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修改后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775443 上传时间:2017-08-1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修改后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修改后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修改后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修改后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修改后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修改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修改后(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 17 少年闰土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2-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写 7 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要正确区分多音字“正、行、佛、蓄、供”。 过程与方法: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闰土机智勇敢,知识丰富。重点难点会写生字,会理解运用新词,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通 案 个 案一、谈话导入1、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思考:“闰土

2、”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3、速读课文,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课文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三、检查预习情况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

3、有什么特点?(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 、 “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五、理清四件事的顺序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2、朗读课文。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课堂检测一、看拼音写词语二、三、比一比,

4、组词语。捏()钮()拜()允() 厨()扭()纽()湃()充() 橱()缚()搏()租()组()稻()傅()膊()祖()阻()滔()胯()挎()跨()垮()教学反思课 题 17 少年闰土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2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课文写作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2、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过程与方法: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对课文的探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闰土机智勇敢,知识丰富。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

5、到启示与教育。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通 案 个 案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二、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1、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没有写出闰土的动作,所以这件事不算。 )2、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3、学生畅谈4、教师小结:好极了,这一段话最能突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勇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谁的脑子里已经浮现了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5、引导同学们想象第一自然段描述的画面6、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轻声齐读让大家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7、在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中, “其中有一个少年”

6、“其”怎样讲?(那中间,课文中指西瓜地。 )8、把描写少年闰土勇敢刺猹主要动作的词语找出来。9、 “看瓜刺猹”动画演示(1)再次体会感情(2)引导背诵(可以演示动画进行提示)三、学生自学“捕鸟、捡贝壳”两件事1、说说“看瓜刺猹”这件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2、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3、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4、适时演示“捕鸟”动画,加深理解和体会。四、学习“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部分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2、谁能结合句子再给大家说说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五、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人物的语言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少年闰土的几

7、件事?是采用什么形式讲的?(四件事,对话形式。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闰土的语言, “我”的语言及作者的插说部分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划出来。六、学习“分别“部分1、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体会(急、躲、托、送)2、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得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七、布置作业:完成习题精选的练习。课堂检测一、缩写句子。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2、狡猾的狐狸假惺惺地挤出几滴眼泪。3、我们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4、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二、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教学反思课 题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课型 精读

8、课 课时 2-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重点难点独立阅读,理清文章的层次,能画出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并能在小组里讨论。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通 案 个 案一、谈话导入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了本课,你会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先看课题,你知道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吗?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1、读生

9、字组词(自读、指名读、比赛读)仪悼逝餐枣搞冠骂嚼悟摊奥咳嗽2、小声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四个字的词可划下来。各色各样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3、通过课前的预习,谁说说你对本课词语的理解三、认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2、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出课文各部分的大意,并试着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3、与同学交流,看看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小标题,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概括的?4、默读课文,你认为有哪些含义深刻而且你又不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四、提出疑问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作者的疑问:“伯父死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悼念他呢?”你们谁能帮我解决呢?文中是

10、怎样说明的?找到中心句:“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 (学习理解第一自然段,并引出最后一自然段)五、作业1、熟读课文,听写本课的生词。2、抄写文中四个字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词造句。课堂检测一、在听读中成长。追悼 正月 爱抚 逝世张冠李戴愉快 碰壁 微弱 咳嗽 饱经风霜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张( )李( ) 囫囵( )( ) ( )然大( ) 三( )半( )( ) 经风 ( ) ( )声 ( )哭难以( )受接连不( )教学反思课 题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2-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

11、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2、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重点难点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2、初步练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通 案 个 案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知道作者惊异那么多人来悼念鲁迅先生,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是什么?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 回忆了伯父几件事?二、带着问题,各小组合作学习读一读课文的第一个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么样?(找重点句)板书:关心青少年小结学习方

12、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三、用此方法,深入探究为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请同学轻声读伯父和“我”谈碰壁的故事,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的问题。1、学生读书找疑,画批思考。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了解情况, 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2、各小组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做适时点拨、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3、各组汇报:抓往“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碰壁吗?”“恍然大悟” 。等词句进行体会。多媒体出示小资料,学生阅读,读后再谈理解。四、自己快速读第四个故事,谈谈体会。五、总结全文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概括课文的中心,你

13、们读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这就是课文的中心思想,鲁迅先生虽然去世了,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他的灵魂永生,让我们像他一样,做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六、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读读背背鲁迅名言,还可以搜集一些有关鲁迅的资料与同学交流。课堂检测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四个小故事,可用四个小标题表示:_伯父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_2、阅读句子并作答.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_这句话体现了_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

14、深地叹了一口气。这句话通过对鲁迅的_和_的描写,表现了鲁迅_“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四周围黑洞洞的”意思是_。“碰壁”指_。这句话意思:_。这句是_句,改为陈述句:_。这段话表现_。教学反思课 题 19* 一面 课型 略读课 课时 1-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面孔、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2、进一步体会 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通 案 个 案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二、自读自悟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