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师考点之《补养强壮法》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752572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7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医师考点之《补养强壮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医师考点之《补养强壮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医师考点之《补养强壮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医师考点之《补养强壮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医师考点之《补养强壮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医师考点之《补养强壮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医师考点之《补养强壮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册会计师培训:http:/ 注册会计师网校:http:/ 素问。三部九候论谓“虚则补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这些理论均是补养强壮法的立法依据。以上述理论为指导,采用补养药物为主组成的具有补虚作用的方剂,称为补养强壮剂。补养强壮法是针对各种虚损、虚劳证候而设。虚是正气亏虚, 素问。通评虚实论谓“精气夺则虚”,说明虚是人体的气血阴阳不足。诚如圣济总录所云:“夫人之气血与天地同流,不能无盈虚也,有盈虚矣,不能无损益也,治疗之宜损者益之,不足补之。随其缓急而已。”补法就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治疗各和虚证的作用。虚证成因很多,发病亦较广泛。而中医的治虚之

2、法,内容非常丰富。根据前人经验, 补法在临床上的运用,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五脏补法:每一脏都有其独特的生理,而脏器之间又有其相辅相承的作用。因此五脏补法又分直接补益与间接补益两种。直接补法,是某脏虚则补某脏之法。 难经。十四难说:“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这是本脏虚则补其本脏的直接补法。也有某脏虚而补其有关的脏器的,即间接补法。如培土生金(肺虚补脾)、滋水涵木(肝虚滋肾)、补火生土(脾虚补肾)等法。此即难经。六十九难所说“虚则补其母”之意。2.气血补法: 气与血在人体同等重要, 难经。 二十二难 谓“气主呴之血

3、主濡之。,呴者温煦,濡者滋润,固无轻重可分。唯后人对补气、补血颇多异辞,如东垣崇尚补气, 认为”气旺则血精自生,形自盛,血气以平,故曰阳生阴长。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 血自旺矣。若阴虚但补血,血无由而生,无阳故也。“而丹溪认为”如气病补血,呈不中病,亦无害也。血病补气,则血虚愈散,散则气血俱虚。“我们认为,必须对证调补。一般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而因大失血致血虚者,急当补气以固脱。气虚乏而血虚者,可以补气生血。但血虚而气不虚者,则为少用补气之品。至于气虚病证,则少用补血药,嫌其阴柔滞气。总之,应根据气虚、血虚的成因与主次轻重,予以补气,补血或气血双补。3.阴阳补法: 阴阳是相济与相互为用

4、的, 即阴阳互根。 一般的情况下, 阳虚的应该补阳,宜补而兼温;阴虚的应该补阴,宜补而兼清。如其阴阳两虚,又当阴阳两补。但对于阳失阴而离的,不补阴则无以收散亡之气;对水失火而败的,不补火则无以苏垂竭之阴。 中藏经谓:“火来坎户,水到离扃”,阴阳相应,乃致和平。故张景岳提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说明阴阳的补法, 应从整体出发,不能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4.补脾补肾:补法之中,前人强调补其根本。所谓根本,即指脾肾二脏。此法有两种流注册会计师培训:http:/ 注册会计师网校:http:/ 即先天之精,亦由后天以养, 因此补脾重于补肾。 另一派主张补肾,即补先

5、天之本。认为肾是真阴,真阳的寄托,气血之母,人生立命之本,况命门火旺,可以生土,因此补肾重于补脾。虽两派均有道理,但不应偏执一端。至于究竟如何运用,程钟龄医学心悟 说得好:“须知脾弱而肾不虚者,则补脾为亟;肾弱而脾不虚者,则补肾为先;若脾肾两虚则两补之。”5.平补峻补:补益之法尚有平补与峻补之分。张子和儒门事亲把补法约为六种, 即平补、峻补、温补、寒补、筋力之补及房室之补。此为平补、峻补一说的由来。平补,用于一般病势较缓,病程较长的虚弱证;峻补则用于病势急迫,如气血暴脱之证。在方剂组成上,平补方大都宜于长期服用,根据具体情况,在补益之中适当配伍健脾和胃、理气活血等药;峻补之剂则药少量大,药力专

6、而牵制少,冀求速效。由上可见,补养强壮法内容相当丰富。历代医家在补法的运用上,虽然各有侧重,但其大旨总不离乎五脏,而五脏之虚又不外乎气血阴阳之不足。若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为目,可以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因此,根据这种观点,综合前人经验,可将本法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 补阴、 补阳五大类。临床应用时, 必须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治疗方法,恰当运用方药。补养强壮法在运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补养强壮法首先要辨清虚证的性质和具体病位。即分清气、血、阴、阳哪方面不足,发病脏腑在哪里,其脏腑间相互的影响如何,然后补益才有针对性,效果才能提高。2.要注意虚损的程度,病势的缓急,恰当运用

7、平补或峻补。3.要往意脾胃功能,防止“虚不受补”。有些病久体虚患者,脾胃功能减退,不宜骤用大剂滋补,因补药性多壅滞,不易吸收,反而腻胃。要首先调理脾胃,使脾胃功能恢复, 继而进行滋补,才能发挥补养强壮剂的强壮作用。4.要注意辨别虚实的真假。所谓“大实如羸状”的假虚证候,误用补益,则邪愈留恋而不解;若“至虚有盛候”的假实证,当补反攻,则更虚其虚。在治疗用药时必须辨清。5.邪气未尽,不可早用补益,以防“误补益疾”,邪恋不解;若正已伤者,可用扶正祛邪之法,即前人“补正不忘却邪”之意。6.克服见药不见人的错误观点,不要单纯迷信补药。补养剂并不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万应灵药。 各种补养剂都有一定的治

