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内脾胃复习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771555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内脾胃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内脾胃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内脾胃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内脾胃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内脾胃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内脾胃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内脾胃复习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脾胃系病证脾胃系病证一、一、A 型选择题型选择题 1胃的主要病变脏腑在胃,与那些脏腑关系最密切 ( )A肝肾 B肝脾 C胆肾 D脾肾 E心肺 2肝胃郁热胃痛的特点是( )A隐痛 B灼痛 C胀痛 D暴痛 E刺痛 3阴虚胃痛的主要病机是( )A胃失温养 B胃失濡养 C气机不 畅 D胃腑积滞 E瘀血内停 4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 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舌质紫黯或有 瘀斑,脉涩。治方应首选( )A血府逐瘀汤 B桃红四物汤 C桃 仁红花煎D芍药甘草汤 E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5周某某,男,18 岁,前日因食过饱后即胃脘胀痛, 嗳腐吞酸,大便不畅,苔厚腻,前医曾

2、用保和丸不效, 现胃脘痛而便闭,当用保和丸合下列何方治疗为最佳 (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枳实导 滞丸 D小陷胸汤 E理中汤 6胃痛病名在唐宋以前中医文献中最常与何病混淆 ( )A心痛 B胃痞 C胁痛 D胆胀 E腹痛 7外邪犯胃胃痛的发病以何邪最为常见( )A风邪 B暑邪 C寒邪 D湿邪 E热邪 8胃痛发病的关键病机是( )A气虚 B气怯 C气陷 D气滞 E气逆 9下列症状对胃痛和胁痛的鉴别诊断最具有价值者 为( )A疼痛的部位 B疼痛的性质 C疼 痛的持续时间D疼痛的兼症 E疼痛的诱因 10患者张某,男,27 岁,聚餐后出现胃脘疼痛, 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

3、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 舌苔厚腻,脉滑。治宜选用(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藿香 正气丸D半夏泻心汤 E保和丸 11胃脘疼痛,或有热感,口粘而苦,口干而不欲饮, 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应辨证为 ( )A湿热中阻证 B瘀血停胃证 C脾 胃虚寒证D肝气犯胃证 E饮食伤胃证 12载有“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 而实不在于心也。 ”此语出于何书( )A 医学入门 B 医学真传 C 医学正传D 医学心悟 E 医宗必读 13下列哪一项不是阴虚胃痛的主证( )A胃痛隐隐 B口燥咽干 C口不渴 D舌红少苔 E脉弦细 14将胃痛与心痛分开始于哪个朝代( )

4、A汉代 B隋唐 C宋代以后 D清代以后 E明代以后 15吐酸一证,虽有寒热之分,总以治何脏为根本( )A胃 B肝 C脾 D肺 E肾 16王某,女性,40 岁,近 4 天来胃脘胀痛,连及 两胁,嗳气频频,舌苔薄白,脉弦。此属胃痛何证型 ( )A肝气犯胃 B寒邪客胃 C瘀血停 胃 D饮食伤胃 E湿热中阻 17患者刘某,男,50 岁,胃脘疼痛反复发作 20 年, 近 2 天因饮食生冷后胃脘疼痛加剧,疼痛隐隐,进食 后缓解,喜抚慰和温熨,治疗最佳方剂为( ) A保和丸 B香苏散合良附丸 C化肝煎 D附桂理中丸 E香砂六君子汤 18寒邪犯胃之胃痛的脉象多为( )A浮脉 B弦脉 C革脉 D浮紧 脉 E弦紧

5、脉 19运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之胃痛,若兼见有 下列何项症状者,则宜去饴糖加黄连炒吴萸( )A呕吐 B腹泻 C嗳气 D泛酸 E嘈杂 20胃痛寒邪郁久化热,寒热错杂,可用何方( )A清胃散 B半夏泻心汤 C丹参饮 D丹栀逍遥散 E吴茱萸汤 21嘈杂而见恶心吞酸,口渴喜冷,口臭心烦,脘闷 痰多,多食易饥,或似饥非饥,舌质红,苔黄干,脉 滑数。治疗用何方( )A归脾汤 B平胃散 C温胆汤 D理中汤 E四君子汤 22胃脘痛寒邪犯胃的见证为( )A胃痛暴作 B胃痛隐隐 C胃脘刺 痛 D胃脘胀痛 E胃脘灼痛 23吞酸而见吐酸时作,嗳气酸腐,胸脘胀闷,喜唾 涎沫,饮食喜热,四肢不温,大便溏泄,舌淡苔白,

6、 脉沉迟。治疗用何方( )A良附丸 B香砂六君子汤加吴茱萸 为主方 C半夏泻心汤 D丹参饮 E黄芪建中汤 24吐酸的基本病机是( ) A胃失温养 B气机不畅 C肝气犯 胃 D胃腑积滞 E瘀血内停 25痞满与鼓胀的相同症状是( )A胀满之苦 B外有胀大之形 C触之 无形 D按之无痛 E心下痞塞 26痞满以下列何项症状为主症( )A胃脘疼痛 B胃脘满闷 C胸脘痞 闷 D脘闷不舒 E胸脘闷痛 27痞满的基本病位在( )A肝脾 B脾胃 C胃 D脾 E肝胆 28 “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载于( ) A 景岳全书 B 内经 C 伤寒 论 D 医学正传 E 类证治裁 29痞满的基本病机是( )A食滞肠胃,

