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解读论文课程设置论文百年孤独论文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7754840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解读论文课程设置论文百年孤独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学解读论文课程设置论文百年孤独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学解读论文课程设置论文百年孤独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学解读论文课程设置论文百年孤独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学解读论文课程设置论文百年孤独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解读论文课程设置论文百年孤独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解读论文课程设置论文百年孤独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学解读论文课程设置论文百年孤独论文高中语文教科书高中语文教科书百年孤独百年孤独的课程设置质疑的课程设置质疑【摘 要】新课标要求“学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要注意了解它的总体特征,吸收西方现代文学的精华,了解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但新教材百年孤独设置的学习内容与这个目标存在相当大的距离。其设置存在选段内容与“孤独”主题相脱离、阅读问题设置与作品实际缺乏联系、解读角度缺乏文学性等缺陷。【关键词】文学解读 课程设置 百年孤独2003 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文学教育进行了重新定位,它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

2、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此次的重新定位明确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概念,即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地发展奠定基础。“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是文学教育的重点和中心,文学教育的任务基于这一过程才能实现,这是文学教育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之一。它包括中国古代、现代、当代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作品,以及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这是中学文学教育的主体内容。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是当代中学生学习语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文章学、文学批评、美学等多个领域,它

3、让学生了解、认识社会、历史、生活、文化传统,培养审美情感、审美情趣以及文学批评能力。既然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是文学教育的重点和中心,那么文学教育不应只停留在文学常识和文学史常识的了解上,而应把重心转移到对古今中外文学经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上来。然而,在文学教育中,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出现了难题,即外国现代主义文学的鉴赏。为什么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普遍读不懂 20 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带着这个问题,笔者研读了百年孤独(节选)一课,经过初步的研究,发现教材的课程设置存在严重的缺陷,本文将对此课程设置展开质疑,以此作为探究这一难题的入口。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单元

4、介绍中写道:“学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要注意了解它的总体特征,吸收西方现代文学的精华,理解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对于百年孤独的选入,其首先肯定了在文学经典以及中学生文学教育中的地位,但其设置的思想和理念、文章的选段、解读方法引导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百年孤独所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更无法达到单元介绍中所设定的目标。一 选段内容与“孤独”主题相脱离课文仅仅选择了百年孤独的第一个章节,对于整部百年孤独来说,第一章仅仅是整部作品的序曲。笔者认为,这个节选的理念存在一定的缺陷,它只注重了关于这部作品的一般性常识,而并没有锁定这部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的特点,即没有

5、突出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最重要特色。所用选段虽然已经体现了它所带有的魔幻现实性,如:特殊的叙事手法、夸张的语言等,但对于整部作品而言,这个节选并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这一章节中,以布恩地亚人和吉卜赛人的交往为主体内容,主人公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对于吉普赛人带来的新奇玩意儿充满了好奇甚至达到了狂热的程度, “他以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甚至不惜冒生命的危险,一心扑到武器实验上去了。 ” “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在长达数月的雨季闭门不出,躲在住宅后面的一间屋子里,以免别人打扰他的试验。 ”随着吉卜赛人每次带来的新奇的东西的不同,布恩地亚进行钻研和探险的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长期的熬夜和过度的思索搞垮了他

6、的身体,他发着高烧,抖抖索索地向他们透露了自己的发现:地球是圆的,像一个橘子一样。 ”这一情节与全书主题有什么直接联系?透过这一节我们能了解到作品的什么内容呢?教师用书题解中这样写道:“作者对布恩地亚痴迷于科学实验的描绘,强调了马贡多人对外来科学与文明的向往和追求,表现了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 ”这显然是对学生的误导, 百年孤独整部作品想要表达的并非如此, “但是天才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用百年孤独四个大字便巧妙地概括了这一切。而这一切的核心则是人的孤独、愚昧,是社会的原始、落后。 ”马尔克斯笔下布恩地亚家族的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甚至整个马贡多人都是孤独、愚昧的,他们与世隔绝,未见过世面,虽然他们

7、见到新鲜的事物总感到新奇、惊异,但他们闭塞、安于现状。这些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主题,但学生通过整篇课文的阅读所认知到的,却是马贡多人“积极进取”的形象,与“孤独”主题相悖。二 阅读问题设置与作品实际缺乏联系教材课后共列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作者曾在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仪式上说百年孤独这部小说主要是表现“拉丁美洲的孤独” 。你认为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孤独的境地?第二,这篇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拉丁美洲离奇的现实和不可理喻的神秘景象,把现实和幻象结合起来,把真假虚实糅在一起。说说作者是如何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奇异的幻象的。第三,与丈夫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怪诞、夸张的行为举止相比,

