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考化学命题走向及应试策略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760985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中考化学命题走向及应试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07年中考化学命题走向及应试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07年中考化学命题走向及应试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07年中考化学命题走向及应试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7年中考化学命题走向及应试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中考化学命题走向及应试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2007 年中考化学命题走向及应试策略年中考化学命题走向及应试策略又一年的中考即将来临,如何发挥应有的知识水平,决胜中考,是每一个教师和考生 都在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里,仅就化学学科的备考谈两点意见,供考生参考。 一、研究命题,探索规律 化学中考试题十分注意对学科特点的考查,关注和研究能体现学科特点的问题,分析 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思维规律与常用方法,很有必要。 (一)密切联系实际,突出化学学科的应用性 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初中化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 的应用” ,培养同学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近年来各省市中考化学试题中基本 上都有联系社会和生活的题目

2、(即“STS”题) ,而且分值比例与以前相比呈上升趋势。这 不但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而且较好地体现了化学这门学科既源于社会、源于生活,又服 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时代主题。 例 1、 (厦门)在 2008 年北京奥运场馆的建设中,外墙体将大量采用新型塑料膜材料 ETFEETFE 的化学名称为:聚氟乙烯,化学式为 ,这种材料美观、耐用,且n222)FHC(无需清理维护,可以使用 15 至 20 年。请回答下列问题: (1)ETFE 由_种元素组成;ETFE 中 C、H、F 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_。 (2)ETFE 中 C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点拨:根据题给

3、信息,ETFE 的化学式为,对于高分子物质中计算各元素的n222)FHC(质量比和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时,n 可省去,这样本题就成为常见的根据化学式计算的习题 了。(二)突出能力考查,增加试题的开放性 近年来,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改变同学们的学习方法、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启迪同 学们的创新思维,所以能为考生提供较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试题成为中考又一热点。 这类试题以其区分度好、考查考生的能力性强而倍受命题者青睐,其考查的知识源于教材 又高于教材,避免了死记硬背也能得分的弊端,体现了能力的考查。 例 2、 (青岛)2008 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将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举行,作为青岛市的一 名中学生,你有责

4、任和义务保护好我们的海域环境,请你就保护好海域环境问题,向社会 发出几点倡议(至少两点) 。 点拨:开放性试题不同于一般题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让同学们通过对题目所给材料 进行分析后展开思维的翅膀,放开思想,去发散、发现、创新。因此,开放性试题的答案 在一定“主题内”具有随意性、不惟一性。这种题型对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训练创造 性思维有独到之处。对于本题,只要围绕“保护海域环境”的这个主题都可作为答案,如 不要向大海中扔塑料袋、易拉罐等杂物;不要使用含磷洗衣粉;工厂的“三废”处理后才 能排放;船舶的油污不要随便排放到大海中等均可。(三)加强实验考查,体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

5、的主要方式,其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化学实验 启迪同学们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所以,各省市在试题中都加大了实验考查 的力度,实验题目也都设法推陈出新,更加注重实验的设计和评价,重视考查考生的创新 意识和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例 3、 (南通)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后,得到白色固体。两研究性学习小组的 同学为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对其可能的组成进行探究。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成分是什么? I 组:作出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可能是和 CaO 的混合物。3CaCO实验验证 (请你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 _。 实验结论白色固体的成分是和 CaO 的混合物。3CaCOII 组:作

6、出猜想白色固体可能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方案取试样于试管中,加入水,再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II 组的方案正确吗?_,理由是_。I 组为了进一步研究碳 酸钙分解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称取一定量白色固体,用足量盐酸溶解, 产生的气体经除杂、_后,被已称量好的足量的“吸收剂”吸收“吸收剂”宜 选用_,该方案中还需补充的步骤是_。 点拨:对该题可作如下分析:碳酸钙完全煅烧后的白色固体应是 CaO,部分煅烧后的 白色固体应是和 CaO 的混合物。本题前面部分实际上是对和 CaO 的检验,3CaCO3CaCO若白色固体中含有,当加入稀盐酸后,则有气泡产生。若白色固体全部是 CaO,则3CaC

7、O可加入蒸馏水,然后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即可证明。若采用溶于水再通,2CO观察是否变浑浊,显然不正确。(四)重视学科联系,强调知识的交叉性 跨学科试题,是命题者以一定的线索把一些相关的知识串联成具有一定问题情境的知 识网络题,它是以学科交叉与渗透为主的学科间综合题。随着高考“大小综合”方案的推 行与改进,必将对中考起到导向作用。可以预见,这类题的分值将会逐年增加。 例 4、 (苏州)某同学在家里做了如下实验:将一粒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 的玻璃杯中,小球漂浮于液面(位置如下图所示) 。然后将从废旧电池外壳中收集来的锌片 (过量)投入杯中,到不再有气泡产生为止(溶液体积变化忽略

