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三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759972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三 一、判断题一、判断题 1教育能够延续和发展社会政治制度。 ()P43 2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教育活动。 () P80 3隐性课程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是消极的。 ()P143 41922 年学制以美国学制为主要学习蓝本。 ()P9 5清末输入中国的西方教育理论以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为主体。 ()P29 6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P109 7班级组织具有一种完全自治性。 ()P238 8我国二十世纪初, “教学”的含义实指“教授” 。 () 9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

2、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P40 10动态变化的班级角色分配制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立班级制度,初步形成班级岗位制度;第 二阶段是进行岗位轮换。 () 11 “新学制”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的正式建立。 ()P9 12在青年初期,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P63 13清末洋务派和维新派在教育目的上均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他们所讲的“中学”与“西学”含 义基本相同。 ()P86 14学科课程是按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组织而成的课程,活动课程是按学科知识固有的内在逻辑与 体系组织而成的课程。 ()P149 15深入实际、了解学生,是教师写好学生操行评定的基本前提。 (

3、)P259 16形成性评价侧重于结果评定,而不是过程评价。 ()P249 17现代教育不仅要把个体当作必要的工具塑造,更重要的是要把个体当作目的本身来加以培养。 ()P81 18教研组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P236 19杜威的活动课程是“课程”作为动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 ()P132 20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复杂性和曲折性是由于受到学生各种思想品德的不稳定性与社会各种影响的复杂性 决定的。 ()P209-210 21正确的集体舆论标志着班级成员在自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 ()P239 22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功能。 ()P250 23学生的知识学习同

4、教师表达的清晰度并无显著相关。 ()P110 24美育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P92 25目前的课程发展趋势是将“课程”作为动词使用。 ()P132 26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 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弄清区分必修课程与选 修课程的内在依据。 ()P134 27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P170 28相对评价是针对个人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地位而进行的评价。 ()P250 29 “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是一种教育目的的准确表

5、达。 ()P67 30 “教是为了不教”的基本含义是教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让学生最终能独立地学习。 ()P168 31斯巴达的教育是一种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P13 321992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 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P52 33班干部是教师的助手,因此他们是具有特权的领导者。 ()P239 34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倒退。 ()P210 35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P2 36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由“教育目的” 、 “培养目标” 、 “课程与教学目标”三个层面构成的。 () 37对教育产生主要影

6、响的是广义文化。 ()P45 38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表述, “五育”说在逻辑上比“三育” 、 “四育”说更趋合理。 ()P89 39教育的社会目的与教育的国家目的是内在一致的,不矛盾的。 ()P74 40发散型认知方式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点。 ()P1222二、单选题二、单选题 1 “六艺”中的“礼”为(D) 。 A、艺术教育 B、基础文化知识教育 C、文字教育 D、政治伦理教育 2 “有的儿童在较早年龄阶段在身体的某些方面就达到较高水平,而在身体的有些方面则落后一般儿童的 发展水平” 。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的(D)特点。 A、顺序性 B、阶段性 C、稳定性 D、不均衡性 3按照具体到抽

7、象的顺序,我们可以将教育目的的层级结构排列为(A) 。 A、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 B、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教育目的 C、课程与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教育目的 D、课程与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4在课程编制的泰勒模式中, (A)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步。 A、确定教育目标 B、选择学习活动 C、组织学习活动 D、评价学习结果 5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简捷性主要是指(B) 。 A、任务较简单 B、短时间学到人类长期探索和积累而形成的知识 C、教学进度快 D、有教师引导,学生少出错误 6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A) 。P8 A、癸卯学制 B、壬子学制 C、癸丑学制 D、

8、壬戌学制 7科学的体制化始于下列哪个时期(C) 。P50 A、十一二世纪 B、十三四世纪 C、十七八世纪 D、十八九世纪 8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与价值的是(B) 。P137 A、 (美)克伯屈 B、 (美)杜威 C、 (法)卢梭 D、 (德)福禄贝尔 9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识发展(C) 。P119 A、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C、语言和运算都表现出自我中心和不可逆性 D、能够根据经验进行预见和假设 10讨论时,每组的人数一般(A)最为适宜。P190 A、58 人 B、1015 人 C、越少越好 D、越多越好 11我国古代“明人伦”的思想是一种(A) 。

