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电影与网络主流受众的共性研究》文献综述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704261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立电影与网络主流受众的共性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独立电影与网络主流受众的共性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独立电影与网络主流受众的共性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独立电影与网络主流受众的共性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独立电影与网络主流受众的共性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立电影与网络主流受众的共性研究》文献综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独立电影与网络主流受众的共性研究独立电影与网络主流受众的共性研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法国电影新浪潮之父安德烈巴赞在其著作电影是什么一书中说道,尽管该文集 名叫作“电影是什么?” ,但它仅为作者在全书中对自己的设问,它希望引导读者对影片产 生一定的思考、领悟、探讨和研究1。由此可见,电影是一门相对复杂的艺术形式,尽管 已经有多位艺术家对其进行了定义,但它就如同一块橡皮泥,可直可曲,可圆可方,塑性 极强。电影不仅在内容形式上依托时代的变迁不断繁衍,随着全球商业化的迅速崛起、以 及商业模式在电影业中的应用,电影的营销已经逐渐成为考量电影艺术品质的一个重要元 素2。诚然,过份的商业化容易玷污电影艺术本身的

2、内涵,但大众传播对于电影受众的规 范化、广泛化和群体化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第四媒体”网络的普及下, 电影更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综合艺术3。由此,一种与大型电影公司融资形式不同的电影投 资方式出现,进而产生了“独立电影” ,以及为追求电影艺术而莘莘努力的独立导演们。 一、独立导演一、独立导演 独立电影的定义目前有比较多种说法。比如美国的影评家艾伯特提出,独立电影是好 莱坞制片厂体制以外所制作而成的电影,使用非常规资金,旨在表达个人思想观念4;美 国独立电影专家瓦其奥提出,独立电影是一种另类的、原创性的想象,但世界上并不存在 某种可以绝对独立的独立电影,其仍然有经济问题存在其中5。这些定义

3、虽然各有不同, 但都呈现了独立电影的共性6:(1)外在形式上是游离于好莱坞大电影公司制片模式以 外的出资、写作、拍摄和发行形式;(2)内在实质上是追求制作者本人的一种文化观念和 人生观、与好莱坞商业化明显不同的思想精神。泥巴7在其作品中对独立电影作出了新的 诠释:非官方,笔者认为这个词语更能形象的表现出独立电影的特点与特色。 独立电影最早源自于是世纪中期的好莱坞,因为当时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已经形成了工 业化的鼎盛时期, “八大电影公司”垄断着整个电影行业,使电影类似于工业生产般逐渐形 成了“制片人制度”8,影片的制作模式统一、步骤规范严谨、生产流水化,旨在瞄准市 场而获得较大的商业利润。长此以往

4、,电影似乎脱离了其艺术性、思想性、故事性的本质, 成为了奢侈产业。 中国的独立电影于 20 世纪九十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9,时间不长。但在大中国这个 文化和历史内涵比较丰富的环境下,中国的独立电影展现出独特的生命力。其具有边缘性、 草根性、小众化的特点,这也为中国的独立电影生存带来了阻力。包括贾樟柯三峡好人 、 王全安图雅的婚事 、王小帅十七岁的单车 、李杨盲山等都是较具代表性的独立 电影10。 中国的独立电影是时代的缩影,它们从创作初始就被带上了作者、导演群体本身浓厚 的生活印迹,电影成为了一种制作者生活的时代性表达,也是一种生活感知和梦想的表达 途径。比如王小帅十七岁的单车讲述的是七十年代人

5、学生时代那种单纯的、干净的、 蠢蠢欲动的爱情故事,让无数同时代的观众被轻轻的触动了心灵,回顾和向往那个纯情的 年代。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电影院线在 商业化的模式下大力发展起来,也促成了大众消费者对电影的关注和消费11。当电影成 为了非小众群体的大规模传播艺术时,独立电影也随着电影行业的大环境受到了广大受众 的关注。尤其是当受众的口味越来越刁钻、对电影成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眼花缭乱的 “大”电影失望后,具有独特风格、独特视角、特殊表达形式、且观看成本较低的独立电影就成为了吸引一些受众群体的主流形式,甚至有人对此热衷。李江12在其论著中提到, 独立电影

