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基本知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766922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医诊断学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医诊断学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医诊断学基本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医诊断学基本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基本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基本知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诊断学基本知识.txt 世上有三种人:一是良心被狗吃了的人,二是良心没被狗吃的人, 三是良心连狗都不吃的人。丶 爱情是个梦,而我却睡过了头 中医诊断学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用整体的观点和编制的方法,来对病证进行 分辨、识别,并由此确定病情及相应的治疗方法的一门学科。中医诊断学不仅是中医理论中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指导医生进行临床治疗和起点。在内容上,中医诊断学不仅包括传统的望、闻、切、诊四种诊法,还包括中医诊断理论 及辩证论治方法。在中医诊断学中,有三个基本原则,是在诊断一切疾病时都应该倍加注意 的,他们是:整体观点、审证求因和四诊合参

2、1、整体观点 又称“整体审查”或“审查内外” 。是指在诊断疾病时,应当将人体看 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同时,还应当考虑人体与外界的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整体 观点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对应临床治疗也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的脏腑、经络、皮肉、脉、筋骨是彼此相关联的。 其中,脏腑是整个人体的中心,而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内连脏腑,外接筋骨,是连结人体内 外的桥梁。因此,人身体的某一部分或器官发生病变,就可能会影响整个身体出现问题;而 全身发生的某种疾病,也可能突出表现在某个局部或特定器官。人体内部的某一脏腑发生病 变,可能会引起人体外部发生改变;人体的外部出现

3、疾病,也可能灰引发内部脏腑出现问题。 身体上的疾病,有可能会引发精神上的问题,而精神上的疾病,也可能会影响身体出现某些 病变。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时,要从全局和整体来对病证进行把握,才能对病证做出正确的 诊断,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2)人体与环境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因此,人们所处的外 界环境也会对人体发生影响,从而与人体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当人体能适应环境后, 就会与环境之间构成一种平衡关系,而一旦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人体未能及时进行自我 调节,并与之相适应,就会发生病变。比如,当天气变冷时,如果不注意添加衣物,就容易 引发感冒;而去不同的地方,则容易患上水土不服.这

4、些,都是环境变化后,对人体 发生的影响。因此,在诊断疾病时,决不能忽视环境因素的影响,要将人和环境看出一个整 体进行综合的诊断。2、审证求因 是指在诊断时,应当根据具体的证候来作具体的分析,从而探求出疾 病的真正原因,使治疗能够准确对症下药。审证求因是中医诊断时又一大基本原则,它同整 体观点相互结合,能够有效地寻求到真正的病因。人体在生病的时候,往往会先出现一些症状,而分析这些症状,一般就能够寻找到病因 的真正原因。譬如,当出现头痛、咳嗽、鼻塞等症状时,就有可能是患上了感冒。因此,症 状是一个重要的辩证依据。但是,辩证论治中的证,指的不仅仅是人体表面上的症状,还包 括审查内外和四诊结合后得到的

5、一切可能致病的原因。而审症求因中的因,指的是中医理论 中所说的七情、六淫、饮食劳倦及其他的一些致病原因,所以,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审查病 证,并结合内外审查,全面的了解病情,才能确切的诊断真实的病因,从而有效地治愈疾病3、四诊合参 四诊,指的是望、闻、闻、切四种诊断方法。四诊合参,则是指治疗 时,应当将望、闻、问、切四诊结合起来,才能判断出真正的病因。这是因为疾病的具体情 况往往是十分复杂多变的,而患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证候,既会有真的,也可能灰出现假象。 如果医生在诊病时,仅仅依靠一种诊断方法,就很容易会导致判断失误或无法判断出真正病因,从而影响治疗的结果。所以,医生在诊断疾病时,一定要将四诊结

6、合起来,全面、详细 地考察病情,才能寻找到真正的病因,从而使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1、四诊 是指用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检查病人的身体,并收集相关资料,从 而确定病情的一种方法。在具体的诊断中,望、闻、问、切四诊各有特色,只有相互结合, 才能诊断出真实的病情病因。(1)望诊:是指通过视觉观察病人的全省和局部的神、色、形、态、五官、舌象以及 分泌物、排泄物的形、色、质量等的具体情况,从而了解病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并判断是否 患病以及所患疾病具体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与五脏六腑之间关系密切相关,所以,只要仔 细观察人体的外表,看可以推断出内部的病变。具体地说,望诊又可分望神、望

