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 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79814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利亚的木匣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7 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练习 用“仍然、果然”造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2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 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用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 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 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词; 2整体感知

2、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第 18 课, 科利亚的木匣 。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找出关键词: 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二)学生自学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 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三)检查自学情况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启示的故事。2检查字词掌握情

3、况。认读“箱” 、 “倍” 、数数(sh sh) 、德(进行字形分析)3简介卫国战争。1941 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 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苦卓绝的战斗,至 1945 年 9 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学生标明各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4指导第 5 自然段的归属。(这一段是过渡段。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 ”是承上, 后面

4、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 百多。 ”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分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 远的地方找到木匣。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五)讲读课文第一段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

5、埋起来?2讨论思考题。(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明确: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明确: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抗挖好了,他把 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 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明确: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 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3学生质疑。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

6、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 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 ,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 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 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 (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思考:科利亚埋下木匣后,有没有再挖出来?怎么挖的?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 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

7、什么内容?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讲读课文二、三段(二)讲读课文二、三段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 长时间?(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2讨论思考题。(1)明确:四年以后,他们开始挖埋在地下的东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 将近、大约。(2)明确: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3)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

8、后才埋 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 )(4)明确思考题:“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 手挖起来。 ” ;“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匣子。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匣子。 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有。 ”(5)这里三次写到“没有” , “没有”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请大家找出来, 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明确:“却”表示结果出乎意料之外, “还是”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 “仍然”也 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 “还是” 、 “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样,但程度不同。这里连用这 两个词,就强调了科利亚没有找到木匣子这一结果。(6)妈妈的算术管用

9、,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是敌人挖走了吗?科利亚 是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测?明确:“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 里面一定有原因”思考: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明确:“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 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问: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明确:这回科利亚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证明科利亚的想法对了。(7)科利亚量十步埋下木匣。科利亚量十步挖不到木匣。科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问:从

10、这之中,你明白了什么?五岁时量十步埋木匣,后来他经过四年已经是九岁了,人大了,步子也四年前大了一倍,所步数要减少一半,才能挖到。板书:3小结:科利亚挖木匣时量五步,这是科利亚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 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4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课文。5挖到木匣后,科利亚为什么那么高兴?6学生带问题读第三段课文。(1)这一段有几层意思?哪层意思更为重要?明确: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层是知道了“周围一切 都在起变化。 ”这两层意思第二层更为重要。(2)为什么科利亚会说:“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明确:因为科利亚从自己挖木匣的过程中明白了四年过去了,自己从 5 岁长到 9 岁,人

11、长大了,步子也在变大,开始照埋木匣时的十步去挖,当然挖不到木匣,后来 改为五步去挖,结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结论:“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 -(3) “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明确: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4)小结: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布置作业(三)布置作业1填空。(1)战争开始时,妈妈从家门口,量了( )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妈妈从家 门口朝菜园走了( )步,很快( ) 。(2)战争开始时科利亚量了( )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从门口量了( )步,却没有找到木匣子。后来科利亚从屋门口起量了( )步,他

12、一下子就( ) 。 这是因为( )2准备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第三课时第三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1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2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什么。 (二)深究课文,理解课文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二)深究课文,理解课文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1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 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时间的在变化?人在 变化?周围的一切在变化?(1) “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 。这是说科利亚

13、的埋木 匣时年龄还小。(2) “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 ”这里讲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间经过了四年的 时间。(3) “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 ”这是讲随着时间的推 移,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就大了,算述也学得多了。(4) “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起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 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科利亚 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样量十步没挖到木匣,第二次改变了步数,量五 步,挖到木匣。这说明时间过去了,人长大了,步子也大了,当然只有改变步数才能 挖到

14、木匣子了。2小结:我们读课文必须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并边读边想,才能真 正读懂课文。 (三)巩固练习,总结全文(三)巩固练习,总结全文1学生分段读课文,并练习给各段列小标题。(如: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2领会课文写法。(1)课文主要写科利亚埋匣子,挖匣子的过程,为什么还写妈妈埋箱子,挖箱 子呢?科利亚埋匣子是模仿妈妈的样子干的,写妈妈挖到箱子与科利亚挖不到匣子进行 对比,从侧面说明匣子埋在地下,没有被人拿走。科利亚挖不到的原因是一时没有认 识到自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了。(2)课文写小伙伴的话有什么作用?一方面用小伙伴的话衬托科利亚的毅力和决心,另一方面说明伙伴们也并没认识 到事物已

15、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了变化。3请学生画出科利亚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时怎样量步子,怎样挖到木匣子的 示意图。 (四)指导朗读课文(四)指导朗读课文 (五)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五)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 (六)指导造句(六)指导造句1分析句子(1)科利亚把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木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 仍然没找到。“仍然”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如:你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补一补,这件衣服 仍然可以穿。(2)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跟预料的相符合,含有“真的” , “果真这样”的意思。 如:果然前面就是一片桃林。(3)科利亚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不光还”是表示更进一层。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仅仅找到匣子,更重要 是通过这件事受到了启发,明白了道理。 -(4)妈妈高兴地说:“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 就不好找了。 ”这句话的前半句是表示假设一种情况,后半句表示这种假设实现后出现的结果。2学生口头造句,师生共同评议。 (七)布置作业(七)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