激发在困难和险阻面前奋不顾身的无畏精神。 2.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搏斗”、“无可奈何”等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着重理解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理解、深入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 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继续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描写方法及学习这类课文的方法。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

2、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引趣、导入课文一、激情引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什么力量最伟大?(注意:我问的是“伟大”而不是“最大”。) (学生可以有多种答案。)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读懂课文,理清层次二、读懂课文,理清层次 (一)读预习,想想预习告诉了我们什么? (课文写的是什么事。后面几句提示: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二)按提示给课文分段 1.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写事情发生?哪几个自然段写事情发展?最后哪几个自然段写结 果?(第一段:13自然段。第二段:45自然段。第三段67自然段。) (三)指导运用方法概括段意。 1.说说上课书学过的概括段意

3、的方法。 2.学习新的方法。 读第一段。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段意:猎狗随我打猎回来的路上看到从巢中掉下来一只小麻雀。) 读第二段。思考:写的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或怎么样)? (段意:写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掩护了小麻雀。) 读第三段。思考:事情结果怎样?(用谁或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回答。) (段意:写小麻雀得救了,猎狗被带走了。) (四)引导学生悟出方法。 1.想想“按事情发展顺序”这种叙事方法的课文,我们如何概括段意更快更好?(用“谁、在哪儿或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或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概括。) 三、再读课文,熟悉内容,把生字读正确三、再读课文,熟悉

4、内容,把生字读正确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激情入境,逐段学习,悟出方法一、激情入境,逐段学习,悟出方法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世界上什么力量最伟大,同学们有很多看法。这节课,我们学习 课文后,看看在老麻雀与小麻雀之间这种伟大的力量是什么,就会得出统一答案了。 再有我们还要学习这篇文章如何把这件事写具体的方法。 (一)读第一段。 1.回答:“这段写什么?”(再把段意复习一遍) “我的猎狗是怎样发现前面有猎物的?” (突然、放慢脚步、悄悄、好像) 2.比较句子: 以上两句哪句好?为什么? (第一句好,因为用“突然”、“悄悄”、“好像嗅到”等词写出猎狗警惕性很高,嗅觉 视觉灵敏,动作灵巧等特点;用“好像”说

5、明距小麻雀还有一定距离猎狗就有灵感了, 这样写符合实际。) 3.读第三小节,把描写小麻雀刚出生不久的词划出来,说说理由,想想它是怎样掉下 来的?从哪看出来的? (呆呆、无可奈何、嫩黄、绒毛) “无可奈何”什么意思?(没有任何办法。奈何:用反问的形式表示没有办法。) (理由:以上这些词语:嫩黄、绒毛是对小麻雀外貌的描写。从这两个词可看出它是 刚出生的;呆呆、无可奈何两个词,从神态写出它很弱小,从巢中掉下来被吓呆了; 因为它还不会飞,因此这时它没有任何办法。) (是大风把它从树上刮下来的。从“风猛烈地摇撼”这句可以看出。摇撼:摇晃,摇动 得很厉害。猛烈:风刮得很大。) 4.体会作者对景物描写的作用

6、? 对小麻雀描写的作用?与下文的关系? (写风很大,树摇动得厉害小鸟才会掉下来,符合情理。因此写景要为内容服务,正 因为小鸟很弱小,因此它需要别人保护,为下文写老麻雀拼死也要拯救小麻雀做铺垫。 ) 5.想想这段应读出什么语气?(面临危险,有一种紧张感。小麻雀很可怜,读出怜悯 的语气。) 6.找学生读,体会感情。 (二)学习第二段,悟出方法。 刚才我们了解了小麻雀从巢中掉下来,它将面临什么危险?老麻雀又将怎样做呢?我 们继续往下学习。 1.读4、5自然段,说说主要内容。 2.再读第四小节。想想:小麻雀面临什么危险?老麻雀是怎么做的?划出老麻雀表现 的动词,并说说作用。 (面临的危险是:猎狗张开大

7、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小麻雀就要被吃掉。) (老麻雀怎么做的:飞、落、扎煞、叫着。这些动词具体写出老麻雀为保护自己的幼 儿而不顾一切的表现。)3.比较句子,进一步体会:(可用上一课书学的方法,让学生先缩句再与课文原句比 较。) 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落在猎狗面前,尖叫着。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扎煞起全身 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以上这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第二组好。因为用“突然”一词写出老麻雀果断、快速飞下来的情景;用恰当的比喻 写出老麻雀面对猎狗凶恶的样子毫不畏惧。为了孩子,勇猛、果敢地飞下来,像石头 一样坚定不移,表示它要与猎狗

8、决一死战的信心是不动摇的。尽管它与猎狗比很渺小。 “扎煞”起全身羽毛表现它很气愤,用此向猎狗示威,意思是:我不怕你,“绝望”地尖叫, 是写它在用尽全力叫着,好像在说:“我不怕你,不许伤害我的孩子,快走开!”第二 组句子生动、形象、具体地写出了老麻雀在危险时刻毫不犹豫,勇敢、坚定地飞下来 准备与猎狗搏斗的形象,感人至深。) 4.这自然段应怎么读?(读出老麻雀奋不顾身大无畏的语气。) 5.自由读,体会感情。再找学生读。 6.悟出方法:谁说说作者是怎样把老麻雀的表现写具体的? (用具体动词、恰当的比喻、恰当的形容。) 7.我们是怎么学的? 读课文,划动词,体会作用。 先把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缩写为概括

