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社会学 作业及考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752665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社会学 作业及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劳动社会学 作业及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劳动社会学 作业及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劳动社会学 作业及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劳动社会学 作业及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劳动社会学 作业及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社会学 作业及考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一 劳动者的概念?如何对劳动者的素质进行分析劳动者的概念?如何对劳动者的素质进行分析? 劳动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 劳动规范,有目的地、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劳动者素质包括自然素质与社会素质。 自然素质:体力和智力 1)体力: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 2)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判断力、决策力 社会素质: 1)文化教育程度和经验 2)劳动态度 3)劳动者个人的现代性二 劳动者社会化的涵义与特点?劳动者社会化的涵义与特点? 劳动者社会化是指社会将一个普通社会人转变成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

2、的社会和时代文化,掌握社 会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和必要的劳动规范,适应工作环境的文化,从而履行合格的劳动的过程。 特点 1)掌握一个职业角色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2)了解工作环境的文化(习俗、惯例、制度、规范等) ; 3)尝试身份的转变,使职业角色内化为个人的价值。三三 试述职业、行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试述职业、行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 职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随着职业结构的变迁: 1)科学技术发展,社会分工细化,新的职业相应产生,一些旧的职业逐渐消失; 2)劳动者比例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这说明职业结构的变化反映着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方向。 而目前中国的职业结构具有农业社会向

3、非农业社会转型的特征: 1)中国非农业劳动者的比重在 1999 年时已经超过了农业劳动者的比重; 2)产业工人的数量及比例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农村工业化高潮中有明显上升,进入 90 年代以来则变 化不大; 3)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业主与经理人员的规模在改革以来有了快速的增长成为职业结构中增长速度 最快的部分之一。 从上面可以看出,职业结构的这些转变意味着中国社会已经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服 务业社会的转变。 2 行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行业结构的变化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1)社会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 2)人类自身的发展。 而行业结构变迁的一般趋势是第二产业第二产

4、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四四 简述社会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下关于劳动者与职业匹配的主要理论。简述社会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下关于劳动者与职业匹配的主要理论。 1 社会心理学视角的分析 人格特性职业因素匹配学说: 1)特性评价-生理、心理条件以及社会背景等进行评价; 2)因素分析-职业对人的要求,较明确的选择目标; 3)两者匹配。 人格类型职业类型匹配学说: 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把人格类型分为六种: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R R 一 一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I I一 一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A

5、A 一 一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S S 一 一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E E 一 一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C C 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2 经济学视角的分析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1)新古典劳动力市场供求模型 寻找职业的人(供给者)与需要这些人的职业(需求者)看作是仅对价格作出反应,而且价格传 递的信息是充分的,供求双方可以通过价格了解相关信息,并预设了信息成本为零。 2)搜寻理论(the theory of search) 理性的求职者在工作寻找过程中会遵循“适可而止”的原则寻找工作,寻找满意或次优职业,而

6、不是最优职业。3 3 社会学的分析角度社会学的分析角度 1)社会网络理论劳动力与职业的匹配(matching) 社会网络在寻找职业的人与职业需求之间充当了桥梁作用,而且通过社会网络传递信息有三个优 点:(1)信息的丰富性;(2)信息的隐蔽性;(3)可以传递最佳信息。 2)社会资源理论 社会资源理论认为,一个人的社会资源越多,越能从他的亲朋好友中得到帮助,职业成功的机会 越大。五五 社会流动的社会结构模式有哪三种?利用流动表研究职业流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社会流动的社会结构模式有哪三种?利用流动表研究职业流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1 社会流动的社会结构模式:社会流动的社会结构模式: 1)卡斯特社会职

7、业流动模式 完全封闭、世袭的奴隶社会、古代印度 2)开放社会的职业流动模式 可以自由地在个职业阶层间挑选职业 3)混合型社会的职业流动模式 以上两种情况兼有如中国传统封建帝制社会 2 2 利用流动表研究职业流动的主要指标利用流动表研究职业流动的主要指标 1) 粗流动量(率) ,又叫一般流动量(率) ,它是反映代际间流动量的最简单的指标,指不同职业类 别的人与他们父辈职业的差异。 流入率:是指相对于现在的职业,父亲的职业属于其他职业的比率,亦即在某一职业类中,父亲不属 于这个职业类,但儿子属于这个职业类的比率。 流出率:是指相对于父亲的职业,儿子现在的职业属于其他职业的比例,即在某一职业类中,父

8、亲是 属于这个职业类,但儿子不属于这个职业类的比例。 2) 结构流动量(率)是指社会职业结构变动(一定职业的扩展或相对衰落)而引起的代际流动的量 (或比率) ,又叫被迫流动量(率) 。 3) 纯流动量(率)是指粗流动量(率)中不是由社会职业结构变动引起的,而是完全由社会结构开 放引起的流动量(比率) ,又称只有流动量(率) 。六六 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类型?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类型? 1 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 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 业对外形象的体现

9、的总和。 对企业文化的特殊理解: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思想演变过程中,适应现今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种 最新的管理思想。一种以全体职工为中心,以培养具有管理功能的精神文化为内容,以形成企业具有 高度凝聚力的团体精神为目标,使企业增强对外的竞争力和生存力,增强对内的向心力和活力的管理 思想和方法。 2 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 企业价值观念企业价值观念: : 1)价值观念与企业价值观念企业一致的价值观念存在与否以及企业职工对价值观念的接受程度便 是衡量企业文化存在与否以及强弱如何的重要标志。 2)价值体系和最高价值企业的最高价值一般是由企业主管人员根据企业生产、技术、市场等方面的 情况而确定,并在企业内倡导

