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加工处理对机采秋季绿茶品质的影响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745262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加工处理对机采秋季绿茶品质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不同加工处理对机采秋季绿茶品质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不同加工处理对机采秋季绿茶品质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不同加工处理对机采秋季绿茶品质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不同加工处理对机采秋季绿茶品质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同加工处理对机采秋季绿茶品质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加工处理对机采秋季绿茶品质的影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同加工处理对机采秋季绿茶品质的影响不同加工处理对机采秋季绿茶品质的影响王 辉1, 2 龚淑英1 刘 蕾1, 3 敖 存1(1浙江大学茶学系 310029;2浙江省长兴县农业局 313100;3山东省崂山区农林局)摘摘 要要 以秋季机采叶为原料,采用不同加工处理,制作微波固样和毛茶,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探讨不同加工技术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调温调湿摊青处理,以轻摇加重而次数较少者效果为佳;在晒青失水率 5%、摊青温度 1820、湿度 7680%、时间 14h、轻摇三次并共计360s 加工条件下,机采秋季绿茶的香气和滋味品质最好。关键词关键词 机采秋季绿茶;调温调湿摊青;轻

2、摇;感官审评;理化分析茶树生长的季节性使得茶叶生产具有高度集中性,夏秋季原料采制难度极大1-3也加剧了生产不平衡格局。茶叶传统生产为劳动密集型行业4, 5,被视为茶业“四化”之一的茶叶机械化采摘及其加工已成为我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瓶颈性难题。因劳动力缺乏春季芽叶不能及时下树的现象相当普遍,与手工采茶相比,机采具有降低成本、提高工效和发展规模经营等优势6, 7,一些茶区还组建了机采专业服务队8。大宗绿茶和低档工夫红茶的机采虽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属数量型经济9,乌龙茶机采对于晒青等后续工序的推进和品质的改善颇具实践意义10, 11,名优茶的机采也日益备受关注12-14,例如标准芽叶达 75.0

3、%84.9%为机采适期和春茶机采间隔期约在 20 天等。茶叶机采及其配套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还有助于改进工艺和开发新产品,如机采蒸青茶曾大量外销日本15。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加工处理对机采秋季绿茶的试验效果,旨在为高效利用夏秋茶资源和积极研发茶叶新产品提供可行性参考。1 材料与方法材料与方法1.11.1 试验材料试验材料供试原料为德清新嘉盛茶厂秋季机采叶,鸠坑品种,由对夹三四叶和少量单片构成,采制于 2008 年 9 月。1.21.2 试验设备试验设备调温调湿室(采用空调和除湿机以降低温度和湿度) 、DH-588D 湿王牌除湿机(深圳市柯兰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温湿度表、摊青架、竹匾、G8023

4、YSL-V3 格兰仕微波炉、6CWS-100 型液化气滚筒杀青机、6CR-40 茶叶揉捻机、6CHX-70 烘焙提香机等。1.31.3 制样过程制样过程加工处理:试验一和二原料进厂后,将其分为两组,一组置于室内进行自然摊放(CK) ,另一组放在调温调湿室摊青,并设置不同的轻摇处理(强度如表 2 所示) ,中间均不固样,摊青结束后均进行微波固样和制成毛茶,具体条件见表 1。试验三和四除 CK 外,实验组在调温调湿摊青(根据试验一和二的结果选定最佳轻摇强度)之前引入晒青工序(晒青失水率为 5%左右) ,试验三每隔 3.5h 固样,试验四为试验三的重复,选取毛茶。取样与编号:试验一和二包括 CK 和

5、实验组(试验一中未摇、一摇、二摇和三摇者依次为处理一至四,试验二中轻三摇、重三摇和四摇者为处理一至三) ;试验三原料为CK1,自然摊放后固样为 CK2,晒青后茶样为 1,实验组每隔 3.5h 固样,分别为茶样 2 至6,共摊青 17.5h;试验四原料为 CK1,自然摊放的毛茶为 CK2,实验组的毛茶为 T。制样方法:固样按照微波杀青(投叶量为 2025g/次,时间 6070s)摊凉初烘(1520min)复烘至足干的流程进行固定,毛茶则通过滚筒杀青揉捻初烘复烘的工艺获取。表表 1 秋季机采叶摊青温度和湿度秋季机采叶摊青温度和湿度气温()空气湿度(%) 批次 CK实验组CK实验组试验一253018

