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777952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人说“天下顺治在于民富,天下和静在于民乐。”这话生动地概括出了国泰民安之道。今年以来,党中央屡屡出台改善民生的政策,拿出更多的钱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让更多人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先是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农民像城里的职工干部一样,到医院看病的费用有地方报销牷近日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使一道为全体农民的基本生活“兜低”的保障网正在形成,广大农民也像城市居民一样,在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政府的及时救助,我们祖先人老数辈以来,苦苦追求的“人人无饥寒”的理想,在今天迈出了一大步。同时下发的还有国务院关于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着力改善城镇低收

2、入家庭住房条件,进城务工人员等新的住房困难群体,也在关注之列,联合国提出的“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千年发展目标,也成为我国政府的基本责任。这一系列爱民的举措,这一切为老百姓生计的周详考虑,怎能不令人高兴牎。中央恤民之心天下皆知,但现实中也有令人心寒的现象,中央的好政策在有的地方打了折扣,变了调,变了味,甚至不去落实。一些地方有钱了不是想办法改善群众的生活,而是热衷于修建楼堂馆所,豪华办公楼,更新小汽车,有的地方官员甚至心中只有自己的 GDP,形象工程,根本没有老百姓的疾苦。在有些为“官”者眼里,官是官,民是民,官贵民贱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一些为“官”者骨子里藏匿着贵族爷的血统,他们视百姓与己无关

3、,对于百姓的酸甜苦辣无法设身处地去体验,难以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和震颤。这种感情上的冷漠的隔阂,使他们对百姓的疾苦变得漠不关心,对百姓的呼吁充耳不闻,对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使当地经济发展与老百姓的生活进步不同步,社会的进步没有在民生上体现出来。“足寒伤身,民寒伤国”。百姓最可敬,最可怜,又最可畏。千百年来的历史告诫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我们党是依靠人民才取得执政地位的,如果说执政以后就忘了百姓,就会失去人心,就会社会不和谐,天下不安定。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固本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足衣食。”有钱了怎么花,花给谁,不仅事关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也体现了政治建设,对

4、老百姓的感情。我们党是人民的党,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理应人民群众共享。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和知道老百姓所思,所虑,所急,理解他们的辛酸苦辣,要像善待自己亲人一样善待老百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真正把百姓当作亲人。干政绩要紧紧盯住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要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改善民生,让老百姓住得起房,孩子上得起学,有病吃得起药,住得起医院。饥者得食,寒者得衣,老有所养。这是社会综合发展的要求,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每个官员都应在灵魂深处深刻铭记:关切和照顾每个社会成员,让他们温暖地生活在社会上,是为政的责任,历史将把今天我们为解决民生问题而做出的努力记录在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