10、和推广的,一般以标语和口号的形式出现。 3)企业价值观念的培养和塑造 企业意识企业意识: :企业意识表现为职工对企业性质、地位、特征、企业的兴衰存亡记忆个人的前途命运是否与企业 依存等的看法。企业意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的一项有战略意义的无形资产。 管理方式管理方式: :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大凡企业文化建设搞得好的企业,都有一种独特的管理方式。而这 套独特的管理方式,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促进了企业文化的整体发展。 企业规范企业规范:反映了全体企业人员所接受和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1)习俗礼仪通过随和、自然、轻松、幽默和戏剧化的方式,将企业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 2)文

11、化网络企业信息传播中的非正式传播渠道 3)规章制度能够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的规章制度,最主要的是民主管理制度 企业英雄人物企业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三八红旗手等) 企业形象企业形象:公众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 1)重视名牌产品的开创 “名牌热” 2)重视建立企业标志 logo、广告语 3)重视企业家形象宣传 公益、慈善活动 4)重视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处理好企业方方面面的关系 3 企业文化的类型 1 1)以市场风险与绩效反馈之间的关系为依据)以市场风险与绩效反馈之间的关系为依据类型特点优势劣势适用单位强人文化风险很大、 绩效反馈很 快适应高风险、快反馈的环 境,勇于竞争,不追究

12、过 失,承认个人价值合作意识差、没有 长期的目标和追求, 争当个人 明星,集 体意识不够电影公司、风险投 资创业公司“拼命干、尽 情玩”文化行动迅速,适合于完成所 需工作量极大的工作缺乏思考,反应不 敏房地产经纪公司攻坚文化、 “赌博文化”适应高风险、慢反馈的环 境,导致高质量的发明和 重大的科学突破使人失去奋斗的激 情石油开采、航天航 空企业过程文化稳定抑制人的创造性银行、公共事业单 位2)以文化在企业中的地位为依据:主体文化、次属文化 3)以企业文化对员工控制的方式为依据:强制性文化制度文化;非强制文化观念文化 4)以企业文化所反映的基本内容为依据:市场服务型、竞争创新型、团结协作性、科学

13、求实型、社会 奉献型七七 运用收入差异理论分析中国收入分配问题运用收入差异理论分析中国收入分配问题 1 收入差异理论的回顾 地位达成理论与人力资本理论地位达成理论与人力资本理论 用于解释收入差异的两种很有影响的理论。共同点:在分析个人经济成就及差异的原因是,对个 人决策、工作特征及匹配过程的相对忽略。 1)地位达成理论(status attainment theory) 地位达成或收入主要是由个人特征和社会经济背景等因素决定;主要观点:社会经济背景、能力 和教育成就影响个人的职业成就,从而影响个人的收入。 2)人力资本理论(human capital theory) 基本假设:收入的差异反映的

14、是不同的个人因为训练、能力和训练机会的差异所造成的,而且市 场的运作是良好的;对其工作特征及其制度等方面的重视不够。制度经济学:工资结构、部门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序列制度经济学:工资结构、部门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序列 1)工资结构 邓拉普认为,某一岗位的工资关键在于该岗位在工作岗位结构中的位置、与其他工作岗位之间的 关系、该工作岗位在企业中的位置及与其他企业的关系; 多尔嘎与皮尔提出内部劳动力市场概念,认为劳动力的价格与分配依据一系列的行政规制与程序 隐含契约 、有效工资与职位晋升规制; 卡尔伯格认为,内部劳动分工或内部任务;晋升阶梯或内部劳动市场;控制机制或对劳动者如何 引导、评估与报酬的监督层

15、级这三方面的差异影响劳动者的收入。 2)部门劳动力市场 强调制度性要素(工会、政府及大型企业等各种组织)可以将整个劳动力市场分割为联系松散且 大小不同的准市场或部门劳动力市场,组织为劳动力市场提供劳动力市场提供了一种框架、一个个虚 拟的边界以及各市场间难以消除的区别; 将劳动力市场区分为头等市场与次等市场; 部门特性决定了收入差异:中心部门的收入高,边陲部门收入低。 3)信息与匹配雇主用“信号论” 、 “筛选论”确定员工的工资水平。 该理论认为,对于雇主来说,无法在雇佣前直接观察待雇佣者的生产力,雇主往往通过一些“信 号”来推定雇员的生产能力,而经常被雇主用作信号的便是教育。另一方面,雇员也经

16、常投资于教育, 去获得某种形式的信号,以此作为使雇主相信的凭证; 人力资本理论强调的是通过教育等投资使人们获得了更大的生产能力,从而也获得更高的经济收 益; 信号论则强调这样的投资与个人生产能力的实际提高并无必然的联系。 2 2 对我国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分析对我国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分析 1)库兹涅茨“倒 U 曲线”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上升;到经济增长的后期阶段, 收入分配不平的程度趋于下降。 2)制度分析视角 收入差距扩大是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市场演进的产物。目前,我 国存在着三种社会资源配置的关系或制度。权力授予关系社会资源主要由国家行政权力及其一系列制度安排所配置制度性关 系市场交换关系社会资源主要依据商品交换及其市场规则进行分配非制度性 关系社会关系网络将人们之间亲密的、特定的社会关系看作是一种社会资源,借组特殊主 义的社会关系机制,作用于不同社会群体成员的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