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4)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19254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4)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4)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兵马俑秦兵马俑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上秦兵马俑时,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这个标题,心中蓦然想起若干年前曾看过的一部影片古今大战秦俑情 。心中涌动着一种莫名的情愫,也就喜欢上了这篇课文。教学中自然多了些想法。 1、创造了看的机会,让学生的眼“活”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把生活中的情境带入课堂,给学生创造多看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电子教材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有序排列,大大增加了语文课堂的信息量。给学生的“看”创造了机会,使学生的眼睛活了起来。 在上秦兵马俑一课时,我在电子教材中收集了许多有关

2、兵马俑的资料,如秦始皇和秦文化的介绍,如秦兵马俑中一、二、三号坑的介绍和图片,各种神态的兵马俑像,有关兵马俑的录象这一切,都为学生更真切地了解秦兵马俑提供了视觉材料,让学生在看的同时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 2、创造了说的机会,让学生的嘴“活”起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我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质疑,如此一来,学生的口动起来了,问题多起来了,创新的思维活起来了。如通过速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课文共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进行详细介绍。又如教学完第 10 自然段,让学生模仿“有的有的”说一段话,真正把网络

3、教学和语文训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动口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要创造做的机会,让学生的手“活”起来。 有了知识,并不等于有了能力。只有知识内化了,才能说知识就是力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自觉地探索知识的奥秘,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提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同桌互相合作,浏览拓展阅

4、读中的文字及图片等,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进行深入研究,说说他们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网络课的互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但遗憾的是,我没有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探究结果,整合计算机课上所学的知识,并动手制作成演示文稿,然后在向同学们汇报时,用演示文稿展示学习收获,这样可以使同学们用眼、用耳分享其学习成果。 课堂上,电子教材的介入,改变了以往语文课单一的听、说、读、写模式,为学生创造了做的机会,使学生的手“动”了起来。 4、要创造想的机会,让学生的脑“活”起来。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教学中,我善于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奇思妙想” 、 “别出心裁” ,这样就能给学生留下最直接、最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语文教学中,教学生从多方面探求,多角度思考,多情景描述,多情节描写,去求异,使思维纵横扩散;去求佳,使思维聚合收敛,以引发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思维产生突破性的飞跃和敏锐的顿悟,即突发奇想,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