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校管理的困惑与对策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719262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学校管理的困惑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初中学校管理的困惑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初中学校管理的困惑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初中学校管理的困惑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学校管理的困惑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学校管理的困惑与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初中学校管理的困惑与对策万善乡中学 杨清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农村初中做为经济落后,师资薄弱,观念滞后的学校,管理者的困惑不是 一方面的,我今天只对留守儿童和学校安全问题阐述自己的一点见解,不当之 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一、留守儿童教育的困惑与对策 干教育的都知道: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状况堪忧;农村留守儿童渴望得 到父母关爱;留守儿童的性格、心理等因素与父母缺乏交流发生不良变化;留 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状况没有引起外出打工父母的重视。这些教育的困惑,是如 何形成的呢?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构成: 1、家长的无奈两难选择,抛开监护职责。 外出经商、打工的家庭多半是当地经济萧条、家庭经济贫困、生活

2、困难, 迫于无奈才背井离乡,特别是经济相对滞后的万善乡。留守儿童一方面要承受 家庭贫困的困扰,另一方面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和农活,从而使他们原本恶劣 的学习环境雪上加霜。另外,由于留守儿童与代养人的特殊关系,使代养人对 留守儿童的教育走向了放任自流和娇宠溺爱两个极端,加之部分家长不重视子 女的教育,有意识的、科学的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 出现了种种问题。 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 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 为:任性、冷漠、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安、胆怯等。祖辈的溺 爱,造成留守儿童我

3、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 等不良性格。在学校他们常常表现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 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 2、学校的无奈鞭长莫及,缺少沟通渠道。 由于教育观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 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心理教师,因此也就无法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此 外,无论是对教师的考核还是对学生的评价,很多学校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 育的理念上。一些教师受“转化几个差生,不如带好一个优秀生”观念的影响, 放松了对成绩较差学生的教育。在学校中,留守儿童经常受到其他儿童的歧视和排斥,使他们产生自卑、孤僻等情绪。另外,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与学校和

4、老师缺乏经常性的沟通,使得部分老师也忽视了对留守儿童的引导和教育,没 有对他们投入更多的关爱,留守儿童感受不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学校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 教育三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教师在对留守问题学生教育过程 中,往往无法与孩子的父母直接沟通,造成教育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 孩子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错失教育良机;更有甚者,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外 祖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帮助孩子隐瞒错误、缺点,对教师横加指责,造成 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助长孩子的歪风邪气,使问题学生越走越“远”。 3、祖辈的无奈力不从心,缺乏教育对策。 儿童应该和父母在一起

5、生活,这种共同生活能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育 提供比较理想的环境。 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至少一方,恰恰不能与这些 儿童共同生活,这给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知识学习、性格培养等带来了种种 不利的影响。隔代抚养的情况,由于祖父母、外祖父母年龄较大,一般教育能 力较低且多对孩子比较溺爱,往往也无法对孩子的学习及心理等问题给予更多 的有效关心。而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诸 多困惑和问题往往在家庭里得不到解决。 “留守儿童”教育,作为现实性的社会问题,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理由遮 遮掩掩,必须认真分析,寻找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找到教育对策,使留守 儿童健康成长。 1、创设温馨的

6、家庭环境,将亲情留住。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 和家庭文化将对个体产生终身的影响。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 失对其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良好的亲子 关系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父母可以通过打 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 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 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和育儿理念,并将其 有意识地融入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升家庭教 育的效果。 另外,父

7、母亲也要经常与作为“新监护人的” 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友 沟通,要求他们既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也不能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 促使孩子健康成长。2、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将关爱留住。 为了解决外出打工农民的后顾之忧,有效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可采取以下保障措施:一是要求各班对留守儿童登记注册,关心留守儿童的教 育与管理工作。二是建立“代管家长制”,发动教师、少先队干部与留守儿童 进行结对帮扶。教师与代管家长签订协议,建立留守儿童监测制度,明确监测 办法,长期坚持。三是实施“特别关爱工程”,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 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实行学杂费减免或生活补助,使留

