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学年普陀区高中结业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752022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学年普陀区高中结业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8学年普陀区高中结业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8学年普陀区高中结业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8学年普陀区高中结业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8学年普陀区高中结业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学年普陀区高中结业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学年普陀区高中结业考试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82008 学年普陀区高中结业考试语文试卷学年普陀区高中结业考试语文试卷 2009.4考生注意: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为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分+20 分,考试时间为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分钟。2 阅读(一)为选做题,阅读(一)为选做题, 【甲甲】 、 【乙乙】两个语段任选其一。请考生在答题时看清要求,对两个语段任选其一。请考生在答题时看清要求,对号答题。号答题。3 学生答题一律使用学生答题一律使用 0.5 毫米黑色水笔,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毫米黑色水笔,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阅读部分(阅读部分(60 分)分)一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 题(题(2

2、0 分)分)【甲甲】创意产业如今正以其锐不可当之势在伦敦、纽约、东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崛起。而上海,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成为与伦敦、纽约、东京齐名的一个国际大都市。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上海曾一度落寂落寂。直到上世纪 80 年代,上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追赶与奋起,当伦敦、纽约、东京已摘得世界创意之都桂冠时,上海仍在苦苦寻找新的历史定位。今天上海有必要努力追赶,成为世界创意之都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创意产业以创造力为核心,把文化和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创造高附加值的经济效益、促进就业人口的增长和提升国民的生活品质,更重要的是,创意产业符合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节能减排,是一个造福社会的朝阳朝阳产

3、业。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竞争 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正因如此,不少发达国家和城市近年来都把创意产业放在一个突出的地位,强调创意产业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支柱作用,并从政府层面对创意产业的发展加以强力的推动与全力的扶持。如台湾就将创意产业列为今后 5 年内继高科技产业后全力扶持和重点发展的产业。上海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发展和建设先进文化高地的重要举措,以创意产业集聚区为抓手,以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时尚消费和咨询策划等五大创意行业为重点,积极引导,科学规划,分类推进,取得很大成效。据相关资料表明,前三批

4、 48 家创意产业集聚区总从业人数近 2.7 万人,75 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前入驻企业大多是生产型企业,如印刷公司、安装制作公司等,而改造后的集聚区以广告公司、建筑设计公司、服装设计公司、工业设计公司、影视制作公司等为主,产业能级得到了较大提升。原有老厂房在改造之前,房屋破烂不堪,周边道路坑坑洼洼,与周边的高楼大厦极不相称。而改造后的老厂房大多经过重新设计改造,其优雅现代的设计外观或古朴庄严的设计外观都能给参观者以较深印象,并有一些集聚区被选为全国创意产业旅游示范基地,如 8 号桥创意产业集聚区等,极大地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形象和影响力。2007 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值达三千一百多亿元,较前年增长了

5、近三成,占上海全市GDP 的百分之七,已经成为了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兴产业。同时,一批世界知名创意品牌2落户上海,包括设计金贸大厦的 S.O.M,欧莱雅亚洲研发中心等。但是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国外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还是明显的,这种差距不仅表现为创意产业占 GDP 的比重、就业人数以及产品的市场认知度等硬性指标,还表现在发展创意产业的观念、体制、机制、政策、人才等软性指标。不突破这些制约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就难以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因此,认识差距,分析原因,形成良策,是推进上海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上海离世界创意之都究竟还有多远?我得出的结论是:既近又远。上海是中国最适宜打造成世

6、界创意之都的城市之一,不仅因为上海拥有诸多适合创意产业生根成长的软、硬件环境,也因为上海人历来被称为“头脑活络”,上海人如果人人开动脑子,发展创意经济,何愁不能跻身世界创意之都?这是我说近的理由,也是我的良好愿景。但如果“精明而不高明”,错失天赐良机,那世界创意之都的桂冠,也就距之遥远了。1有人建议第段画线句中“落寂”一词应改为“落后” ,你认为如何?简述理由。 (3 分)2第段中加点的“朝阳”在文中的含义是 。 (3 分)3第段中将老厂房改造前后的面貌进行对比,主要用意是: (3 分)4综观全文,作者认为上海应当力求成为世界创意之都的理由是:(写出三点即可。6 分)5根据文意,以某一类创意产

7、业为例,为其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并阐明理由。 (80 字左右) (5 分)【乙】 秋秋 色色陈鹏举陈鹏举上海的秋色,近年来变得很匆匆。在秋色里行走和呼吸,成了一份难得。秋色很美,秋色高爽和苍茫。由秋色想到了文物,发现文物和秋色很相像。文物所有的美,都可以在秋色里体会出来。春色也美,春天是出发的时候,是所有的美出发的状态。文明开始的时候,譬如彩陶和岩画,没有笔之前的、所有的东西都可能当成笔的时候,绽放开来的美,和春色相像。春色生涩和短促,往往给人迅速的感觉。人总是在不经意间长大。许多美好的东西,也是在不经意间,经过了百岁千年,成为文物。时间是一支箭,无所畏惧,光芒四射。开弓的一刹那,就回不去了。

8、这箭,穿过风尘,渐渐风尘仆仆。晋字、唐画、宋瓷,就是凭着这支箭,出发时美轮美奂,穿越了百岁千年,成就了高爽和苍茫。秋色是春色的成果和未来。出发的时候, 平复帖不就是一封信吗?虢国夫人游春图不就是一幅应制画吗?汝、官、哥、定、钧,不就是瓷质器具吗? 当时说到底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千百年后就不同了。 这字、这画、这瓷,像极了秋色。有了世纪、岁月的经历,文物和秋色一样美不胜收。俗话说文物是有“包浆”的。走到了秋天,那种秋色的高爽和苍茫,已经成为意义和象征。人为什么要传承文物?就因为人心是以文明和文化的名义,来到世界的。中华文明五千年,文物证明这五千年,五千年前的出3发,就是要让可以美到极致的人心,沉浸