7、痞塞不通 B外邪内陷,阻 塞气机C肝气郁滞,横逆犯脾 D湿盛脾虚,气 机阻滞E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 30下列情况对痞满和胸痹的鉴别诊断最具有价值者 为( )A病位 B病程 C起病 D诱因 E转归 31痞满痰湿中阻证治的主方是( )A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 B保和丸加减 C泻心汤和连朴饮加减 D越鞠丸和枳术 丸加减 E枳实消痞丸加减 32脾胃虚弱,痞满反复发作者,治法宜首选( )A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B清热化湿,和 胃消痞 C理气宽胸,补泻并用 D补气健脾,升 清降浊 E和胃降气,消痞开结 33痞满病久郁而化热,致病人出现寒热错杂,虚实 并见证候者,应首选下列何方( )A二陈汤加减 B保和丸加

8、减 C泻 心汤加减D越鞠丸加减 E枳实消痞丸加减 34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纳呆便溏,神 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其辨证为( )A肝胃不和 B脾胃虚弱 C胃阴不 足 D饮食内停 E湿热阻胃 35痞满的治疗基本法则是( )A疏肝解郁行气,化湿和胃消痞 B清热化湿行气,健脾和胃消痞C理气宽胸止呕,补泻升降并用 D补气 健脾化湿,升清降浊和胃E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 36脘腹痞闷,嘈杂不舒,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 口苦,纳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方剂应首选 ( )A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 B木香顺气丸加 减 C泻心汤和连朴饮加减 D越鞠丸和枳术 丸加减 E枳实消痞丸加减 37下列

9、哪项不是引起呕吐的主要原因( ) A外邪侵袭 B湿邪困脾 C饮食不 节 D情志失调 E病后体虚 38下列哪项不是实证呕吐的特点( )A发病较急 B病程较短 C多由 外邪及饮食所伤而发D有邪实之象 E时发时止 39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满痛,脉弦。此属何 型呕吐( )A胃阴不足 B热邪犯胃 C肝郁化 火 D肝气犯胃 E以上均不是 40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 脉滑。应诊断为何种病证的呕吐( )A外邪犯胃 B饮食停滞 C痰饮内 停 D肝气犯胃 E胃阴不足 4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胃阴不足型呕吐的主证( )A呕吐反复或时作干呕 B似饥而不欲食 C嗳气吞酸D口干咽燥 E舌红少津 4

10、2患者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胀满,舌边红, 苔薄腻,脉弦。治法宜用( )A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B温中化饮,和 胃降逆 C疏肝理气,和胃止呕D温养脾胃,降逆止呕 E以上均不是 43哪项不是肝气犯胃型呕吐的主证( )A呕吐吞酸 B嗳气频作 C胸胁胀 满 D舌红苔薄腻 E脉沉细 44突然呕吐,脘闷不舒,兼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舌苔白腻,脉濡缓。宜选( )A保和丸 B小半夏汤 C香苏散 D平胃散 E藿香正气散 45治疗胃阴不足呕吐的主方为( )A麦门冬汤 B益胃汤 C一贯煎 D玉女煎 E沙参麦冬汤 46治疗脾胃气虚呕吐的最佳方剂为( )A小半夏加茯苓汤 B理中汤 C旋 复代赭汤D香砂六君子汤 E以

11、上均不是 47治疗肝气犯胃型呕吐的主方为( ) A半夏厚朴汤 B左金丸 C柴胡疏肝散 D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 E四七汤 48若食物中毒呕吐者,可用何方探吐,防止腐败食 物被吸收( )A玉枢丹 B祛暑丸 C生萝卜汁 D益元散 E烧盐方 49下列何书最早指出噎膈的形成与精神有关( ) A 内经 B 难经 C 神农本 草经 D 伤寒论 E 金匮要略 50噎膈之证的发病机理主要是( )A脾胃俱伤 B肺胃两伤 C气血郁 结D本虚标实 E气痰瘀交结,阻于食道、 胃脘 51首先指出噎膈病的基本病理为“脘管狭窄”者是 ( )A叶天士 B徐灵胎 C张景岳 D王清任 E朱丹溪 52噎膈的产生除与食道、胃相关外,还与

12、那些脏腑 有关?( )A心脾肾 B肝脾肾 C肺脾肾 D肝脾肺 E心肝肺 53噎膈气虚阳微型的病机是( )A阳损及阴 B阴寒内盛 C气血虚 弱 D淤血内结 E阴损及阳 54噎膈的后期治疗原则以何法为主?( )A补气温阳 B理气 C化痰 D降火 E以上皆不是 55胸膈疼痛,食不得下而不复吐出,甚至水饮难下, 大便坚如羊粪,或吐出物如赤豆汁,形体消瘦,肌肤 枯燥,舌红少津,或舌质紫暗,脉细涩,其治法为( )A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B滋养津液,泻 热散结 C破结行瘀,滋阴养血 D温补脾肾,益 气回阳 E以上都不是 56在治疗噎膈时,时刻要考虑的是( ) A开郁化痰 B破血行瘀 C补气养血 D顾护津液及胃气 E温补脾肾 57长期吞咽受阻,饮食不下,面色白光 白,精神疲 惫,形寒气短,面浮足肿,泛吐清涎,腹胀便溏,舌 淡苔白,脉细弱,应诊断为( )A脾胃虚弱型呕吐 B中虚有寒型反胃 C脾阳虚衰型水肿D胃阴不足型呕吐 E气虚阳微型噎膈 58治疗津亏热结型的噎膈的主方( )A通幽汤 B沙参麦冬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