8、病范围, 用之恰当才能生效, 滥用补药亦能为害。园此,要正确对待补法,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注意精神恬淡,加强体质锻炼。7.煎服补益药时间可以稍长,并用文火,务使药味尽出;服药时间宜空腹或饭前为佳,以利药物吸收。急证峻补不受此限。 津液津液一、津液的概念一、津液的概念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包括各脏腑组织的正常体液和正常的分泌物, 胃注册会计师培训:http:/ 注册会计师网校:http:/ 其具体过程是:脾胃腐熟运化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赖游溢精气而吸收水谷中部分精微。“水之入胃,其精微洒陈于脏腑经脉,而为津液”(读医随笔燥湿同形同病)。脾主运化, 赖脾气之升清,将胃肠吸收

9、的谷气与津液上输于心肺,而后输布全身。故曰:“津液与气人于心,贯于肺,充实皮毛,散于百脉”(脾胃论脾胃胜衰论)。小肠主液小肠泌别清浊,吸收饮食物中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上输于脾,而布散全身,并将水液代谢产物经肾输入膀胱,把糟粕下输于大肠。大肠主津大肠接受小肠下注的饮食物残渣和剩余水分屉,将其中部分水浓重新吸收, 使残渣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大肠通过其主津功能参与人体内律湾的生成。津液的生成是在脾的主导下,由胃、小肠、大肠的参与而共同完成的,但与其他脏腑也不无关系。总之,津液的生成取决于如下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充足的水饮类食物,这是生成津液的物质基础;其二是脏腑功能正常,特别是脾胃、大小肠的功能

10、正常。其中任何一方面因素的异常,均可导致津液生成不足,引起津液亏乏的病理变化。(二)津液的输布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脾、肺、肾、肝、心和三焦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完成的。注册会计师培训:http:/ 注册会计师网校:http:/ 化而为血, 独行于经隧”(侣山堂类辨辨血 )。 “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灵枢痈疽)。心属火,为阳中之太阳,主一身之血脉。津液和血液赖心阳之动力,方能正常运行,环周不休。脾气散精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通过其转输作用,一方面将津液上输于肺,由肺的宣发和肃降,使津液输布全身而灌溉脏腑、形体和诸窍。另一方面,又可直接将津液向四周布散至全身,即脾有“灌溉四旁”之功能,所谓“脾主

11、为胃行其津液”(素问厥论)的作用。肺主行水肺主行水,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肺接受从脾转输而来的津液之后,一方面通过宣发作用将津液输布至人体上部和体表,另一方面,通过肃降作用,将津液输布至肾和膀胱以及人体下部形体。肾主津液“肾者水脏,主津液:”(素问逆调论)。肾对津液输布起着主宰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肾中阳气的蒸腾气化作用,是胃“游溢精气”、脾的散精、肺的通调水道,以及小肠的分别清浊等作用的动力,推动着津液的输布。二,由肺下输至肾的津液, 在肾的气化作用下, 清者蒸腾, 经三焦上输于肺而布散于全身, 浊者化为尿液注入膀胱。肝主疏泄肝主疏泄,使气机调畅,三焦气治,气行则津行,促进了津液的输

12、布环流。三焦决渎三焦为“决渎之官”, 气为水母, 气能化水布津, 三焦对水液有通调决渎之功,是津液在体内流注输布的通道。津液的输布虽与五脏皆有密切关系,但主要是由脾、肺、肾和三焦来完成的。脾将胃肠而来的津液上输于肺,肺通过宣发肃降功能,经三焦通道,使津液外达皮毛,内灌脏腑, 输布全身。(三)津液的排泄津液的排泄与津液的输布一样,主要依赖于肺、脾、肾等脏腑的综合作用,其具体排泄途径为:汗、 呼气肺气宣发, 将津液输布到体表皮毛, 被阳气蒸腾而形成汗液, 由汗孔排出体外。肺主呼吸,肺在呼气时也带走部分津液(水分)。尿液为津液代谢的最终产物,其形成虽与肺、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但尤以肾为最。肾之气化

13、作用与膀胱的气化作用相配合, 共同形成尿液并排出体外。 肾在维持人体津液代谢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说:“水为至阴,其本在肾”。粪大肠排出的水谷糟粕所形成的粪便中亦带走一些津液。腹泻时,大便中含水多,带走大量津液,易引起伤津。综上所述,津液代谢的生理过程,需要多个脏腑的综合调节,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为要, 故曰: “盖水为至阴, 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 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 故其制在脾”( 景岳全书肿胀)。若三脏功能失调,则可影响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过程,破坏津液代谢的平衡, 从而导致津液生成不足, 或环流障碍, 水液停滞, 或津液大量丢失等病理改变。其中,尤以肾的功能最为关键。故曰:“肾者水脏,主津液”(素问逆调论)。津液生成不足或大量丢失而伤津化燥, 甚则阴液亏虚, 乃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