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如何做研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780158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线教师如何做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线教师如何做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线教师如何做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线教师如何做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线教师如何做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线教师如何做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线教师如何做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线教师如何做研究演示文稿:http:/ 投稿的建议。中国青年报报道:当老师还有什么意思教师也是人,作为普通人 的教师,他们生存环境的恶劣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所无法想象的,有时恶劣到令 人难以忍受。所以现在有媒体说教师一半以上有心理疾病,人们大惊小怪,其 实只要你真正在中小学当几年教师,你就会知道,心理上不得病那才真叫怪呢。教师内外是伤经不起折腾了长期以来,抨击教师职业道德水准差的文 章比比皆是,教师的委屈只能往肚里咽。过去,人们赋予了教师太多的光环, 什么“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把教师摆 到了神圣的祭坛上,连教师自己也忘了“我是谁”。我们困惑我们教师为何都在学国外

2、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什么老师有学 不会的理论、喊不完的口号?教师如此所学的理论有多少实践意义?为什么职 称评定、各类先进评选都与论文、课题等挂钩?一、为什么要做研究一、为什么要做研究 1、“教师的研究”是什么?1)“教师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师的教学”本身是一种研究。 “教师的研究”是一种“嵌入”教学的研究。“教师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 究。2)“教师的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为了改善实践的目的。这种研 究在行动中、由于行动并为了行动。而不是所谓“纯研究”。3)“教师的研究”充满“声音”教师的声音、学生的声音。“教师的 研究”是有故事的研究。4)“教师的研究”不同于“教授的研究”。2、教

3、师为什么做研究?1)为了使学校成为产生知识和创造文化的地方无论是学校的产生还是其发展,正是因为有了探究精神、有了教师与学生 的共同研究,学校才成其为学校。剔除了“教师的研究”的学校,就是文化沙 漠传递、训练、意识形态控制日益猖獗。29 年前的两个预言1979 年 6 月,中美两国曾派访问团互访小学教育。回国后,中国预言 美国小学二年级学生加减法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结论:再过 20 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 国”。美国预言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最好的。因此, 再用 20

4、 年时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29 年过去了在 1979 年到 1999 年的 20 年间,美国共培育了 43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 197 位知识型亿万富翁。2003 年,世界上共产生 11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占 去半数。而我们做了什么?我们的学生现在怎么样?学生不能好好睡觉,健康的权利被剥夺。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 究所 2004 年的抽样调查显示,上海市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为 54.24,高于 2000 年的 48.66;比 1949 年的 4.35,上升了 11 倍。目前,上海市小学生 视力不良率为 29.48,初中生为 61.08,高中生达 72.16。

5、学生不能充分运动、游戏、参与社会实践,生活的权利被剥夺。上海 电台新闻频道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调查,上海 6 岁-12 岁(即幼儿园大班到小 学六年级)儿童中,78%感到不开心;63%不愿求助父母;79%认为父母苛求。调 查发现,有的学校每天排课 13 节以上。中学生的声音学生、学生,要“学”还得要“生”,可现在我们是生不如死!我实在不 明白这种教育能培育出什么样的“人才”!我感到快要崩溃,身体快要四分五 裂唉,我的人生之路还很长,不能就此倒下。呜呜呜谁能救救我!一位初一学生对分数的感受5 月 12 日 星期六 晴最近,我们开始了期中考试。5 月 10 日(星期四)我们考了外语。但都不 理想,外

6、语本是我的强项,可这次只得了 94 分:错了 2 道听力和 2 道选择。就 连外语最好的同学也只有 99、98 分。11 日大家又考了语文。但是也不怎么样, 基础和阅读扣分在 5 分以内的几乎没有,结果全班被语文老师骂了一通。还好 我只扣了 2 分,好像是全班扣得最少的,就是不知作文扣多少,大约扣 4、5 分 吧。今天的数学最好,得了 100 分。不过全班有 11 个呢,也算不了什么太好。巴金的梦魇在我靠药物延续生命的有限的日子里,我始终摆脱不了梦 魇的折磨,我给一位朋友写信说:“使我感到痛苦的是看见孩子们失去他们的 童年。一位初三学生对分数的感受学生 J 得知期中考试成绩名列年级 36/ 4