6、2078807580试验二2531192076807080注:试验三和四摊青温度和湿度与试验一和二接近,不再列出。表表 2 秋季机采叶秋季机采叶轻摇强度轻摇强度批次处理轻摇次数总计时间(s)CK00处理一00处理二160处理三2150试验一处理四3210CK00处理一3300处理二3360试验二处理三43601.41.4 评定方法评定方法感官审评:称取 3g 茶样,150ml 沸水冲泡 5min,通过评语和评分对 6 批茶样进行审评,评分法中满分为 100 分。理化测定:固样经粉碎过 2028 目圆筛,装入密封袋后置于冰柜待测。生化成分测定分别参照文献16-20,数据结果采用 SAS 9.1

7、版本分析。2 结果和分析结果和分析2.12.1 机采秋茶不同加工处理机采秋茶不同加工处理2.1.12.1.1 机采秋茶不同加工处理的感官审评机采秋茶不同加工处理的感官审评从试验一固样香气情况(见表 3)看,处理一得分最低,其次为 CK,处理二至四分数较 CK 高 45 分。CK 表现为“粗”气,可能与原料较为粗老有关。处理一可能造成摊青叶青草气散发不充分,与“粗”气构成茶叶香气弊病。经过轻摇后,调温调湿摊青叶虽保留了少量“粗”气,但青草气组分挥发比较充分,还引起花香物质的释放,故形成“略粗,微带花香”的特征,但这种香气风格的增进并不与轻摇次数的增加和强度的提高完全保持一致。滋味变化与香气大体相

8、同,粗老的原料使得 CK 往往呈现“粗淡”味,处理一在 CK基础上增加了青草味导致品质更差。轻摇可改善茶汤的浓度,使“淡”向“尚醇和”转变。从处理三和四的结果看,微量的花香成分可能因水溶性差而不易保留,茶汤中少许的青气味显现。试验一毛茶感官审评结果与其固样基本一致。综上所述,处理三和四在改善内质上的效果均较好,为深入比较二者的优次和寻求最佳的轻摇强度需进一步实施试验二。表表 3 试验一和二微波固样和毛茶香气和滋味审评结果试验一和二微波固样和毛茶香气和滋味审评结果微波固样毛茶批 次摇青 强度香气滋味香气滋味CK粗80粗淡80略粗,火工 足80粗淡,火工足80处理一粗带青78粗青淡76粗青80粗淡

9、,略青78处理二略粗,微带 花香83尚醇和,微粗82略粗82略粗,微有生 青味82处理三略粗,微带 花香85有青味82尚纯,略有 花香85尚醇和,微带 花香85试验一处理四略粗,微带 花香84有青味83尚纯,略有 花香85尚醇和,微带 花香86CK粗,略青80和淡,偏青80粗老80粗淡80处理一微粗,略有 花香86尚醇和,略有花香, 微粗83尚纯,略有 花香86尚醇和,略有 花香83处理二微粗,略有 花香85尚醇和,略有花香, 微粗84尚纯,略有 花香87尚醇和,略有 花香84试验二处理三微粗,略有 花香83尚醇和,略有花香, 微粗83尚纯,略有 花香86尚醇和,略有 花香83试验二固样结果表

10、明,较 CK 而言,处理一至三没有青草气,保留微量粗气,但新增了花香;滋味由 CK 的“和淡,偏青”变为“尚醇和,略有花香,微粗” ,还出现了 CK 未呈的“微粗” ,这可能与轻摇加重引起含量升高的粗气成分在茶汤中的溶解度增加有关。从毛茶香气情况看,处理一至三较 CK 得分要高 67 分,而且在滋味上不再具有 CK的粗味。综合分析认为,处理二效果较处理三效果更佳。2.1.22.1.2 机采秋茶不同加工处理的理化分析机采秋茶不同加工处理的理化分析从表 4 和图 1 结果看,处理四多酚和儿茶素含量低于 CK,处理一至四氨基酸含量随着摇青强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但均高于 CK,酚氨比值较 CK 偏

11、小;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大于 CK,并伴随摇青强度增加而增大。由此推知,调温调湿下适度轻摇可降低多酚、儿茶素总量和酚氨比值并提高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和氨基酸含量,这对机采秋季绿茶生产具有现实意义。处理一至四花青素较 CK 要高,轻摇引起花青素骤增的机理有待阐明。表 5 和图 2 表明,在轻摇强度总体增加后,处理三水浸出物含量开始低于 CK,处理一至三多酚和氨基酸继续下降,而酚氨比又有回升趋势,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逐渐回落至 CK 水平。此外,儿茶素、简单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均低于 CK,处理三和处理二相比除了后者黄酮较低外其它成分相差不大。虽然在调温调湿摊青条件下增加轻摇强度在调控茶叶滋味

