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公开课教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769919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猴王》公开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美猴王》公开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美猴王》公开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美猴王》公开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美猴王》公开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猴王》公开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猴王》公开课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美猴王美猴王公开课教案公开课教案十四中语文组十四中语文组 曾曾 翔翔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认识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形象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2、继续巩固小说知识,学习分析小说中的艺术形象;3、学习本文语言通俗、生动、简洁的特点;4、了解、巩固小说情节层次的划分;5、了解、巩固小说中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把握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意义,从而正确把握本文中心。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结合上课内容,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备讲故事、速背、模仿配音、表情朗读。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

2、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与本课有关的一段剧情。西游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他的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什么是神话小说?它源于以神为中心的古代传说。古人不能分清人和神的概念,认为天地万物都具有同人一样的生命,往往借神话去说明一切,把它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信仰。这些神话在民间广泛流传,经过后人不断加工而写成小说,叫做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就是对传统题材加以改造,注人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进行再创作而成的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神话小说。西游记共一百回,主要写的是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第 1?回

3、)是第一部分,叙写孙悟空的历史,交代它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伏在五行山下;(第 812 回)写唐僧取经的缘起,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身,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第 13 一 100 回)是第三部分,这部分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课文节选的是全书的开端,写美猴王的来历,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下面我们来欣赏这篇课文。二、初读1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给课文的生字新词注音释义,扫除文字障碍。2迸裂 (bng)麋鹿 (m)瞑目 (mng)石碣 (ji)镌刻(jun)2、积累词语天造地设 :滔滔不

4、绝 :力疲神竭 :喜不自胜 :3、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7 回),叙写孙悟空的历史,交代他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伏在五行山下;第二部分(第 812 回),写唐僧取经的缘起,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第三部分(第 13 回100 回),写取经的经过,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八十一难,终于完成任务。这里节选的是全书的开端,写美猴王的来历。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4、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向同桌或前后同学讲讲石猴来到世上、成为美猴王的故事。三、合作探究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结

5、构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开端(第 1 自然段)石猴出世。发展(第 2、3 自然段)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第一层(第 2 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第二层(第 3 自然段),写众猴玩耍,发现了瀑布。高潮、结局(第 4 自然段),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第一层(从“好猴”到“也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结尾),写石猴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归纳:情节的发展顺序是:石猴出世山间生活自荐探泉发现洞天携众搬家被拥为王,有头有尾,把“美猴王”的来历写得清清楚楚。2、课文为什么详写美猴成王,略

6、写石猴出世?提示:课文详写美猴成王,略写石猴出世。因为他之所以为王,被称为美猴王,是凭他高度的智慧,惊人的胆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发现水帘洞,才赢得众猴的信任和拥戴的。这一点最能表现主题,突出美猴王的性格,并能为全书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取得圆满结局打下基础,所以详写。而石猴从石中出世,只能说明他先天出众,来历不凡,不必多费笔墨。3、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其中,环境又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只石猴赤条条的在花果山水帘洞这美丽如画的背景上活动呢?请大家思考。3提示:(1)表达人们对美好自然生活的向往;(2)表达人们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点

7、出小说就是如此曲折的反映社会的。)三、巩固提升1、石猴出世,就显得他神异出众,为后面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2、山间生活,从行动、饮食、交往、行踪四方面,表现他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这样既照应了石猴的神异出众,又为下文写发现水帘洞作铺垫。3、众猴约定,能找到水源而不伤身体的拜他为王,这又为下文石猴被拥戴为王作伏笔。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1、美猴王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该怎样理解?提示:找出课文中描写石猴动作、语言的语句,具体分析哪些语句表现了猴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神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人的特点。石猴出世。“傲来国”、“花果山”、“顶上”

8、是交代地点。“东胜神洲”、“仙石”、“仙胞”、“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写石猴是天地生成。石猴出生表现了他“神”的特点。山间生活。石猴一出生“却会行走跳跃”,寻找食物,表现他“神”的特点。石猴和其他猴类一样,活泼好动,“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和山间其他动物友好相处,和它们“为伴”“为群”“夜宿”“朝游”。这些动作都是他猴性十足的表现。自荐探泉。众猴避暑玩耍时发现了瀑布飞泉,好奇心促使它们寻找源头,但又不敢进去。于是许下诺言:“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即拜他为王。”连呼三声后,石猴“跳”出来,应声“高叫”:“我进去!我进去!”这说明他胆大超群,不同一般。