9、叙述句,再与课文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哪句好? 为什么? 再读原文,体会感情。 (三)运用学法自学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如何写具体的方法。 1.读第5自然段,划出动词,分句学。 (掩护、发抖、发出、呆立)“掩护”是什么意思?(用身体保护)“拯救”是什么意思?(拯:救,文中指老麻雀要把小麻雀从危难中救出来。)比较句子,哪句好,为什么? (第二句好,因为不仅写出老麻雀掩护小麻雀,还写出它怎么样掩护:“用自己身体” 掩护,写出老麻雀为了孩子不怕牺牲自己的精神。“拯救”比“救出”表达的程度不同, “拯救”,有从危难中救出的意思。) 2.读第2句。 它为什么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因为老麻雀毕竟比猎狗小

10、得多,而且在猎狗面前它没有任何有效的自卫能力,它也 不知后果将会怎样,因而有些紧张,同时也很气愤。) 叫声嘶哑了,说明什么? (说明它在拼命,用尽全身力气,长时间不停地叫,要用这种办法把猎狗吓住,这是 它唯一的抵抗方式。) 比较句子。哪句好,为什么? (第二句好。第二句不仅写出发抖而且写出浑身在发抖,说明老麻雀为保护幼儿尽了 全力,“嘶哑”比“沙哑”表示的程度更深,第二句更具体,准确。) 3.读第3、4、5句。“呆立”什么意思?(既是由于吃惊而发呆,又表示着坚定不可动摇。因为后面说它准备一场搏斗。)“庞大”什么意思?(庞:大;庞大:特别大)在这么庞大的怪物面前,它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没有危害的

11、树枝上,是什么力量 使它飞了下来?“安然”是什么意思?(选词意。安然:平安,安安稳稳;没有顾 虑,很放心。选。因为自己的孩子面临着危险,当妈妈的不能没有顾虑地,放心地 待在树上,它不能只顾自己的安全,而是不顾一切地飞下来进行殊死的搏斗,这种力 量是任何力量也不能比拟的,这就是无与伦比的母爱。) 比较句子,体会写法。 “呆立”,把老麻雀当时受到惊吓而发呆,但同时又很坚定的神态写出来了;而“站立”只 写出姿式,不如“呆立”形象。“战斗”这个词常常形容两方之间,指多人;而“搏斗”指两 人之间面对面,进行肉搏,拼杀,厮打,因此用“搏斗”更恰当。 再比较: (第一句好。原因:第一句更具体,含蓄地点出中心

12、,而第二句没写出它怎么样站 在什么样的树枝上,最后直接写出这是母爱,不如第一句耐人寻味。) 4.读出伟大的母爱的语气。 (四)学习第三段,思考: 1.猎狗为什么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 (因为老麻雀比猎狗小得多,在猎狗看来它根本不敢与它对抗。换句话说,在猎狗眼 里老麻雀不是对手;又因为它没想到老麻雀这么坚定,拼着性命来保护自己的孩子, 来得又是这么突然,所以它愣住了,慢慢地后退了。)2.“我”为什么也唤回猎狗?(作者深深地被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感动了。) 3.全文运用了什么写法?举例说明。 (拟人写法。只有人才会用“掩护”、“拯救”等。) 4.再总结。作者是怎样把事情过程写具体的? 为什

13、么能写具体?有什么好处? (答案:作者认真观察,热爱生活。运用不同的动词。运用拟人写法,恰当的 比喻等修辞方法。运用恰当的形容,描写。这样写真实、感人,使人受到教育。) 5.感情朗读全文。第三课时第三课时一、运用方法,练习背诵一、运用方法,练习背诵 1.复习背诵方法。(同上课书) 2.分个人,小组背诵。 二、学会字词,指导造句二、学会字词,指导造句 1.找出生字中的形声字。 组词: 摇撼 身躯 拯救 嘶哑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先讲字义,再讲词意)。摇憾:撼,摇晃;摇撼:摇晃得很厉害。 身躯:躯,身体;身躯:还指身体。 拯救:拯,救;拯救:从危难中救出。 2.用换偏旁方法学生字。 挥浑 膊搏 楞

14、愣 组词:浑身搏斗愣住 3.加偏旁方法学生字。 示奈 果巢 龙庞 力幼 组词:无可奈何庞大幼儿巢里 联系上下文解词。 无可奈何:奈何,用反问形式表示没有办法;无可奈何:小麻雀没有任何办法。 庞大:庞,大;庞大:在老麻雀眼里,猎狗是特别大的怪物。 3.分析字形结构,学生字。 煞:上下结构。上半部分右边是“攵”。(提示不要写成“文”。) 部首是“灬”。 组词:扎煞。 联系上下文解词。煞:勒紧;扎煞:全身羽毛都张开,竖起来的样子。 4.指导造句。 理解词意。 无可奈何:没有任何办法。搏斗:扑上去抓。 找出课文原句,思考用词范围。 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无可奈何地干什么,或面对什么情况我无可奈何。) 造句选材要广泛,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校内外、家内外、国内外等等。 范句:正当人们面对洪水无可奈何的时候,解放军战士向灾民伸出了援助之手。 仿造。 自己创造。 搏斗一词。(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