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756013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问题情境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设问题情境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设问题情境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设问题情境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设问题情境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设问题情境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问题情境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设问题情境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连祥峰学校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在物理学科课堂教学中,创设好的情境,是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不但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诱发学生主动思考,开启学生心灵,开发学生智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是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一、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不是生而有之的,它需要靠教师的启发引导逐步培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发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直观有趣的物理实验在学生

2、眼前展现时,它就成了学生感知的刺激物,只有当刺激物具备了新异和变化的特点,才能成为学生注意的对象。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第一章第一节有趣的物理现象时,除了书上的几个演示实验外,还增加了两个实验,一个是用感应圈使插在上面的两个金属尖端间产生放电现象,学生可听到啪啪的声音,又可看到电火花。另一个实验是使稀薄气体导电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实验现象新异,对学习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学习气氛很浓。实验结束后,我就总结:平时我们观察到的种种有趣的物理现象,都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与物理有关的奇闻趣事还多着呢!要真正认识它们,知道它们的原理,就要认真

3、学好物理学,以此把学生引进物理学的大门。例如:在学习“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先向学生提出:大家想不想探究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呀?再通过课本实验硬币“跳高”比赛来创设问题情境,然后提出:是什么力使得硬币向上“跳”起来了?这时学生在情境之中产生了各种疑问和猜想,并展开热烈的讨论。接着,引导、诱发学生提出下面一些问题:硬币向上“飞”的过程中,只有空气与它接触,是不是硬币上下的压强不一样使它向上运动?由于吹气,上面空气的流速大,压强是不是与流速有关系?是不是由于上面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变得比下面小了,于是下面的空气把硬币托起来了?象这样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提出问题,由学生猜想、推理、分析、判断的方

4、法,使学生能很快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又能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更为主动、活泼。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应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提出的问题只有优秀生才能回答,则往往造成差生的思维惰性,长此下去势必挫伤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再精彩的情境也只能是摆花架。据调查,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时,普遍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随着学习进程的延伸,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兴趣开始减退,并导致一批学生掉队。其中原因虽然很多,教师没有很好把握面向大多数学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假若教师能够多形式、多途径地激

5、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学习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则被动的学习就会变成主动的学习。二、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教师如果能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并紧扣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问题,诱导学生一步步地深入下去,便能准确把握好教材含义。如在探究“电和热“的知识内容时,在学生已经确信电流通过导体电能要转化成热时,我们可以不急于按照课本上的方案,立即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把结论交给学生。这里可以先提出“电流通过导体的发热情况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进行猜想、展开讨论并说出电流强度、电压、电阻以及通电时间等因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出相互独立的有关量后提出:这几个物理量的大小与电热的多少有什么

6、关系?让学生猜想、讨论,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后再提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还是让实验来检验一下吧!“同时,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实验内容,并引导学生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师生共同进行实验操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像这样顺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创设问题情境,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分析、判断、论证的方法,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的方向,诱导学生准确理解教材内容。三、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深层观察是不可忽视环节。初中学生对生活中大量的物理现象虽然熟悉,但还没有对那些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把握现象的本质,他们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

7、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面向生活实际仔细观察。如在探究“串联和并联“内容后提出:街上有形形色色的灯,这些灯是怎能样连接的?你们想不想进行探究?你们还能提出类似的新的问题吗?学生通过联系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如:教室里一个开关控制的两盏灯是怎么连接的?马路上的路灯同时熄、亮,它们是怎样连接的?节日里的彩灯一个坏了,其他的还亮吗?这些小灯泡是怎么连接的?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把他们带入一个急待解决的境地,从而有意地训练了学生的深层观察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创设问题情境便能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初中学生

8、说理能力普遍较差,教师可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问题,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按一定的模式进行常规的语言表达训练。如:用“根据可知“,“因为所以“等模式来回答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内训练后,学生掌握了回答问题的基本方法,再逐步培养他们回答问题的灵活性,拓宽语言表达范围,从而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强化和提高。如学生回答“划船时用桨向后拔水,船就向前移动了,为什么?“的问题时,就可根据上述的答题模式来回答了,“因为桨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同时也给船一个向前的推力,所以船在此力的作用下就向前移动了。“这样的回答简洁明了,系统完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物理

9、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仔细留意实验的每一步,着力于一些容易忽视的实验细节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不经意间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冲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如:“浮力”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难点。而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等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有什么变化?浮力

10、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接着学生实验:在盛有一定比重盐水的烧杯中,放进一个木块,木块便浮于水面;放进一块石子,石子便沉入水里。放进一个鸡蛋,鸡蛋则悬浮在盐水中。再将此蛋放进清水里,则见蛋下沉;放进浓度更大的盐水里,则见蛋浮在水面上。看到这么奇怪的现象,学生们一定会被吸引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他们心里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在同一种液体里放进不同的物体,木块会漂浮,石子会下沉,而鸡蛋却会悬浮?为什么同一个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里,浮沉的情况也会不一样的呢?学生在实验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实验中提高了探究能力从而使物理的实验教学得到了升华。实验的优势是具体、形象、生动,是取得感性认识的理

11、想手段,同时上述的导入,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的作用,能够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展,面对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必须具有处理日新月异新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了解、及时捕捉、及时处理当今最新的有用的信息,站在科学研究的最前沿,给出最新的、最有水平的科研成果。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创设以新信息为背景的问题情景时,要求问题中提供较多的信息,新信息包括新知识、新方法、新情景,通过解答新信息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转换信息、运用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到超导体应用时,可引导学生到

12、网上去搜索相关信息。我国上海已完成世界上第一条商业磁悬浮列车的应用开发,投入运行,可通过板报或电视录像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其工作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再如:“蹦极”是一种新兴的娱乐活动,但大部分学生没有体验过,甚至有同学没有看到过,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体验“蹦极”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这一过程。在这样的情境创设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小结,得出规律。现在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因特网上,大量的生产生活信息与物理有密切的联系,具备新颖性和强时效性的为数不少,完全可以用来设置问题情境。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应得到教师的重视和研究。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新的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课堂教学的良好情境,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在教学的共同努力中创造和形成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情境教学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特点。教师要及时、恰当地创设问题情景,用新信息刺激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使他们在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