6、将消费者的固有文化观念与影片本身巧妙相融,将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力。 而独立电影的表达也随着九十年代的 60、70 代表人物逐渐过度到以 80 为主体的创作 团队,其艺术性和思想风格也相应的有了一定的变化13。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 追过的女孩和 11 度青春的老男孩较具有代表性的两部影片,其影像中充分展现 80 后学生时代熟悉的生活场景,触动着广大 70、80 后受众的情感钢丝。该类影片在思想上隐 含了处在生活条件迅速改变、经济不断飞升的环境下年轻人迷茫和不知所措的状态,对生 活的热爱中混合着一丝嘲讽,对感情的追求中满是真诚和向往却无疾而终,对梦想的奋斗 却无能为力等,而该类影片在终结的时

7、候都会令受众感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耐,发人深 省。 二、网络传播二、网络传播 大众传媒是一种传播工具,是信息的载体和平台,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包括纸媒、广 播和电视14,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随着电子计算机及网络的进入中国,利用网络平台 作为传播媒介已经越来越普及,网络的作用越发突显和巨大起来。石屹将网络称为“第四 媒体”15,且已经明显威胁到三大传统媒体的生存,可见网络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大众 性和传播作用。罗达勇指出16,网络传媒是一个综合性、全面性的传播载体,包含了文 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同时融合设计、营销、文学、传播等多学科, 成为商业界的新宠。 随着 21 世纪的

8、到来,网络化迅速而猛烈的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不仅仅使传统的媒体形 式受到了冲击,也给商业的动作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更具有广阔性的生存平台。与此同时, 独立电影找到了新的传播出口,电影行业瞄准了网络平台,实现电影的宣传与推广17。 目前电影在网络上的传播方式很多,有在线点播、网上直播、下载观看等形式,有电子资 料、电影附产品(光盘、玩偶等) 、影票等销售方式,而这些都基于传统电影的宣传与推广 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扶持。 然而,网络的作用不可忽略的就是平民化、大众化,它不仅仅是商业运作的一种消费 模式,也是一种具有低成本、易传播、病毒性的传播平台18,所谓“病毒性” ,是指网络 上可通过各种转播、上传下

9、载、链接等形式将信息或影片传播给更多的受众。这也成为了 独立电影的突破点。独立电影人由于拍摄资金在本质上非官方性,多数资金不足,无法实 现在宣传推广方面的大量投入,这使网络成为了一种较好的低成本性平台,给独立电影开 通了传播平台。而另一方面,由于独立电影在发行方式上无法进入院线,网络也就自然而 然的成为了独立电影人们瞄准的平台。 借助于网络力量对独立电影发行的推动力,越来越多的“草根”导演出现,开始了独 立电影的拍摄,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催生了网络电影的形式多 样性。比如电影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时长,一些网络短篇电影也带 着煽情的故事性和良好的艺术性进驻

10、网络平台,受到了广大受众的欢迎。 “微电影”是在这 种情形下产生的新名词,主要指具有完整故事平台、时间短、制作周期短、投资规模小的 影片类型。11 度青春的老男孩就是一部典型的独立电影和微电影19。 网络平台的受众群体虽然很多,但以年轻一代为主流,尤其是 70、80、90 后,生活和 工作环境无时无刻不接触网络,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强20-23。而在这类群体中, 70 后的人多因家庭琐事而纠缠,对新生事物的追求热度也在减退,上网时间减少;90 后则 缺乏一定的经济基础,消费能力弱;仅 80 后的群体性特征软强,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则积累 了经济资源,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接受力利于通过网络上传或下载

11、信息。也就是说,80 后目 前是网络的主流受众人群,且对于新生事物接受力较强。独立电影的内容和形式如与 80 后 一代在生活、思想、情感、工作等方面具有共通性,就极易引起该类受众的关注,形成具大的吸引力和共鸣性。 三、两部影片三、两部影片 11 度青春的老男孩 ,由 80 年出生的肖央导演,讲述了中年时期的一对好友参加 “欢乐男生”选秀节目来重拾梦想的故事,影片自开篇设置了两人站在舞台上,被质疑是 比赛中年龄最大的选手,开始进入到一个对中学时代的回忆当中24-25。这部影片在整个 的叙事过程中融入了大量 80 后学生时代的经典场景,比如双层床的宿舍、吉他、麦克 尔杰克迅、打牌在脸上贴纸条、为追

