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706401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5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安徽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安徽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安徽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安徽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安徽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三五”时期是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也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安徽建设,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8号)、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现实基础“十二五”时期,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

2、,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2015 年,安徽被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确定为国家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坚持公益方向,落实政府责任;坚持整体联动,统筹协调推进;坚持重点突破,创新体制机制,为全国医改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实践证明,深化医改方向正确、路径清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2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获得感不断增强,深化医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基本医保参保率保持在 95%以上,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居民大病自付费用明显降低,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城乡居民医保制度逐步整合,筹资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3、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全面推开。在 25 个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两项制度并轨运行的地区积极探索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基本医保,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全省已经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慈善救助等相互衔接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医保保基本、防大病、兜底线的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医疗保障网不断筑牢。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在 2012 年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基础上, 2015 年 4 月 1 日在全省所有 100 所城市公立医院全面实施“三同步”改革。通过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调整诊察费等医疗技术服务价格、组建 16+1 个医疗机构药品采购

4、联合体开展带量采购等措施转换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各市、县均成立了由政府负责同志任主任的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统一行使决策权。医管会办公室设在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医院运行监管等具体事务。3实行院长负责制, 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 创新编制用人管理,充分调动积极性。在部分市(县)公立医院开展编制“周转池”试点。县域医共体试点成效明显。在 40 个县域开展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每个县组建 2-3 个县乡村医疗服务共同体,开展新农合基金打包按人头总额预算支付交由县级医院管理,整体提高县域服务效率,以天长市、阜南县等为代表的县(市区)初步建立了县域内分级诊疗新模式,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现场会在天长市成功举

5、办。基层医改政策巩固完善。全面取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财政经费定项补助,进一步激发基层活力。落实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补偿、一般诊疗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运行经费等补偿政策。对从事乡村医生工作 10 年以上、到龄退出的乡村医生发放生活补助。探索建立人员县管乡用机制和乡镇卫生院编制“周转池”制度,解决乡镇卫生院长期人才难招、服务能力不足问题。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建立。采取城市医联体、城乡医联体、专科专病医联体、县域医共体等形式,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合理流动、下沉基层,引导患者在基层首诊、康复治疗。省、市属医院与县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4通过医联体建设不

6、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在医联体内部率先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供支撑。 制定了高血压等 6 个常见病种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诊疗目录、诊疗规范、转诊指征和用药目录,为双向转诊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安徽省医疗便民服务平台实施预约转诊,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分级诊疗服务。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在全国较早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县级医院、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以及高值医用耗材省级集中招标采购。在高值医用耗材分片带量采购、医用大型设备集中采购等方面积极探索。开展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供应“两票制”,减少药品配送流通环节,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

7、高到 40 元(2015 年)。12 类 47 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7 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在治未病、提高广大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健康脱贫工作扎实推进。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额代缴个人参保资金,扩大医保报销范围,降低住院补偿门槛,提高医保补偿比例,划定贫困人口就医个人年度自付费用“351”上限,实行兜底保障,慢性病门诊执行“180”补充医保政策,形成“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的健康脱贫政策体系。5医疗质量和安全措施有力。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持续推行医疗服务 53 种疾病门诊不输液“负面清单”和 15 种剖宫产手术“正面清单”,21 种辅助用药不纳入临床

8、路径表单等。53 种疾病不输液“负面清单”入选“2014 年全国最受关注的十大医改新举措”。在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病种付费管理。在二级以上医院建立医疗核心信息公开制度,创新开展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进行排名并向社会公开。其他医改工作统筹推进。在全国率先取消基层晋升副高职称论文的要求。医药卫生信息化加快发展。医药卫生监管体制日益完善。健康服务业政策环境显著改善,社会办医加快发展。加快构建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医药发展政策机制逐步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经过不懈努力,我省医改已经取得明显成效。2015 年,我省人均期望寿命 75

9、.1 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17.26/10 万, 婴儿死亡率 4.54,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85,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较好实现了“十二五”医改规划目标。(二)面临形势“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健康安徽建设的关键时期。当前,6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体制机制性矛盾更加凸显, 利益格局调整更为复杂,改革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同时,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与地区结构不均衡情况并存,公立医院改革需要拓展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机制需要完善。另一方面,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对深化医改提出新的目标和更高要求,要树立大

10、卫生、大健康观念,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老龄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医药技术创新等,都对深化医改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十三五”时期,要在巩固前期改革成果、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增强定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制度创新和重点突破, 推动医改由打好基础向提升质量、从形成框架向制度建设转变,为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决策部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7徽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树立大健康理念,全力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各项改革,加快健全符合省情、高效可持续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推进医药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12、为推进健康安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为目标,坚守底线、补齐短板,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责任,适当引入竞争机制。8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发挥市场活力,加强规范引导,满足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需求。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13、革。增强供给侧治理能力,优化要素配置,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对需求侧进行科学引导,合理划分政府、社会、个人责任,促进社会共治。坚持统筹联动改革。持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强化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坚持突出重点、试点示范、循序渐进。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发挥重点改革的突破性作用和试点的带动效应。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节奏,注重统筹兼顾,积极稳妥推进改革。(三)主要目标到 2020 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综合监管体系。经过持续努力,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

14、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具体目标是: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75%左右;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 90%以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 28%左右;城乡每万名居民有 2 名合格9的全科医生; 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补偿比提高到 90%以上;全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 20%。三、重点任务新时期卫生与健康方针把改革创新作为动力。“十三五”期间,要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 5 项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同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在医改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

15、疗制度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共体、医联体为重要抓手,构建以协同服务为导向的医疗服务体系, 推动形成基层首诊、 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到 2020 年,构建定位明确、分工协作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1.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在所有县(市、农业区)全面推开县域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域医共体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探索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慢性病防控任务交给医共体管理,实现医防同向激励,充分发挥县乡医疗资源在慢病防控方面的作用。改革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各成员单位内部绩效分配机制,与经济收入指标脱钩,与辖区人口健康指标(人口患病率下降、住院率下降)挂

16、钩,与分级诊疗(县外住院人次减少、基层首诊、下10转人次、签约服务等)挂钩。针对乡镇卫生院 50+N 病种,开展县乡医疗机构按病种付费“同病同价”试点,激发乡镇卫生院收治病人的潜力和动力,倒逼县级医院将乡镇卫生院能够诊治的50+N 病种、康复期的病人向下转诊。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以协同服务为核心,以技术管理为支撑,以盘活资源为手段,以利益共享为纽带,以支付方式为杠杆建立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深化医联体内涵建设,在医联体内部建立以学科、专科、病种为基础单位的分工协作、分级核算、绩效分配机制。进一步盘活大医院资源,加强对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脑卒中康复等慢性病的管理,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新机制。通过医保支持和必要的行政规范探索合理的分配模式,巩固完善与分级诊疗工作相适应、能够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实现药品使用的上下联动和相互衔接。2.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明确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医疗服务机构功能定位,加强协作,推动功能整合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城市公立医院的区域引领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