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教学反思 (7)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19286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窃读记》教学反思 (7)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窃读记》教学反思 (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窃读记》教学反思 (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窃读记教学反思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在窃读记一文中,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 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并用“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 一句进行总的概括。教学前,我对于文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细心的揣摩,在 正确地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后,精心设计了两个贯穿全文的问题: 1、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请结合你所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2、作者快乐的源泉从何而来?试图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受、体验和理解, 从而体会到“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以及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 的渴望”这一文本的价值取向。 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教师、学生、

2、文本之间对话的深入,学生对“窃读” 滋味的理解不再拘限于“快乐与惧怕”的表面意思,而是出现了“乐、累、苦、 怕” “ 酸、甜、苦、辣” “忧中有喜,苦中有乐”等学生体验的多元化局面, 面对课堂精彩的生成,教师胸有成竹,及时表扬了学生个性化的、多元化的、 有创造性 的理解和深入地体会出作者“快乐与惧怕”的独特感受和复杂滋味, 并乘胜追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的高潮“作者快乐的源泉从何而来? ”让课堂精彩不断,高潮迭起。课堂的精彩源自于学生的精彩。孩子的精彩表现源自于孩子倾听文本的声音, 触摸作者的心灵,从而回应文本的喜怒哀乐,进而产生了学生个性化的、多元 化的、有创造性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堂的精彩源自于教师的精彩。教师的精彩表现源自于他们的教学智慧。给 学生架设一座座桥梁,点拨和引领学生经历一段段心路历程,引导他们解读文 本,理解文本,并超越文本,超越教师,进而实现“教学相长” 。课堂的精彩源自于对话的精彩。对话的精彩源自于教师精心的预设、学生精 彩的生成。正是由于教师的睿智,准确地把握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尊重了学生 独特的体验,捕捉到了文本的切入点、引导点、和着力点,引发了生成,课堂 上才会迸发出心灵交流、情感共鸣、智慧碰撞的生命的火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