8、乌苏拉则表现得出奇的理智与坚定。分析乌苏拉形象及其在文中的作用。第四,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是马尔克斯精心构思的百年孤独的著名开篇语句,它在整部作品的时空拓展、情节安排、人物关系、气氛营造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外结合对整部作品的阅读,具体分析了这一开头的语言结构与表达效果。课后问题的设置是为了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人物、语言等的思考,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而百年孤独(节选) 这篇课文的课后问题则脱离了作品的实际,阅读问题的设置过于简单化,没有聚集于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以至于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从总

9、体上看,这四道题分别涉及了文章的“孤独”主题、魔幻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人物的形象、语言结构的特征,基本包含了鉴赏一篇文章所需的各个角度,而这样简单化的问题设置,无法引导学生读懂节选,更不可能理解全文。本人认为,阅读问题设置的重点应放在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上,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有两个特点:(1)作品的思想内容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拉美人民政治上的觉醒,对殖民主义、军事独裁、宗教统治、封建愚昧进行揭露、抨击。 (2)作品的艺术手法深受欧美现代文学的影响,在许多作品中,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到超现实主义手法,如:注重表现潜意识、梦境、幻觉,大胆运用出奇的比喻、离奇的想象、神秘的象征。 百年孤独不仅仅是单纯

10、地袭用现代派的创作手法,而是结合了拉美的本土文化,尤其是印第安原始神话、民间传说,形成了特有的“魔幻手法” 。课后问题应结合文本中典型的例子,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以及它与 20 世纪现代主义其他流派的区别为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学习,进行模仿与创作,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一特征。三 解读角度缺乏文学性好的文学作品都有丰富的内涵,它们以其多义与复杂性向读者讲述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感受与思考,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和深入思考,给读者以启迪。而“我国的文学教育在文学之上,建立了一套顽固强大的阐释体系。它刻板、教条、贫乏单一,它把我们与文学的联系隔开了” 。几乎中学所学的每一篇文章

11、都被置于提前设立好的模式之中,如祝福批判了封建礼教;阿 q 正传揭示了前后人与社会的畸形;项链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守财奴则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观。这种模式化的文学教学方法,本质上是懒惰的习惯思维方式生成的懒惰教学行为,它不仅会造成教学课堂气氛的沉闷,教学方式的呆板单一,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还会严重禁锢学生对于作品的感受以及创造性的解读。据调查, “中学语文教学被窄化为课本教学,95%的教师关注的是课本这个有限的知识领域;83%的语文教师对课本教学的深耕细作乐此不疲,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却无暇问津。 ”许多中学生对于语文课都有这样的感受:语文课非常枯燥,然而语文本身应该是所有学科中思

12、想最活跃,最能让我们发挥想象的课程,现在却把我们的思想禁锢得最厉害。在教参以及诸多教师的教案中, 百年孤独的主题被定义为对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进行批判;女主人公乌苏拉的形象则被概括为“勤俭能干,善良宽厚的拉丁美洲劳动妇女” 。这样的定义,让学生们看到了一部反独裁的民主斗争作品,看到了一个无产阶级劳动妇女的形象,只不过它的背景发生在拉丁美洲,而不是我们熟悉的国度。 百年孤独固然反映了拉丁美洲的历史,但是也把学生的思想禁锢在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批判角度上,学生必然无法见识书中所描写的那些令人迷惘的神话世界,无法真正了解“变现实为幻象而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更无法理解作者所要表现

13、的“心灵的孤独” 。因此, 百年孤独如果单纯地从批判现实主义角度去解读,那么它与祝福 、 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同被冠以“批判现实主义”帽子的作品大同小异,从而失去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因此,鉴赏这样一篇不寻常的文学作品,应该冲破固有模式的束缚,构建新的文学解读方式。文学作品的鉴赏应建立在良好的阅读品质之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至关重要。 “作者创作文本,就是给读者看的,就是让读者理解自己的,文本就是作者和读者的中介,此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中介了。教师和学生都是读者,他们都必须直接阅读和欣赏作品文本,通过文本的语言感受理解他们的思想或感情” 。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品质作基础,学生对于文章的欣赏与感悟往往会浮

14、于表面,无法切身地感受、理解作品。除此之外,从作品的“孤独”主题与魔幻现实主义特征入手,挣脱固有模式的束缚,结合文本本身,使学生了解到魔幻现实主义的根本特征,感受百年孤独的独特之美。由于教材课程设置中作品选段,课后问题的设计以及解读角度存在的缺陷,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抱怨连连,鉴赏此作品成为一大难题,从而导致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删去此篇文章,北京实验版也仅将其列入选修教材中。 百年孤独作为 20 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中一部绕不开的作品,是值得学生去鉴赏、去学习的,正确的课程设置是鉴赏此类文章的关键。参考文献1吴国强.高中语文新课程文学教育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82人

15、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五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黄锦炎、沈国正、陈泉译)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19844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教师用书(第五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朱景冬.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巨擘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56魏建.文学教育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7陈太胜.作品与阐释:文学教学引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8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9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0徐静.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再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