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测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703632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地理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地理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地理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地理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测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二地理质量跟踪测试卷高二地理质量跟踪测试卷命题范围:第二章命题范围: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湖泊)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湖泊)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7070 分。分。 ) 读右图完成1-3题。 1.一般情况下,河流 R ( ) A.只有春汛 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 2.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 3.城市 Q 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

2、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 D.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下面为过 M 点(128E,48N)沿经线和纬线作相同长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 45 题。4.若、为同一山脉,则该山脉的走向大体为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5.关于图中 M 地附近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小,含沙量大 B结冰期长 C汛期只出现在夏季 D流量大,季节变化小下图为我国二条东北西南走向山脉,读图回答67题。6.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A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内蒙古高原 C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D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7.山脉东西两侧地

3、形区的主要地理事物分布的说正确的是 A闽江水系,长江水系 B种植业,畜牧业 C落叶林,针叶林 D冬小麦,谷子 读 “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图”完成89题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是四川盆地 B 是塔里木盆地 C 是准噶尔盆地 D 柴达木盆地 9.关于四大盆地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A 盆地位于我国地形的第三级阶梯上 B 盆地的位置位于最东面 C 盆地、都位于暖温带 D 盆地位于我国的季风区山脉是地形的骨架,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经纬度位置,有助于掌握我国大的 地形区经纬度位置。判断下列两组图形,完成1011题。 10.下图中的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 )A阴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 B天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

4、 C昆仑山 天山 阴山 秦岭 D天山 阴山 昆仑山 南岭 11.关于下图中的所代表的山脉附近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Q2A山脉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B山脉东侧的降水多于西侧 C山脉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D山脉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读我国沿东经109地形剖面图,回答1213题。12.B、C、D、E 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A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B汉江谷地、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 C黄土高原、渭河谷地、秦岭、汉江谷地 D华北平原、大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 13.对图示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山脉 C 为南北走向 BB、D 两地的河流,属

5、长江流域的是 D CB、D 两地的河流,泥沙含量大的是 B DA、E 两地中水土流失严重的是 E 我国地形剖面图(沿32N) ,完成1415题14.对于下列地形判断正确的是( ) A.处为喜马拉雅山 B.处为珠穆朗玛峰 C.处是柴达木盆地 D.地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处沙漠化严重 B.太行山是与分界线 C.处黑土广布 D.处自然带为常绿林读右图“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 ,回答16-17题。16.根据雨带在、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 时间大致是 A. 46月份 B.67月份 C. 68月份 D.58月份 17.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

6、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可能产生灾害状况是 A. 南旱北涝 B. 南北皆旱 C. 南涝北旱 D. 南北皆涝霜冻是指在生长季节里因气温降到0或0以下而使植物受害的一种农业气 象灾害。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多年平均初霜冻日期分布情况” ,读图完成 1819题。18.图中四地无霜冻期最短的是( ) A B C D 19.关于该区域的初霜冻日期线的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南部等值线呈东西走向;海陆位置 B西南部等值线密集;冬季风 C处等值线向西南凸出;地形 D处等值线向西北凸出;夏季3风气象部门用 5 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连续 5 天平均气温低于 1 0则为冬季,高于2

7、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两季。读某年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 2021题。20.形成图中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地貌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 D.各地经度差异 21.此时从西南地区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的降水,其原因最可能是 ( )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B.受锋面活动的影响 C.受山地影响 D.受台风登陆影响读某区域等年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 22-24 题。22.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B、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C、由西向东逐渐减少 D、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23.下

8、面四图中,能正确反映图中河流处月平均流量分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4.沿图中甲乙线,从甲至乙地理事物的变化正确的是 ( ) A、高寒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地势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 C、干旱、水土流失、台风 D、 青稞、小麦、水稻 读下图,回答 2526 题。25.图中和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 B.水源、气温 C.水源、光照 D.土壤、地形 26.图中所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 A.太阳能、生物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地热能 D.地热能、天然气 读图4“黄河流域图” ,完成2730题。27.关

9、于黄河流域自然环境的正确叙述是 A中游地区植被覆盖率高 B下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C降水集中在夏季 D黄土高原由黄河冲积而成 28.合理开发黄河流域的正确叙述是 A. 兰州以上河段进行水能梯级开发 B. 中游地区疏浚河道,发展航运 C. 河套平原农业以水产养殖为主 D. 下游地区重点开采煤炭、铝土 29.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气候变暖 B旱涝灾害 C水土流失 D土地荒漠化 30.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正确措施是4A放弃全部耕地 B植树种草 C开发水能 D发展水田 31.治沙和防洪并举的治理黄河的主要手段是( ) A造林种草 B加固大堤 C修筑梯田 D修建水库 右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

10、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3132 题。32.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 B我国西北地区 C高寒地带 D温带季风区 33.该河流最有可能是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松花江 D淮河 读图回答 3334 问题 34.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35.塔里木河进入丰水期时 A.地中海沿岸多雨 B.新西兰正值夏季 C.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D.印度洋北部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二、综合题(共二、综合题(共4040分)分) 36.读图1和图2,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 (2)图中 A

11、、B、C 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说出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 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 (4)据图指出 A 省的资源优势,说明该区域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及其理由。 (5)读图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洞庭湖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及其主要原因,并说明 这种趋势可能带来的后果。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 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 1 月平均气温达 13.6(昆明为 7.7, 成都为 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 7a 示

12、意攀枝花在我 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 7b 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1)分析攀枝花 1 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2)推测攀枝花 1 月份天气特征。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 ,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 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5高二地理质量跟踪测试卷高二地理质量跟踪测试卷答题卡答题卡命题范围:命题范围: 第二章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湖泊)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湖泊) 学号:_姓名:_ 班级:_ 得分:_ 1 1、单项选择题(每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7070 分。)分。) 题号题号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10答案答案题号题号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192020答案答案题号题号2121222223232424252526262727282829293030答案答案题号题号31313232333334343535答案答案二、综合题(共二、综合题(共 3030 分)分)36(每题(每题 3 分,共分,共 15 分。)分。)(1) 。(2) 。(3)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