12、组分上的效果是有限的,但寻求温、湿度与轻摇强度的最佳搭配仍不失为机采茶摊青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毛茶与固样情况稍有不同。表 6 显示,随着轻摇次数的增加多酚呈先减后增的变化。处理一和二氨基酸高于 CK,轻摇更易促使蛋白质等大分子水解得到的氨基酸的积累,摇青过重反而导致氨基酸氧化降解加剧。处理一至四儿茶素高于 CK,这与处理固样情况相反,原因可能是在轻微破损前提下机采叶儿茶素的酶性氧化受到滚筒高温的抑制。从表 7还发现,处理二和三咖啡碱较处理一和 CK 要高,咖啡碱含量可能伴随摇青加重而增加。 2.22.2 机采秋茶摊青历程机采秋茶摊青历程表表 8 试验三固样香气和滋味审评结果试验三固样香气和滋味

13、审评结果茶样香气滋味 CK1略粗80粗青78 1略粗80略粗淡80 2略粗81略粗淡80 3略粗81偏青80 4略粗,有霉味79尚醇,略粗82 5有花香85尚醇,略粗84 6-84偏青82CK2-80略粗81表表 9 试验四毛茶香气和滋味审评结果试验四毛茶香气和滋味审评结果茶样香气滋味 CK1略粗80粗淡78 T有花香82略粗,欠爽78 CK2粗青78略粗涩,偏青77注:-表明感官品质无明显特征。由表 8 得知,CK1 在香气上表现为“略粗” ,茶样 5“有花香” ,且得分较 CK1 高 5 分,之后稍微下降;而 CK2 分数与 CK1 接近,却比茶样 5 低得多。在整个调温调湿摊青过程中,滋

14、味得分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并以茶样 5 为最高者,较 CK1 高 6 分,由“粗青”变得“尚醇”起来,茶样 6 滋味品质却逐渐下降;CK2 虽然比 CK1 高 3 分,但粗味尚在,比茶样 5 低 3 分。结合香气和滋味情况,我们一致认为,固样以调温调湿摊青 14h 品质最佳。试验四是试验三的重复,在既定的后续加工条件下,通过对毛茶进行感官审评进一步论证调温调湿摊青和轻摇技术的有效性。表 9 显示,毛茶 T 呈现“有花香” ,比“略粗”的 CK1 高 2 分,比“粗青”的 CK2 高 4 分;但三者的滋味得分相差不大,仅以 CK2 较差,除了粗味外,还夹带“涩” 、 “青”等杂味。3 小结和展

15、望小结和展望机采是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存在对原料选择性和完整性差、采摘批次下降、新梢密度上升、芽叶变小和对夹叶增多等缺陷21。基于原料杂乱和破损等问题,机采叶制作需遵循“先分级,后加工”原则22。此外,机采对茶树还有如蓬面平整、发芽整齐等23特定要求。本研究认为,对于不同调温调湿摊青处理,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以轻摇加重而次数较少的效果为佳;一套较好的秋季机采叶加工关键技术参数如下:晒青失水率为5%,摊青温、湿度分别为 1820和 7680%,轻摇三次并共计 360s,摊青 14h,绿茶香气和滋味品质最好。从世界范围看,日本、阿根廷和台湾茶叶已基本实现机采,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正在积极推广

16、。茶叶机采的现实意义远不局限于原料采收本身,还将力促无性系良种茶园发展、中低产茶树改造、茶园集约化管理、茶厂规模化经营以及耕作、修剪、采茶机械进步等24。茶叶生产是多环节的系统工程,通过消弱原料的影响或结合夏秋机采叶的特性创新加工技术有待深入研究。参参 考考 文文 献献1 孙曼曼. 抓好夏秋茶生产的技术措施及途径J. 茶业通报, 2007, 29 (1): 32332 毕彩虹. 夏秋绿茶的发展及前景探讨J. 茶业通报, 2007, 29(3): 1091133 陈旭东, 庄雷栋, 夏小欢. 提高绍兴市夏秋茶资源利用水平的对策思考J. 中国茶业, 2007, (6): 20214 温正军, 姜林朋. 机械化采茶试验简报J. 茶叶, 2002, 28 (2): 1001015 杨如兴. 浅谈提高闽东茶叶品质与效益的技术途径J. 福建农业科技, 1999, (6):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