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教学反思 (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14546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相思》教学反思 (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长相思》教学反思 (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长相思》教学反思 (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相思》教学反思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相思》教学反思 (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反思濮阳 李彩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 10 月 18 日在无锡“全国首届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研讨观摩会”上公开教学了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在那诗情勃发、诗意盎然的课堂里,教者、学生和词人展开了心灵的对话,共同体验“征程”辛劳、分享“故园”思念、建构保家卫国的精神。那荡气回肠的读、入情入境的想、扣人心弦的问,告诉我们王崧舟不仅是情感派的“大师” 、语感派的“中坚”和“诗意语文”的“盟主” ,也是“对话派”的“智者” 。王崧舟在长相思的教学中通过朗读与想象引导学生与文本自主对话,通过话题的预设、文本的拓展促进师生互动对话,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情感的体验与深化,营造诗意对话。在自主对话中感悟“阅

2、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鼓励学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与文本进行对话,是对话的基点。王崧舟挥动着情感的指挥棒,指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理解文本,通过朗读与想象解读文本,体验词人的情感,感悟词中的形象。1、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体味情感。朗读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听(听老师或录音范读) 、看(默读) 、读(出声朗读)等途径,从整体上感受言语材料,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王崧舟在长相思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师的范读中启动情感,在朗读和想象中整体感悟。长相思在声声朗读中被感知、感受、感悟,从读得“字正腔圆”到“有板有眼”

3、 ,从读得“正确” 、 “有节奏”到读出“味道”与“感觉” ,读出了征程的“画面”与故园的“情景” 。当学生初步感受文本、读出味道与感觉之后,王崧舟在音乐声中用浑厚而富有磁力的声音范读课文,将直板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变成立体的有生命的文本,表现出词的精神和生命,启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带着情感走进“征途”与“故园” ,读出画面与情景。当学生融进纳兰性德的“生活”和“世界”时,王崧舟再次启动了他情感充沛的范读,强化学生的情感,链接学生的表象,形成生活画面,凸显人物形象。“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是“情感派”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王崧舟认为,语文课上,既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读进去,即用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进去;

4、又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出来,即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长相思教学中,王崧舟既让学生带着“梦都作不成,觉都睡不好”的感觉朗读长相思 ,把这种感觉“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又让学生带着“长相思”的感觉朗读词,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学生在朗读中体验着情感、深化着情感,逐步由“感悟”到“感动” ,感悟词人的理想与壮志,为纳兰性德保家卫国的精神而感动。2、在想象中与文本对话,感悟形象。在音乐和王崧舟声情并茂的范读感召下,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走进了纳兰性德的“生活”和“世界” ,直接与词人展开对话。学生们通过想象,感悟纳兰性德的“征途”跋山涉水、辗转反侧、抬头仰望、孤独沉思,充满了远离与牵挂。在与“征途”对话后,王崧舟通过问题将对话切换到词人的家乡和故园。学生在琵琶语的情思中,又展开了与“故园”的对话。在“故园”想象中,教师用舒缓的语调提示词人在家乡生活的多种可能,不断拓展学生对话的思路学生们想象并感悟着家乡的美丽、温馨、安宁和祥和。“但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却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却都破碎了!”通过想象, “进入诗人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 , “身”和“心”的对话使学生感到征途的艰辛、战争的酷烈;两次想象的对比使词人倍感家乡的美好,亲人的温暖!通过朗读与想象,一颗思乡怀故、感情细腻哀怨而又勇赴疆场、戍边卫国的高大鲜活形象生成在我们的语言和精神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