8、 守儿童感受温暖,充满自信。四是建立“家长热线制”,确保儿童有特殊情况 时,在第一时间和家长联系,保持家校联系畅通无阻。 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的管理。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 儿童开展一至二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针对留守 儿童的特点,举行“关爱留守儿童见真情”、 “我是家里的主人”等系列教 育活动。同时,班主任要带领学生,为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让他们融入到班 集体之中。总之,正面教育可以让儿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而积 极地开展各项活动,有利于消除留守儿童孤单、悲观的阴影,促使他们愉快生 活,安定学习,领悟学习,领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关爱之情。 二

9、、学校安全管理的困惑与对策 随着教育形势的快速发展,学校安全工作越来越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到目前已被公认为是学校的第一生命线。而众多的困惑也令管理者头痛不已: 1、校园周边环境的恶化 受利益的驱使,各级各类的学校门前是取缔不尽的摊点,三无食品、不合 格用品、管制刀具等,给学生的衣食信行带来了潜在的危险。不良的社会大环 境,促使社会无业青年想到了作为弱势群体的学生。今年春天,我们县城里的 三个辍学学生夜间三点砸坏学生寝室的后窗子,搜遍学生的书包,搜了 1.7 元 钱。不甘心,又持砍刀殴打学生要钱,恼怒的学生持顶门棍把他们打败,并夺 下了他们的凶器。最后,三个人全被判刑。家长几经努力,才弄了个

10、取保候审。 隔一周,又是城里的三个小伙到学校闹事,在正要殴打学生的时候我到了,冲 着我说:我是城关的,昨天刚把城关派出所挑了,有胆你就报案,明天就把你 们万善中学挑了。临近放学的时候值班教师发现几个孩子没有走,向万善所汇 报这上事恰巧没人,不得已我安排所有男男教师到各个路口值班,待学生走后 再回家。 2、网络诱惑危害大 最近两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乡镇的网吧相继开了起来,不少的网吧就开在学校的周边,使本来就很难管理的“网虫”更加沉迷。有的怕 老师追踪,干脆去相临乡镇或去县城上网。夜间十二点后,男女生合伙将褥子 铺在插有玻璃的墙头上,然后翻墙而过去上网。如果值班教师发现不了,后果 是什

11、么,管理者会怎么样,大家都能明白。 3、校园人身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就是好动、好奇、负重、 反抗等。好奇,好动容易出现失误,伤及无辜;繁重的学习任务,再加上学校、 家庭的一些具体事务,易使他们产生烦躁的心情,不稳的情绪,从而出现因小 事而大打出手的情况;不良的社会环境诱发他们拉帮结派,为了哥们义气而出 现群欧现象,更有甚者与老师敌对,伤害他们的老师。 学校安全问题无情地摆在了每一个教育管理者的面前,做为一个农村中学 的校长既不能如惊弓之鸟,也不能听之任之,必须认真对待,合理解决。当前 比较行之有效的途径是: 1、树立教育新理念 首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

12、念,突出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我校在全校推广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经验,让每一个学生“人人有事做,事 事有人管”,以及每个都有自己的座右铭,以此激励自己天天向上等。通过这 一改变,师生、生生关系更加融洽了,避免了很多问题的发生。对于心理有问 题的学生,安排专门教师、学生与其谈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安全 管理要树立法治观念。针对学校的实际,安排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有关的教 育法律法规,明白什么样的事情学校要负责任,什么样的事故学校不负责任, 什么样的事故学校和教师要我一定的责任。能够基本做到依法行事。 2、构建学校安全管理新体系 这里既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做保证,又不能缺少必要的安全法制教育。既 要有合理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又要有必要的重点监控。让每时每刻都有 人负责安全问题,每个方位都有人负责,并且通过文字落实到专人。这样,学 校的每一个教职工人人有压力,就会产生个个有动力的效果。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