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703650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1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总结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总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总结报告报告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下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二批项目学校建设方案及任务书的通知要求,在江西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经过两年努力,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现对建设工作进行总结。 一、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全面完成了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的建设任务 我校认真按照示范校建设的文件精神,以“办学机制多样化、专业建设特色化、 教学改革成果化、 教学环境一体化、 师资队伍双师化、评价模式社会化、内部管理制度化、校企合作

2、机制化、处处体现信息化”的“九化”建设目标,从根本上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了服务社会的水平,增强了学校的吸引力,在校生达到 4514 人。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效果,全面完成任务书中预定的 608 项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表 1.示范校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表 序 号 性质 项目名 称 主要建设任务 任务数 进度 1 重点 建设 专业 化学工 艺 采用“校本学练”双元制人才培养模 式,重构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课程 体系,形成“校本学练双元制”人才 培养模式下的精品课程;形成具有化 工特色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形成多方参与、综合评价的新型评价147 100% 2 序 号 性质 项目名 称 主要建设

3、任务 任务数 进度 模式。 2 工业分 析与检 验 采用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校企融合,共同实施基础、专业、岗 位为一体的能力三阶递进“CBE”人才 培养模式,为产业升级培养人才,参 加了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达到国 内先进水平,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123 100% 3 机电技 术应用 以“2+1”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探 索现代学徒制方案并组织实施,开发 精品课程、形成教学资源库、扩大与 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建设。 84 100% 4 农村环 境监测 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 合作,建立“以任务为驱动,活动为导 向”的教学模式, 为企业培养 QC、 研发 和环保设施

4、运行管理人员,服务企业 可持续发展。 95 100% 5 会计电 算化 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 养模式,按照素质教育、能力训练的 要求,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培 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131 100% 6 特色 项目 校园数 字化共 享平台 建成了一个由 12 个子系统组成的信 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 享,克服了信息孤岛。为专业建设提 供服务,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27 100% 合计 / 608 100% (二)(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1.成立了网络化的领导和工作机构 示范校建立有纵向的领导小组、建设办公室、项目实施小组,横向的财务组、

5、宣传报道组、 人才模式与课程体系组、 师资队伍建设组、校企合作组, 其分工明确, 职责清晰, 实现了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管理,为示范校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 2.制定了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制定了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示范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示范校建设任务编号管理办法、示范校建3 设例会制度、示范校建设报告制度等制度。 3.实行了项目责任制 按项目总负责人、专业(特色项目)负责人、子项目负责人三级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到人。 4.建设信息得到及时交流 对示范校建设的过程及成果,要求及时宣传交流经验,编制示范校建设简报,并向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报告。 5.邀请了专家进行内审 在示范校建设完

6、成之际, 学校邀请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席邬宪伟及省内职业教育专家,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内审。内审结果认为:我校示范校建设“理念先进、工作扎实、成果丰硕” 。 二二、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情况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情况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形成了专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调研及专家委员会的论证, 化学工艺专业形成了以校内化工实训基地为基础,制定出系统化、制度化、操作性好的“校本学练双元制 ”人才培养模式;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CBE 模式教学法为突破口;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将后勤服务与生产性实训相结合,试行现代学徒制;农村环境监测及会计电算化专业形

7、成了“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2.深化了以一体化教学环境为依托的课程体系改革 遵循“功能管用、数量够用、理实一体”的原则,建设了化工、分析检验与监测、机电技术、电子与仪表、计算机、现代服务六大实4 训基地,并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科研和服务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保障了“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效果。 在化学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机电技术应用 3 个专业参与了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的同时,5 个专业与企业专家一起,按照创新教学内容,对接行业企业标准,共同制定了的理实一体化校本专业教学标准 5 个,课程标准 42 门。建设了 30 门核心课程,9 门精品课程,编写了 28 本校本教材,其中 16

8、本已正式出版。 3.突出了评价模式的社会化改革 学校引入技能竞赛评价、职业技能鉴定以及企业评价等要项,以新的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发展。学校已连续举办了八届技能竞赛节,做到学生、教师、专业全覆盖;积极承办省教育厅举办的赛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企业评价能及时反馈到学校及学生。学校学生参加多种竞赛、表现突出在 2013 年集团举办的工业分析检验赛项中,我校支参赛队与其他学校 12 支参赛队同场竞技(含支高职学生队) ,取得第二、三、四名好成绩;在江西省第十、十一届技能竞赛石化类项目的赛事中均囊括冠、亚军;在 2012 年与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石化类技能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1 个