9、在美到极致的秋色里。和秋色相像的还有我们的文化。五千年的文化,山峰上、长河头的正是秋色一样的高爽和苍茫。先秦诸子的文化,是中国人对天地人间的天才和本真的思考。很明显,这不是春天般的出发,而是真真切切的秋天一样的收成。在他们之后的中国文化,是水到渠成式的传承,以及高爽和苍茫的成就。王维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是一个智慧的人,凭着自己淡定的心,看见了走进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杜牧说:“霜叶红于二月花。 ”是一个历经沧桑的人,用诗的语言,讲述秋色从春色出落和对春色的终结,讲述自己内心秋色一样的沧桑感觉。秋色和春色不同,同样是红色,春天的红色像新采的茶,秋天的红色是陈年的酒。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不

10、乏茶的清雅和烟岚,但就本原上说,怎么也是这世上最醇最酽的酒。和秋色相像的中国文化,伟大如先秦诸子的学说,是不能轻碰的。因为我们的心还是过于年轻,还在出发的时候,或者刚出发不久,就像春天的树,还没有秋天的气息和神态。但是,只要是中国人,心里都有向往的秋色。于丹说“论语”,不管怎样,她感觉到了现在的中国人向着秋色的庄严出发。她的感觉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尤其是年轻人的响应。这就是一件大事了。五千年文化,高爽和苍茫,应该是每个中国人的内心底色。没有这种高爽和苍茫,心会失重,手足失措。二百年历史的国度,还在出发。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已经成就,只要心里蕴有秋色,永远心旷神怡。和秋色相像的还有我们的文化人。中国的

11、文化人,历来以秋色为自己的内心底色的。历史上令人景仰的文化人,都是这样。譬如老子、孔子。他们两人的心里,装的是天地江河、社稷苍生。他们的心,怎么读也是高爽和苍茫。譬如 。 “香草美人”是他的词藻和梦境。然而, “香草美人”,他九歌里的湘君、湘夫人、山鬼、少司命,说是人物,哪个不在秋色里,连绵着他们的欢欣和悲伤。即使离骚,这样的离愁,也正是因为”心上有秋”。还譬如 。正是人生的秋色突如其来,他才完成了高爽和苍茫的史记。到了上世纪,可以景仰的文化人,也都有着秋色一样的心情和成就。可惜到了当下,这样的文化人,很难见到了。文化在喧闹中打盹,令人伤心。于丹并不是上面说到的那样的文化人,说到底也就是出发者

12、。当今中国人向着秋色出发,有的是浩荡的队伍。这个队伍中的每个人,是听到了内心的召唤,听到了五千年文化的召唤,慷慨和热血地出发的。在这样的队伍面前,说自己是“大师”是“名家”的人们,是可怜的。五千年的文物、五千年的文化、和五千年来的文化人,所证明、所传承、所成就的是家国之思、天地之念!而家国之思、天地之念,正是可以比喻为“秋色”的高爽和苍茫!文化人的文化成果往往是小众化的,文化人感动大众的是人格魅力和伟大的抱负。1第段空格中依次填入的人名应为 , 。 (2 分)2从第段来看, “美好的东西”成为文物需要哪些条件?(3 分) 3本文从上海的秋色入笔,由秋色联想到文物、 和 ,它们四者的共同特点是

13、。 (4 分)44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正确的两项是:( ) ( ) (6 分)A本文第段表达了作者对秋色和文物的喜爱之情,两者都经过岁月风尘,有了世纪、历史的积淀,因而无所畏惧,光芒四射。B在作者看来,王维和杜牧笔下描摹秋景的诗句折射出诗人丰富淳厚的文化底蕴、开阔饱满的心灵天地,他们都有着“真真切切的秋天一样的收成” 。 C作者认为于丹并不足以使人景仰,她说“论语”虽然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尤其是年轻人的响应,但这只是小众化的文化成果,不值一提。D第段中“文化在喧闹中打盹”一句针砭时弊,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指出当今社会缺少真正的文化人,也缺少真正的文化心态和文化成就,发人深省。E本文层层递进,

14、由浅入深地阐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和见解,最后一段联系现实,深化主旨,对那些找不到文化源头的“大师” 、 “名家”表示同情和不屑,耐人寻味。F作者多次将秋色与春色进行对比,善用比喻、引用、铺陈、夸张等手法,联想丰富,文字生动,语言整散结合,用强烈的语势表达出对五千年文化和精神的热爱与赞美。5历史上“以秋色为自己的内心底色”的中国文化人还有许多,请另举一例并作简要阐述。(100 字左右) (5 分)二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二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任选(任选 10 句,句,10 分)分)6 (1)其为人也, , ,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 (诸葛亮出师表

15、)(3)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4)无边落木萧萧下, 。 (杜甫登高 )(5)师者, 。 (韩愈师说 )(6)嗟乎! ,千万人之心也。 (杜牧阿房宫赋 )(7)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8)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最喜小儿无赖,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0) ,断桥头卖鱼人散。 (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11)知幸与不幸, ,而其归书也必速。 (袁枚黄生借书说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79 题。题。 (9 分)分)黄钟人月圆黄钟人月圆(元)倪瓒(元)倪瓒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注解注解越王台: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所建,为驻兵处。素影:皎洁银白的月光。7 “人月圆”是这首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