9、P67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12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 29 条第 2 款强调的是(A) 。P82 A、教育应培养儿童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B、教育应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C、教育应致力于国际理解与沟通 D、教育应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13品德构成的基础是(A) 。P207 A、道德观念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4挖掘教材的教育性实施教学是由(B)原则决定的。P180 A、理论联系实际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 C、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D、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15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

10、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 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的教育家是(B) 。P110 A、列宁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16曾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的编撰者是(C) 。P6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阳明 17下面所列举的各种课程类型中不属于综合课程的是(D) 。P139-140 A、将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融合而成的“生物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环境教育课程 D、中学数学课程 18以下不属于学前教育任务的是(B) 。P62 A、帮助幼儿掌握语言工具和日常生活使用的各种器具 B、发展初步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C、形成与他人合作或理解、服

11、从外在规则及成人要求这两种交往模式 D、初步形成积极要求自己和相信自己学习能力的态度等 19关于现代教育的“社会目的” ,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D) 。P84 A、传递和保存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或文明成果3B、培养能更新传统文化、创新文化,具有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 C、培养既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同时又能合理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 D、复制、再生产现有的社会存在模式 20 “学校教育等级森严、注重思想控制、教育内容长期保持不变”是那种社会教育的特征(B) 。P36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1自然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P118 A、皮亚杰 B、华生

12、C、格赛尔 D、班杜拉 22全国各地书院分别改为中小学堂是在(D) 。P5 A、唐朝 B、宋朝 C、元朝、明朝 D、清朝 23下面所列举的情形中,导致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发生冲突的是(A) 。P78 A、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 B、社会法制健全,个人的基本自由有保障 C、个人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职责与义务 D、社会(或国家)对来自个体的批评持宽容的态度 24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D) 。P138 A、侧重于间接经验的获取与侧重于直接经验的获取的关系 B、侧重于书本公共知识的学习与侧重于个人实践知识的学习的关系 C、关注经验的逻辑方面与关注经验的心理方面的关系 D、注重思维

13、与注重行动的关系 25借鉴英国学者斯宾塞的教育思想首先倡导对学生进行体育、智育与德育的我国学者是(B) 。P87 A、梁启超 B、严复 C、魏源 D、康有为 26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是教师必备的(C) 。P108 A、学科专业知识 B、文化基础知识 C、教育科学知识 D、教师道德要求 27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C) 。P58 A、遗传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环境 28关于操作测验,以下描述不恰当的是(D) 。P258 A、它是一种非文字测验 B、它主要通过观察被试实际的操作行为表现来进行评价 C、这种评价主要用来检测被试将知识、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

14、力 D、操作测验只适用于动作技能的评价 29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A)部分。P169 A、主体 B、客体 C、中介 D、范式 30看重“发现” 、 “探究” ,强调“对话” 、 “讨论”教学方法的课程编制模式是(B) 。P147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纵向模式 D、横向模式 31教师在备课时,了解学生对待课程、教材、教师及学习的态度,这符合教学的(D)规律。P176 A、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 B、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 C、发挥学生主体性 D、知情意统一 32以下关于“自治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P85 A、它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 B、它有助于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承担责任 C、它是学生学会运用自由的根本手段 D、自治教育是不需要纪律约束的教育 33讲述法中汇总的类型主要有(B)P189。 A、归纳式、比较式、回忆式 B、归纳式、比较式、活动式 C、归纳式、复述式、活动式 D、比较式、活动式、练习式 34孔子提出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暗示了(A)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A、环境与教育 B、遗传 C、环境 D、教育 35朗读、阅读、背涌、复述等属于课外作业中的(A) 。 A、口头作业 B、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