7、80 名后,当晚没有按时就寝,绕着 操场走师:你进步了 10 多名且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应该高兴才对,为什么还很郁 闷呢?生:我没有达到妈妈提出的前 10 名的目标。学生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念,探究的权利被剥夺请听哈佛大学教授的声音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 桐如是说:常常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基础打得比较扎实,只不过学生的创新能 力和动手能力比其他国家的学生弱一点,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在 10 多年前, 我招收的中国学生都非常优秀,但是现在的中国学生在哈佛的表现并不那么出 色,遇到问题根本无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甚至是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 是如此,他们在哈佛读研究生期间遇到很大的困

8、难,甚至不能继续读下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如是说: “带奥赛获奖者为研究生(或博士),不如带 普通的研究生,因为前者不知道研究。”二、教育经验的表达二、教育经验的表达1、教育经验的意义: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教育经 验不断积累和澄清的过程是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说 到底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经历不等于教育经验。保护性经验与建设性经验(如应对课堂突发事 件)。教育经验的的丰富和深刻程度更多地取决于教师个体是否能够在教育经历 基础上动脑、想办法,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教育经验的基本属性1)必须有教育经历作基础(重视教学中的点滴)2)思维活

9、动的高参与性(动脑、想办法、勤观察)3)教育个体的依附性(教育经验随个体的离开、遗忘而相应离开或遗忘)2、教育经验需要表达和分享:教育经验是宝贵财富,表达与分享能增值。 教育经验需要不断澄清、保存、传播,也要不断超越。每一位教师应该将自己的教育经验以文字、音像等物化的方式记录、整理、 整洁和发表,从而实现教育经验的澄清、保存、交流和分享,使之成为教师自 身专业化发展的动力源泉。三、教师应怎样做研究三、教师应怎样做研究1)教育经验的概念化表达寻找核心概念、构建概念框架、解释教育现 象、改善教育实践等教育概念的形成案例研究(1)布鲁纳的“发现法”;瓦根舍因的“范 例教学”;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

10、;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个别化教 学、适应性教学因材施教;学会学习、学习策略的教学教是为了不教;李吉林情景教学: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手段,以能为核心。张思中外语教学法: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以自学为基础,以引导为前提,以议 论为枢纽。马芯兰四性教学法: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 的独创性。教育概念的形成案例研究(3)政治:读想讲练教学法、五步教学法、作业五程式教学法语文:六步教学法、三主四式导读法、八步教学法、三步阅读教学法、三 三教学法、六环节指导法数学:自学辅导法、三算结合教学法、引探教学法、引疑五步教学法

11、、目 标教学法、比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化学三环教学法、地理四步循环教学法、历史六步教学法、美术四步教学 法、2)教育经验的叙事化表达-学会讲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叙事、课堂观察、 学校生活叙事、教师自传叙事等。何为教育叙事?叙述自己或别人的教育故事。一种叙事化的教育研究; 一种重要的质性研究方式;一座沟通经验和理论之间的桥梁;一种以诠释意义 为核心的专业理解过程。写教育故事就是为了让教育回归教师日常生活本身,让教师在日常教育生 活中领悟教育的力量,发展个人的实践性知识,形成专业的实践智慧。教育叙事的形式1.日记、随笔标题、主题连续性、多样性2.教育案例-标题;引言;背景;问题;解决;讨论;附录。教