12、女孩打架等,同时用一种娓娓道来的灰色的斜事风 格来表现对年轻时代流逝的怀念与不舍,也是对于年轻梦想未能实现的一种惆怅。该影片 在网络上盛传,被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与研究26-28,据不完全统计其优酷视频网的官方播 放次数就已达到 5962 万次29,对于网络电影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收获,两名男主人公也因 此而名声大噪。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是台湾作家九把刀的作品,后被拍成影片。故事讲 述了中学时代的柯景腾因调皮捣蛋被老师处罚,并由坐在其后面的好学生沈佳宜监管,从 开始的冲突到后来的心心相吸,还有围绕在柯景腾身边的同样喜欢沈佳宜的朋友们,共同 演绎了学生时代的美好情感,而在他们都步入毕业后,却因一

13、些现实的因素而未能终成眷 侣30-31。影片作者九把刀虽是 78 年生人,但生活的年代仍然是接近和贴近于 80 后的, 因此其回味和感情的中学时代,同样刺激着网络主流受众群体的心灵和情感,获得了极大 的成功。该片于 2012 年才于网络传播,目前网络反响较好,点击和引用率较高,仅据豆瓣 电影网统计,其评价率目前已超过 17 万32。 四、结语四、结语 独立电影的特点:(1)导演及其制作团队以 80 后为主,生活在经济飞速、社会变化 快的时代,对时代的生活有向往和迷茫;(2)影片主人工多为平民、小人物,有曾经的梦 想,但人近三十或已过三十,已经越来越感受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有紧迫感,但却不能 实

14、现梦想,带着那种忧伤、落寞与对生活的零星失望;(3)影片的环境设置为 80 后生活 和经历的场景,且影片非官主制作,很容易引起加快和共鸣;(4)影片的思想和内容本身 具有一定的自由性,不受到官方的拘束,也不受生活时间和环境的影响,传播方式同样具 有随意性;(5)没有了色彩、打斗等过于艺术化的场面冲击,反而更加生活化和精神化, 给情感的冲击留有更大的余地,且影片结尾多为开放性,具有一定的惆怅和深思性。 网络主流受众的特点:(1)80 后居多,生活在由无网络到网络普及的信息化崛起与 发展时代;(2)社会生活中为房、为车、为婚努力耕耘却仍然未能满足自己的梦想的平凡 人,可谓草根,对生活有追求和向往,

15、但实现上又感觉缓慢而困难,尤其是已近或已经步 入家庭生活,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对生活有很多的无奈;(3)对曾经的经历有很多美好的 回忆和怀念,对看到的该类内容有很深的心灵涤荡;(4)具有自由的生活理念,通过网络 观看也具有随意性,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且可以随意转播和传播;(5)追求精神上的 共鸣,在机械化的工作生活环境下反而对情感冲击抵抗力弱,然而观影后,仍需要对生活 进一步的思考与寻觅。 基于以上五点共性(年龄融合、文化融合、情感融合、形式融合、精神融合) ,笔者 选题“独立电影与网络主流受众的共性研究” ,以探讨网络发展对于独立电影传播的积极作 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法安德烈巴赞著

16、,崔君衍译. 电影是什么?M. 第一版.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8:3-4. 2 于伯然. 微电影营销的制胜之道J. 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9(9):43-43.3 王雪岚. 网络时代的电影营销耀来影城一天卖出 30 万张电影票的启示J. 中国电 影市场,2010,12(12):31-32. 4 宋家玲主编. 电影学前沿M. 第一版.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23-132. 5 Christine Vachon. Shooting to kill:how an independent producer blasts through the barriers to make movies that matter M. London:bloomsbury,1988:12-14. 6 薛洁. 中国当代独立电影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探析J. 美与时代(下半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