9、,二等奖 2 个,三等奖 2 个。学生申报技能鉴定踊跃,2012、2013 年分别鉴定 1203 人次、1405 人次,学生取证率达 99%。广州皓雨化妆品有限公司厂长程高强对我校毕业生做过如下评价: 化校毕业生占我厂员工 10%,遍及管理层到一线员工,他们吃苦耐劳、业务能力强,如果离开了他们,我的工厂也办不下去了。 .提供了中高职衔接培养的试点经验 5 2012 年,学校作为江西省第一批 3 所中高职衔接培养的试点中职学校之一,化学工艺、工业分析与检验、机电技术应用、会计电算化 4 个专业与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中高职衔接, 当年招收 4 个班,学生 193 人。为江西省 2013 年全面

10、试点中高职衔接培养提供了经验。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建立保障机制,促进教师成长 学校制定了教职工进修培训规定 、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制度 、 荣誉奖励办法等培养、管理、激励制度,有效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促进了教师技能发展。 2.推进六级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我校为促进教师成长,建立了校本、社会、集团、省级、国家、出国六级培训的体系。两年来,出国培训考察 4 人次,国家级培训 7人次,省级培训 88 人次,集团培训 320 人次,社会培训 180 人次,校本培训 820 人次;同时下企业实践 56 人次,主持省级课题 9 个,发表论文 147 篇,参加竞赛获奖 32 个。5 个重点专业现有

11、专业带头人 11 名,骨干教师 27 人。有 1 位教师成为全国模范教师,韩谦校长获得江西省首届优秀职业学校校长,2 位教师成为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2 位教师成为全国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双师型”教师 120人,达到 92%,特别是“双师”素质大幅度提高,有技师 14 人、高级技师 23 人。 聘请了39名兼职教师, 在顶岗实习企业聘请了45名高技能人才,担任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教学工作。 6 (三)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建立了长效机制 学校成立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 校企合作“订单班”管理办法 、 学生就业跟踪服务办法 、 就业信息

12、反馈制度等制度,保证了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 2.形成了四种合作模式 学校借助江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上海化工职业教育集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四个途径,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形成了“ 政、校、企一条龙”、联合开发、共建资源、共建基地四种合作模式。 5 个专业都召开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就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标准进行了研讨,专家们结合各自企业的实际及社会调研的情况,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得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标准更加贴近企业实际。 学校所开发的教材都是在企业专家参与、 指导并审核后共同完成的,保证了课程与岗位的对接、与企业需要的对接;与企业合作开发教学软件 45

13、 个,使教学效果和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同时得到了提高。 3.共建了实训基地 学校与企业共建了 40 个校外实训基地,保证了学生顶岗实习及教师下企业实践的需要。同时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将已由一名职工买断经营的,学校在上世纪 90 年代末成立的三抗保健品有限公司,定位为生产性实训基地。机电技术实训基地承担了部分后7 勤维修工作,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师生共同完成学校的维修工作,既使师生得到了技能的实践、 增加了收入, 更为学校节约了维修成本。 三、特色项目建设情况 1.校企合作升级校园基础网络 实现了千兆光纤到楼,百兆接入桌面。有线到各室,无线信号覆盖全校区域的构架。 2.建成了信息化共享平台

14、 学校数字化校园先后完善了 OA 办公、教务、学生、能耗管理为主的 12 个子系统,实现了与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数字监控系统、数字广播系统等多个平台的信息共享, 构建了完整的数字工作、 学习、生活空间,成果惠及全体师生,提高了工作效率,丰富了学习资源和课余生活,学校获评“平安校园” 。2013 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云立方” 网络学习空间两个中职试点学校之一, 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为我省中职学校全面启动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建设, 提供了经验。 3.提升了为学校、师生、教学服务的水平 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数据中心和精品课程资源库四大基础软件为核心,利用先进

15、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学活动、教研活动等移植到一个数字网络空间环境中,从而实现学校教学数字化、实训数字化、资源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学习生活数字化、创建数字化的生活空间,创建虚拟学校空间, 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成果惠及了全体师生,提升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四四、项目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情况项目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情况 8 项目建设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实际总投入 2031 万元,其中央财 1000 万元, 江西省财政配套 577.3 万元, 合作企业投入 192.3 万元,学校自筹经费 261.4 万元。经审计,项目资金使用严格按照国家中职示范校项目管理暂行

16、办法及学校制定了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 示范校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 ,设立了示范校建设中央资金专项账户,实行专款专用,100%使用完成,配套资金超额完成,确保了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9 表表 2.2.资金的使用情况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支出进度和支出进度 单位:万元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 内容 中央资金 配套资金 配套资 金到位 率 投入 支出 执行率(%) 地方资金地方资金 企业投入企业投入 学校自筹学校自筹 预算 投入 预算 投入 预算 投入 (%) 1 化学 工艺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 体系改革 102 103.19 101.61 10 25.11 30 31.00 0.00 0 140.27 师资队伍建设 54 54.34 100.63 0 0 0 0 20 20.10 100.48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运 行机制建设 54 53.36 98.81 10 10.02 0 0 10 11.13 105.76 2 工业 分析 与检 验 人才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