7、形态、望皮 肤、望头颈、望五官、望舌象、望脉络、望排泄物、望分泌物等(2)闻诊:是指通过听觉观察病人语言、呼吸、咳嗽、喷嚏等声音变化和嗅闻病人身 上发出的气味以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的气味,来了解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并判断是否患病以 及所患疾病具体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问诊又可分为听声音和闻气味两个方面。(3)问诊:是指通过询问病人及其家属、朋友,来了解其平日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 发病原因,发病过程,具体症状以及以往的病史等,并判断其是否患病以及所患疾病具体情 况的一种诊断方法(4)切诊:是指通过用手触摸、按切病人的脉搏、皮肤、四肢、胸腹以及身体其他部 位,来了解具体病情,并判断其是否患病以及所患疾

8、病具体情况的一种诊断方法。切诊又可 分为脉诊和按诊。脉诊,是指通过按切脉搏来诊察病情。按诊,是通过触摸,按压皮肤、四 肢、胸腹及其他部位,来确定病情2、八纲 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对于各种疾病情况,都可以用八 纲来归纳和区分。所以,八纲是各种辩证的总纲和基础,同时,他也指明了总的治疗方向。 在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等八纲彼此之间不是互相分割的,他们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 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只有将他们结合起来,才能全面、详细的了解病情,正确 预测疾病。(1)表里:广义的表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五脏六腑与身体躯壳就是表;但 胀与腑相对而言,胀

9、是里,而腑是表。而从狭义上来说的表里,则指身体的皮毛、肌肤、 、 经络等发生病变,就属于表;五脏六腑、骨髓等发生病变,就属于里。通过表里,可以判断 疾病的位置是发生在体内还是体表;病情的程度是深还是浅。而只是了解了病位和病势之后, 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2)寒热;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阴阳协调的整体,而一旦阴阳发生偏盛或偏衰, 都会引起相应的症状:人体阴盛或阳衰,就会表现为寒证;人体内阳盛或阴衰,就会表现为热证.因 此,通过寒热两证,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但是,在判断寒热时,需要注意的是,应当根据四诊结 合和整体审查后得出的综合症状,来进行判断.(3)虚实:根据正气邪气的盛衰,可以将病证分为

10、虚证和实证.虚证,是指人体由于正气不 足而表现出的各种病证;实证,是指人体由于感受外邪或体内淤积了一些病理产物而出现的各 种病证.通过虚实两证,可以辨别人体内正邪盛衰的情况,从而相应的加以治疗.(4)阴阳:阴证,是指一切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阳证,是指一切符合阳的一般属性的 证候.通过阴阳,可以判断疾病的类别.对应一切疾病,都可以根据其证候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病 理性质,划分为阴阳两证.阴阳二纲是八纲之中的总纲,对于其他六纲有概括和统领的作用,所 以,有有人将阴阳二纲单独放在其余六纲之上,将八纲称为二纲六要.可见其在疾病辩证和诊断中的重要作用.3辩证 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病情进行整体审查,

11、并将通过四诊得到的病情资 料,用八纲来进行初步分析,然后再进一步对病情的本质作综合的分析,并判断其证候及相应 的疾病,从而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的一个辩证思维的过程.要了解辩证的含义,首先应当弄清“症“证“病“的概念症,是指医生通过四诊,八纲,辩证结合病人自身感受的病情,所得到的综合结果,他由一 组相关的症状构成,能够反映疾病发生和变化过程的病理本质,并在不同的程度上反映出发病 原因 ,发病位置 ,疾病性质以及严重程度.病,是指在病因的影响下,人体内正气邪气发生争斗,从而使阴阳失调,并表现出一个逐渐 发展的病理变化过程.同一个病在不同的阶段,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证和若干不同的症状, 所以,清代徐灵