12、育案例的要素【明确的主题】我清楚自己在说什么主题?这一主题是学校课程规划语境 中的重要因素吗?我要说的主题边界清楚吗?【真实的情境】我的描述基本是事实,只是涉及研究伦理时作点技术处理 (虚拟真实);情境的描述是为了故事的展开?是为了烘托主题?还是为了烘 托行为的典型性?【典型的行为】我选择的关键行为与主题什么关系?与故事的展开什么关 系?去掉某一行为故事完整吗?【完整的过程】我的案例是否符合故事的关键元素?行为的连续性?行为 之间的因果链清楚吗?【隐含的思想】我是否迫不及待地告诉了别人所谓“正确的结论”?我是 否考虑到我的故事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结果?我是否致力于努力把这一故事讲好, 而不是奢求听

13、众直接学到什么。我怎样把此案例预设的中心思想比较隐晦地、 委婉地、间接地告诉读者或听众?当前教育叙事中出现的问题-形式上:花样百出,缺乏规范;内容上:空 洞无物,事中无人;叙事上:叙议不分,没有故事撰写时:案例、论文、教案、教学设计的概念混淆;易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结果大都是圆满的;随意夸大自己的作用;正确的废话太多。1、观察、倾听,描述、反思。关注每一个个体(人或物)的独特性、复杂 性。要有“复杂性精神” (米兰昆德拉)。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多样性、 关系性。 要有“连续性精神”(米兰昆德拉)。观察 “没有两株植物是完全相象的。它们完全不同。因而你必须了解那种差 异我一开始观察秧苗就离不开

14、它。如果我没有一直观察这株植物,我就感到 自己不能真正了解它的故事。所以我了解田野里每一株植物。我密切了解它们, 并且我发现了解它们具有极大的乐趣”著名遗传学者芭芭拉麦克林托克2、研究学生的心灵.研究学生怎样产生自己的思想、怎样创造知识?故事 1、(描述;创造知识)许多年前,在一家自助洗衣店里,我注意到一个还不满三岁的小女孩,她 正看着母亲把洗好的衣服从烘干机里拿出来。母亲直起身来,头向后一甩。她 那一头黑亮飘逸的长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泛着红色的光泽,此时从 她的面前被甩到后面,滑落下来。小女孩站在母亲身后,屏住了呼吸,然后轻 轻说了声,“噢,下雨了。”与此同时,她伸出双手,手掌朝下,

15、随着母亲身 后波浪般垂下的长发而有节奏地挥动。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奇。故事 2 ( 一家人散步观察到的,略)故事 3 (描述思维)船上有绵羊 18 只,公鸡 19 只,请问船长几岁?为什么有时送分题成为丢分题?我们应该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故事 4 (描述体验)我走在海滩上。人们在拾着退潮后散落在岸边的贝壳和海星。当走过拾贝 者、拾星者们翻滚的锅旁时,我注意到远处一个长长的身影。一个男人目不转 睛地注视着沙滩上的什么东西。最后,他蹲下来将一个物体掷过飞溅的波涛。 当我终于走近,我看到那个男人又蹲下来了。在一个沙子和淤泥坑里,一个海 星笨拙地伸出它的“胳膊”,从令人窒息的泥浆里爬出来。那个男人敏捷

16、而又温柔地拾起它迅即扔到远处的海里。“它可能还活着。 ”他对我说。我有点尴尬。他注意到没有别的什么人冒险来到这么远的海滩。 “你也拾吗?”他问,那个男人指着躺在岸边奄奄一息的生命,轻轻地说, “只捡这样的,而且只为了生存。”“有什么用呢?看他们!”我指着远处翻 滚的火锅和炊烟。“至少这一只还有活着的希望,”他边捡边回答说。教师看见 Diane 在跳绳。他看到的不只是一个路人所看到的,因为他认识 她不止一年了。她在远离其他儿童的地方跳绳,他疑惑 Diane 将采取什么样的 行动加入他们当中。她是班级中学业成绩最好的学生,但是她的成绩不是无法 抑制的原始智力的成果。Diane 用坚强的热情赢得了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