9、则已带有“人”的特点。发现水帘洞。“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瞑”“蹲”“纵”“跳”四个动作显示出石猴的勇敢灵巧、本领高强。“忽睁眼抬头观看.再看看罢多时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这四“看”表现了石猴胆大心细,善于观察。能够识字,这是“人”的特点;无师自通,则又具有“神”的特点了。石猴“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欠道:大造化!大造化!”“石猴道:没水,没水”这些动作和连续重复的语言都显示了猴性。“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这一提议表现了石猴聪明过人、见识超群的特点和热爱自由的思想,表现了“人”的特点。这一部分写石猴入瀑,发现水

10、帘洞,他向4众猴描述了洞中的情景,提出进洞居住的建议。作者通过对石猴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了石猴的勇敢灵巧、本领高强、胆大心细、善于观察、聪明过人、见识超群,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被拥为王。众猴进洞时和进洞后的种种表现都是紧扣猴子的特性写的,把顽劣的猴性写得神态毕肖。石猴竟能引用名言,这也是既具有人又具有“神”的特点。称王后,石猴正名为“美猴王”,众猴礼拜,俨然一个独立的“猴类社会”,这些事都带有明显的人类社会属性,同时也表现了石猴的聪明能干,很有组织能力,显示了“人”的特点。2、结合课文中描写石猴动作、语言的语句,说说美猴王“美”在何处?提示:()美在出身神奇名山仙石,天真地秀,

11、日精月华,化而为猴,却五官具备,四肢俱全。神奇的出身为美猴王神奇的本领做铺垫。 ()美在行动活泼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自然风光很美,石猴的行动活泼自在。 ()美在行动勇敢三次“瞑目蹲身”跳进跳出,动作敏捷,胆量超群。 ()美在语言形象“我进去!我进去!” “大造化!大造化!” “没水,没水” ,在这重复的语言中,猴性尽显,急躁好胜的神态如在眼前。()美在语言个性“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这一句话和前文“避暑”一词遥遥照应,显示着对自由的追求。()美在语言磊落“我如今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乐,何不拜我为王?”当仁

12、不让,光明磊落。3、作者是怎样塑造石猴这一形象的?提示:神奇瑰丽的想象。西游记是神话小说,是浪漫主义的作品。石猴的出世就十分神奇,他无父无母,仙石育胞,迎风化成;他一诞生就会行走跳跃、寻找食物;他无师自通,不仅识字,还能引用论语,这些都带有神奇的色彩。作者还描绘了一个“却似人家住处一般”的“福地”“洞天”,这里有水有桥,桥边有花有树。石房内石制家具一应俱全。洞内正中的石碣上还有十个大字这样的人物,这样的境界,只能存在于幻想的世界,这是作者凭借自然景物驰骋想象创造出来的神话境界。在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情节中塑造石猴的形象。作者描述“美猴王”的来历,塑造石猴的形象,不是用寡淡无味的平铺直叙,而是通

13、过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情节来展示的。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紧紧扣住石猴这个中心形象展开故事情节。情节的发展顺序是:石猴出世山间生活自荐探泉发现洞天携众搬家被拥为王,有头有尾,把“美猴王”的来历写得清清楚楚。在每一情节中都想象奇丽,妙趣横生。通过动作、语言的描写,塑造了一个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的艺术形象。课文的语言优美生动,流利明快,富于表现力。如写石猴出世后的山间生活:“食5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这些短句写出了石猴的灵巧活泼和自由欢乐,流利明快而音调和谐。对众猴的描写也十分生动传神。如写众猴进洞后“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把“猴性顽劣”的特点表现得惟妙惟肖。此外,人物的语言描写,精选了口语化、个性化的语言,石猴探洞前的“我进去!我进去!”突出了他的勇敢。石猴向众猴描述洞中情景和要求众猴兑现诺言的对话,都有声有情,富于个性。特别是石猴竟引用论语的话,更具有幽默感。二、拓展迁移请同学们运 用人物 动作、语言 、神态 等描写方法,用 二百字左右描写本班一位同学 ,不要署名,交上来让教师和其他同学猜一猜,看谁写得最传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