12、胎说:病之总者谓之病,而一病总有数证.因此,在治疗时,必须通过辩证,才能对病情作出判断和诊治.在辩证的具体方法上,中医 在从古到今的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和创造了病因辩证八纲辩证气血津液辩证脏腑辩证 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经络辩证和三焦辩证等辩证方法.三 八纲辩证及内容八纲辩证,是指通过四诊了解到病人的具体情况后,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确定疾病的阴 阳属性病变位置的深浅疾病性质的寒热以及正气邪气的强弱等情况.并将其相应地归入阴 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之中.八纲辩证是中医各种辩证的总纲,是辩证治疗的核心理论.它可以用来分析各种疾病的一 些共同特点,适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辩证,因此,也是各科辩证的基础.由

13、于疾病的发展变化,往往是十分复杂而多变的,各种病证往往夹杂在一起,交相出现:在 一定条件下,还会互相转化.所以,在八纲辩证中,八纲是一个彼此联系不开分割的有机整体, 在使用期进行辩证时,决不能把各种证候截然分开,而应将它们结合起来;全面的探究疾病的 真相具体的来说,八纲辩证可以分为表里辩证寒热辩证虚实辩证阴阳辩证等.1 表里辩证 这里说说的表和里,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一般说说的 表里,表指的是人体的皮毛肌腠经络等,而里指的是人体的骨髓和五脏六腑.但皮肤与筋骨 相对而言,皮肤是表,而筋骨就是里;而是人体躯壳与五脏六腑相对而言,人体躯壳就是表,五 脏六腑就是里;当五脏六腑与人体经络相

14、对而言的时候,人体经络就是表,五脏六腑就是里;当 五脏与六腑相对而言,六腑就是表,五脏就是里.通过表里辩证,可以辨别发病位置的内外深浅,以及病势程度的加重或减轻.具体的来说,本 类证候又可分为表证里证和半表半里证.(1)表证:是指由于外界的六淫邪气通过皮毛口鼻等渠道入侵人体,从而引发身体出现的 较为轻浅的证候.表证具有发病急促病程较短的特点,一般多久于外感疾病的初期阶段.(2)里证:是指由于人体内的脏腑气血骨髓发生病变,而使身体产生的证候.里证具有病 情较重且病程较长,常出现或寒或热的症状的特点.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总的来说,主要有三 种原因外邪直接入侵人体的五脏六腑;外邪入侵人体后,没有得到

15、及时的治疗,从而侵入 人体内部的五脏六腑;由于饮食劳倦,情志内伤等原因,使五脏六腑受到直接的损伤.(3)半表半里证:是指外邪入侵人体后,从体表向内传播,但还没有进入脏腑气血骨髓等 内部;或是里邪向外传播,但还没有达到体表,从而使正气和邪气在人体表里之间搏斗,从而引 发人体出现一系列证候.半表半里具有发病急促,病程较长的特点,一般是由于邪犯少阳而引 发.对于表征,里证,半表半里,可以从病程寒热症状,内脏证候,脉象,舌象等变化,来进行辨 别.表证的病程较长,发病时会同时出现发热恶寒症状,且内部脏腑无明显的证候,通常会出 现头痛身痛鼻塞喷嚏等症状,多为浮脉,而舌象表现较少.里证的病程较长,发病时会出

16、现发热但不恶寒或恶寒不发热症状,且内部脏腑会出现呕吐 咳喘心慌腹泻腹痛等明显症状,一般.一般为沉脉或其他脉象,舌象变化较多半表半里的病程较长,发病时身体明显出现寒热往来症状,且内部脏腑会出现胸胁胀满等 明显症状,一般为弦脉,舌象变化较多2 寒热辩证这里所说的寒和热,并不是恶寒和发热等疾病的表面现象,而是对疾病本质的判断.寒证 是身体阴盛或阳虚的表现;热证是身体阳盛阴虚的表现.寒热两证不仅在八纲中起着辨别疾病 性质的重要作用,而且在治疗上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对应寒证,应使用热剂治疗;对应热证, 应使用寒剂治疗.如果在治疗时不注意辨别寒热,就有可能会导致治疗错误而引发不良后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寒热辩证时,必须结合四诊,对疾病作综合全面而仔细的判断后, 方作出最后的诊断.具体来说,本类证候又可分为寒证和热证两证.(1)寒证:是指的是由于身体感受到外界的阴寒邪气,或饮食生冷,使体内阴寒过多;或是 因为久病内伤,耗伤了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