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704172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3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 总结报告总结报告 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示范校建设项目办公室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示范校建设项目办公室 二一四年七月二一四年七月 国家国家中职中职示示范校范校建设项目总结建设项目总结报告报告 目 录 一、项目建设基本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情况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1 1 (二)(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1.建立六大机制 1 1 2.实施五大举措 2 2 二二、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情况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情况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2 2 (

2、二)师资队伍建设(二)师资队伍建设 4 4 (三)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三)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4 4 三、特色项目建设三、特色项目建设情况情况 (一)数字化校园(一)数字化校园 5 5 (二)安全生产培训(二)安全生产培训 5 5 四、四、项目资金项目资金投入投入、使用使用与管理情况 与管理情况 6 6 五、贡献与示范五、贡献与示范 6 6 六、六、建设成果 建设成果 8 8 七、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七、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9 9 国家国家中职中职示范校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建设项目总结报告报告 1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池州市职

3、教中心坐落在安徽省池州市教育园区,北临烟波浩淼的长江,南依佛教圣地九华山,风景秀美,交通便利。学校创建于 1969 年,2001 年 3月首次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 是省人社厅定点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皖南片劳动输出培训基地;安徽省职教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中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占地 460 亩,建筑面积 10 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 220 人,在籍学生 4020 名。2011 年 10 月成为第二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立项建设学校,2012 年 6 月,国家三部委批准我校的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两年来,我校抓住示范校建设的契机,紧扣池州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

4、“重点建设、品牌引领、特色示范、协调发展”的原则,重点建设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四个重点专业项目和数字化校园、安全生产培训两个特色项目。建设过程中,学校教师全员参与,顺利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书中的预期目标,项目预算总投入 1503 万,两年实际投入 1563.28 万元,完成预算的 104.01%。项目完成率达到 99%。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 我校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要求,执行建设项目的进度计划,举全校之力,全面推进重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及校企合作建设。两年的建设,4 个重点专业实力有了显著提升,同时也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 中国职业技术

5、教育 、 职业 、安徽教育网、池州日报等媒体对我校的示范校建设过程、成果予以报道和推介。 (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学校采用“内外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方式,有效地保障了整个项目建设的完成。 1.1.建立建立六六大机制大机制:一是组织保障机制。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吴礼奇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项目建设的咨询和指导。二是制度先导机制。学校先后制订了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资金国家国家中职中职示范校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建设项目总结报告报告 2 管理办法、师资队伍建

6、设经费管理及使用办法,校企合作、教材、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三是项目管理机制。学校专门成立了示范校建设办公室,由一名副校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四是项目责任机制。按照任务书要求,成立了各专项建设小组,负责各子项目建设的具体工作,校长与各子项目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五是过程监测机制。建立了各建设小组实行定期报告制度,每半月召开一次示范校建设工作例会,讨论和解决示范校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了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及时发布示范校建设的动态信息,交流示范学校项目建设的经验。在省内外聘请了 5 名专家,定期和不定期到校指导和检查。六是经费管理机制。项目资金实行专账专户,专款专用,制定了示

7、范校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建立示范校建设中央资金专户,聘请有资质的审计公司把关,接受市会计核算中心监督。 2.2.实施实施五大举措五大举措:一是开展专项培训。两年中,先后就 4 个重点专业、精品课程、数字化校园、课程体系等方面建设举办项目成员培训达 20 余次。邀请省教育厅教科院专家、浙江省湖州、绍兴两地首批国家示范建设专家到校做专题报告。二是组织专项学习考察。各项目组先后考察学习了安徽材料工程学校、浙江绍兴县职教中心等 12 所学校,学习借鉴成功的经验。三是参加省内外专门会议。组织项目成员积极参加北京、上海、安徽等地的示范校建设经验交流或培训会议达 30 余次。四是项目数字化管理。通过学校

8、网络平台,定期推进学校项目监测和数据传送。五是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学校与合工大联办高层次人才培训班;积极申报省、市、校三级精品课程。 二、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情况 (一)(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依照工学结合的原则,建立了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照工学结合的原则,建立了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分析市场需求,按照专业对接需求、课程对接职业标准、教学对接生产的“三对接”的总要求,四个重点专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机电应用技术专业构建了校企联动、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电子技术应用 专业建立了工学结合

9、,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服务与管理专国家国家中职中职示范校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建设项目总结报告报告 3 业利用校内外建设的实训宾馆,实现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两年来,学校四个重点专业共完成调研报告 20 余篇,制定四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先后与企业合作开设 “华菱班” 、 “汽车钣喷订单班” 、 “仙鹤纸业班”等 8 个订单班,创新了四个重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2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课程体系,创新了教育内容创新了教育内容。四个重点专业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详细分析工作过程,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改革

10、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以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门化方向课+选修课+拓展课等五个模块组成的新课程体系。按照新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学校组织四个重点专业教师开发 25 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写了 25 本校本教材,开发了 15 门精品课程,不断完善项目教学的专业课程改革。 3 3全面推进教全面推进教学学方法和手段方法和手段改革,逐步实现“理实一体化”、 “数字化”改革,逐步实现“理实一体化”、 “数字化”和 “产教一体化”和 “产教一体化” 教学。教学。 一是基于基础条件提升, 重点专业共建立了 12 个 “车间教室”,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二是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成,重点专业全面实现了“数字化教学模式”,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分别建立了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师广泛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仿真教学、虚拟教学等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三是校企合办“校中厂”,利用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内交通悦达修理厂和培训中心宾馆等生产性实训基地,推行“产教一体”,教、做、学合一的教学模式。 4 4改善了专业实训条件,为学校内涵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善了专业实训条件,为学校内涵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两年四个重点专业新增实训室 13 个,改扩建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