8、不计) 。与开始时相比,小 球所处的位置将( ) 。 A、往上浮B、保持不变C、略往下沉D、沉到杯底点拨:该题是以化学知识展现问题,而答案的表现形式是利用了物理中的浮力知识。 这就要求同学们思维开放,打破学科之间的思维障碍,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当 锌片投入烧杯中后,它会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由于反应掉的锌的质量大于产生的氢气的 质量,且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因此,溶液的密度变大,浮力增大,故应选 A。(五)弱化化学计算,反映起始阶段的基础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主要应该体现学科的启蒙性、基础性,因此,化学计算的难 度将普遍降低,分值也将有所减少。试题中删除了繁琐的计算技巧,更加重视计算

9、原理在 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这对培养同学们从“量”的角度来学习和研究化学的科学素质, 以及用“量”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树立严谨的科学品格,具有重要意义。化学计算一定要 有“化学味” ,同时化学要从纯计算中完全地摆脱出来。教育部关于初中升学考试的几点意 见中,明确表示:要降低对纯概念和纯计算的难度。实际上降低的是对偏、难、怪的题目的考查,而对化学中的计算思想的考查,并没有降低要求,相反是提高要求的。初中化学 要形成最基本的几个化学思想,首先是守恒思想,它是贯穿整个化学学科始终的学科思想, 是最本质的思想;二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形结合最能体现同学们分析、归纳、抽象、整 合的能力;三是极限思想;四

10、是差值思想,又叫差量思想;五是排列组合的初步思想方法。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在计算、推断、选择题中都有较好地体现。二、研究对策,提高实效 复习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不但要巩固过去所学的知识,而且要通过复习加深、扩展 知识,并进一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提高熟练程度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 析、解决新的问题。有效的复习方法不应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所学知识,也绝非把原来的 教学活动再重现一次。中考化学总复习就是要站在这个高度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深化理解、综合运用,抓好知识中重点、难点的突破,强化自己的弱点,落实考试热点, 从而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复习迎考中,应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11、理解重点知识,形成知识系统 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将具有承上启下、沟通左右、统率全局的重要知识点、能力点、 智力点、技能点,集中精力加以深化,从而实现知识由点到面的转化。 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是分散在各章节里学习的,在总复习时要 从各章节中,按知识结构和系统关系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形成小的系统,找出它们之间的 相互联系与区别,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这部分知识可分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的 分类、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用语、溶液等五个知识系统来复习。其中化学用语是学好 化学的基础,要特别加强化学用语的训练。(二)突破难点知识,把握知识网络 把所学知识中难于记忆、难于理解的难点知识,通

12、过抓规律、抓联系、抓典型、抓方 法,由浅入深地各个击破,从而实现知识由难到易的转化。 如: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是面广量多。学习时要把分散繁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 并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网络,同时要通过知识的反复运用,在头脑中形 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在复习过程中,要着重落实物质的名称、化学式、物质的性质及用途, 这是本部分的复习重点。复习时还要注重知识的运用,要求能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一些 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相关的问题。(三)关注热点知识,探索命题规律 抓住中考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热点问题的形成规律,研究热点问题的解决 方法,预测热点问题的变化趋势,提高同学们对热点问题

13、的解决能力。 目前,各省市中考卷命题中突出了以下热点问题:1、命题时,普遍重视对人类面临环境问题的考查;2、能源危机是我国及全世界必须面对的问题,许多省市都以此设题;3、概念和原理的考查,走出了纯粹为化学学科服务的误区,逐步实现了与生活、生产和 科学研究结合;4、单质和化合物性质的考查,更加强调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以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5、重视用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进行命题;6、用“高起点、低落点”的命题思想,将当代研究的最新科学成果,作为试题的背景材 料,而将答题的要求落实在“标准”范围之内。(四)培养思维能力,巧解“新题” 、 “难题” 综合复习阶段,除了注意化学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还要侧重于

14、组织同学们广泛接触 不同形式的新题型,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近几年来,在中考化学中出现的综合实验设计 题、信息给予题、开放性试题等,其分值逐年增加,应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 例 5、 (山西)实验室中浓硫酸的商标如下图所示。请根据信息计算:硫酸 化学纯(CP) (500mL) 品名 硫酸 化学式 42SOH 相对分子质量 98 密度 3cm/g84. 1 质量分数 98% (1)该试剂瓶中硫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2)欲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的稀硫酸,需这种浓硫酸多少克? (3)取足量的稀硫酸与 6.5g 锌充分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 点拨:本题为典型的化学计算题,只不过将计算题的相关信息融入在“标签”中,感 觉题目较新颖。要求同学们根据“标签”内容,提炼出有用的数据,从而进行计算。 总之,复习过程中要以考纲为导向,以基础知识为依据,以化学实验为重点,以创新 思维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宗旨。另外,还应多研究本地的中考说明,收集本地多年来的 中考试题,从中总结出命题规律,调整应试策略。通过认真钻研课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发挥创造性思维,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这样,中考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