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叶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77208 上传时间:2017-02-1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2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麦叶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麦叶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麦叶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麦叶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5卷 2008伍 第5期 10 月 植物保护 学报 5 02008 大麦叶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of 臻张敬泽胡东维 (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9) u ab 10029,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中游地区大麦叶枯 病陆续发生,各主要栽培品种普遍发病,病株叶片自 下而上相继枯死,损失严重。近年来,作者在浙江大 麦植株上也发现了大麦叶枯病,且在大麦生长后期 发生比较严重,本研究对其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 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病原茵的分离及形态学观察 大麦叶枯病病叶采自浙江大学实验农场,病原 菌分离鉴定参照方中达 的方法进行单孢分离,观 察

2、单孢在张天宇_2 J 的方法观察孢子成链情况,并用110 的孢子悬浮 液接种离体大麦叶片以测定分离菌的致病性。 12环境因子对菌丝生长、孢子形成与萌发的影响 温度、照、通风等环境因子对病原菌生长 发育影响的试验均在 孢菌落培养5天后,用打孔器切取菌块并移人板中央培养,7天后测量菌落直径并计算生长速 度。16天后收集统计孢子数量。每处理均重复3 次。其中培养基 通气处理采用培养皿方法,除温度试验外,其它试验中培养温度均为 28。 13不同碳源与氮源对茵丝生长的影响 以平板时每升 培养液中加入17 分析碳源对菌丝生长 的影响时,分别用含有相当碳元素的葡萄糖、麦芽 糖、乳糖、甘露醇和可溶性淀粉取代其

3、中的30 ,配成不同碳源的培养基,并以不加碳元素的培养 基为对照。在分析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时,分别 用含有相当氮元素的O”、尿素、谷氨酸取代其中的2 g 并以不加氮元素 的培养基为对照。 2结果与分析 形态学观察表明,病原菌在絮状,边缘灰白色,中心灰褐色;分生孢子梗单生, 浅褐色,直或膝状弯曲,分隔200685 0 70 生孢子链生,广椭圆形、卵形、倒梨形或倒 棒状,具横隔膜38个,纵、斜隔膜03个,横隔膜 处略缢缩,典型的分生孢子中部有12个较宽黑色 隔膜,隔膜处缢缩,孢身80250 0120 m(图lA);喙柱形,长一般不超过孢身的23, 约10120035 无喙;孢子链由 525个孢子

4、构成,以单链为主(图1一B),但常产 生有15个孢子的侧链。该病原菌菌落和分生孢 子特征与细极链格孢。利用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致病性试 验,大麦表现典型的叶枯症状,即灰褐色病斑,与田 问病害症状相似,经病原菌重新分离鉴定,其形态学 特征与原先分离菌株一致。 对培养条件的试验表明,细极链格孢菌落在5 35均能生长,2030 8下菌落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0727) 作者简介:罗臻,男,1984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病理学,通讯作者(B 收稿日期:200805一70 植物保护学报 35卷 图1细极链格孢的分生孢子(A)和孢子链形态(B) of )生长最为迅速。细极链格

5、孢分生孢子在1035 范围内均能正常萌发。 丝 在菌落稀疏;在中性 偏酸的培养基上菌落生长致密,呈青褐色。中性的培养基有利于该真菌产孢,中性偏酸的环境有 利于孢子萌发。 在不同光照、通气条件下,细极链格孢的产孢水 平变化明显。当培养皿不用强,封口时其产孢能力明显降低。在全黑暗条件 下,细极链格孢的产孢能力比全光照时更强,说明连 续黑暗、空气充足条件下有利于该菌产孢。这与其 它链格孢有一定差异 ,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在6种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上,细极链格孢均 能较好地生长,其中对葡萄糖、甘露醇利用效果最 好,其余依次为乳糖、麦芽糖、蔗糖、可溶性淀粉。在 无碳培养基上也能生长,但是菌落非常稀疏,生长缓 慢。此外,该病原菌在不同氮源上的生长试验表明, 硝酸钾是最好的培养基氮源,其次为硝酸钙、尿素和 硝酸铵,对谷氨酸和氯化铵的利用效果最差,说明该 真菌对培养基的要求不是很严格。 参考文献(1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8 2张天宇中国真菌志:链格孢属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